中圖分類號:S723.3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5.10.007
泰山風景名勝區(以下簡稱泰山景區)于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成為世界第一個自然文化雙遺產。其不僅擁有雄偉壯麗的自然景觀、珍貴且豐富的文物古跡,而且具有豐富的植物資源,森林覆蓋率達 95.8% ,是一座巨大的生態屏障和重要的種質資源庫[1]。然而,隨著游客數量的增加以及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泰山景區的森林生態系統面臨著日益嚴峻的挑戰,如病蟲害侵襲、土壤退化和水資源短缺等[2]。泰山景區的樹木不僅是自然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維持生態平衡的關鍵因素。鑒于此,研究適用于泰山景區的樹木栽培與養護技術意義重大,有助于改善樹木的健康狀況,增強森林的生態功能,促進景區可持續發展。
1泰山景區概況
泰山景區位于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紅門路45號,是首例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首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世界地質公園、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及首批全國文明風景旅游區。作為中華文明的精神象征,泰山自古享有“五岳獨尊”的美譽,其山脈被譽為山東省的“綠芯”“綠肺”。
泰山的氣候呈現明顯的垂直變化特征。隨著海拔的升高,氣溫逐漸降低,植被類型也隨之變化。從山腳到山頂,植被由栓皮櫟、麻櫟構成的落葉闊葉林帶,逐步過渡到油松、華山松為主的針闊混交林帶,直至海拔 1400m 以上的高山草甸帶。植物資源是泰山世界自然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泰山的植被覆蓋率達95.6% 。泰山的植物種類總數達1627種,隸屬于191科、775屬。以海拔 800m 為界,下部人工林與上部天然次生林形成互補生態格局,特別在斗母宮至南天門區域,保存著中國現存面積最大的暖溫帶天然油松林。泰山景區現存古樹名木18100余株,其中包括漢柏、望人松、姊妹松等23株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古樹[3]。針對古樹名木保護,除常規養護,景區還開發了“古樹身份證”二維碼系統,運用應力波斷層掃描和根系雷達探測技術進行無損檢測,并對23株世界遺產古樹實施“一樹一策”的定制化保護方案。另外,近年來泰山景區創新開發應用“智慧泰山”生態監測系統,布設200余個生態監測點,利用遙感技術、無人機巡航和物聯網傳感器構建起立體化監測網絡,實時追蹤古樹生長、水質變化和野生動物活動。在嚴格遵循《泰山風景名勝區保護管理條例》的基礎上,泰山景區率先建立“山長制”管理體系,將全山劃分為36個網格責任區,實現生態保護、文物管護和旅游服務的精細化管理。這些創新舉措使泰山景區成為山岳型景區生態保護的典范。
泰山景區堅持“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泰山生態、保護綠水青山”,有力地維護了生態發展、遺產保護、規劃建設、安全生產及旅游經營等各項秩序,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新路子[4]。
2泰山景區樹木栽培與養護技術要點
2.1種苗選擇與處理
種苗的選擇與處理直接影響樹木的成活率和生長質量。1)樹種選擇。應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和土壤條件的樹種。泰山景區屬于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降水充沛,因此宜選擇耐寒、耐旱、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樹種,如銀杏、槐等。2)種苗選擇。選苗時,應優先選擇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根系發達的苗木。同時,選取的苗木高度和胸徑應符合泰山地區的種植標準,以適應當地的生長環境。此外,建議選擇1~2年的適齡種苗,其成活率通常較高。應避免選擇過老或過幼的苗木,以免影響移植后苗木的成活率[5]。3)種苗消毒。在種植前,應對種苗進行消毒處理,常用的消毒方法是將種苗根部浸泡在 0.1% 高錳酸鉀溶液中 15~20min ,之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2.2 土壤改良
選擇好種苗后,需要改良栽植土壤,以促進其健康生長。種苗栽植之前,需要對種植區域的王壤進行取樣和檢測。通常,選擇不同方位和深度的土壤樣本,檢測土壤的pH值、養分含量(氮、磷、鉀等)等,獲取全面的土壤信息。根據土壤檢測結果,適當調整土壤的pH值。對于酸性土壤,可以施加石灰粉來提高pH值;對于堿性土壤,可施加硫黃或有機肥來降低pH值,以創造適宜的生長環境。同時,根據土壤養分情況,合理施用有機肥料,如腐熟的農家肥、堆肥等,以補充土壤養分。另外,在種苗種植前,為了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排水性,可以采取以下土壤改良措施:對種植區域進行人工翻耕,以松動土壤,提高土壤通氣性;根據地形適當開溝,幫助排水,避免積水對樹木生長造成影響;在土壤中打孔,可以增加土壤的透氣性和水分滲透性,有助于根系健康發展。
2.3樹苗栽植
科學栽植是確保樹木健康生長的必要環節。松柏類適宜在春季3—4月或秋季10—11月,選用2~3年生容器苗進行種植。種植穴規格為 80cm×80cm× 100cm ,種植穴底層鋪 10cm 碎石加強排水,回填土時每穴摻入腐熟有機肥 10kg 。闊葉樹種(銀杏、槐等)采用帶土球移植,土球直徑應為胸徑的 8~10 倍,栽植深度應比原土痕深 3~5cm 。栽植銀杏時,需要特別注意地下水位控制,種植區應抬升 15~20cm 并設置 30cm 厚砂礫層防積水。栽植后應及時做堰澆透定根水(松柏類每株澆水 50L ,闊葉樹每株澆水 80L ),并采用三角支撐固定主干,樹干包裹無紡布防日灼。古樹移植需要提前2年進行斷根處理,移植時保留直徑1.5倍的土球,運輸過程中噴灑抗蒸騰劑。種植后前3年需要加強撫育管理,確保苗木順利度過緩苗期。
2.4灌溉與施肥
灌溉與施肥是樹木栽培與養護中的關鍵環節。在泰山景區,應結合當地的氣候、土壤特性和樹木生長需求合理進行灌溉與施肥。1)灌溉策略。泰山景區樹木的灌溉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 滴灌,通過滴頭直接將水輸送至植物根部,可以精準供水,減少水分蒸發和滲漏,并且可以避免土壤過濕; ② 噴灌,通過噴頭將水霧化噴灑,覆蓋范圍廣且均勻,尤其適用于大面積林木灌溉,可以保證林區整體的水分供應,尤其是在干旱季節; ③ 溝灌和淹灌,在降雨后或土壤濕度較大時,可以使用溝灌或淹灌的方法,能有效利用自然降水,有助于保持土壤濕度,同時避免過度灌溉導致的水資源浪費。針對泰山景區不同的樹種,應合理選取灌溉方式。例如,松柏類樹種根系深且耐旱性強,宜采用滴灌或根部滲灌等灌溉方式,重點注意春旱期(4—5月)和秋旱期(10月)的水分補給,每株單次灌水量控制在 30~40L 。針對闊葉樹種(銀杏、槐、五角楓等),夏季蒸騰量大,6—8月采用噴灌方式,每7d灌溉1次,每株單次灌水量控制在 50~60L :雨季采用溝灌排水防澇,避免根系積水爛根。闊葉樹生長季(4—9月)土壤濕度需要維持在 50%~60% 。需要注意的是,銀杏對積水敏感,需要設置排水暗溝。2)施肥策略。對于松柏類樹種,在春季萌芽前施高磷鉀緩釋肥 [m(N):m(P2O5):m(K2O)=8:15:12] ,每株施 0.5~0.8kg ,促進根系生長發育;秋季追施有機肥,如每株追施腐熟羊糞 3kg ,增強其抗寒性。對于銀杏,3月萌芽期施氮磷鉀復合肥 [m(N):m(P2O5): (20m(K2O)=15:10:10] ,每株施 1.0~1.2kg ;9月果實膨大期增施鉀肥如硫酸鉀,每株施 0.3kg ,提升樹木抗逆性。對于槐與五角楓,4月新梢生長期每株施平衡型復合肥 [m(N):m(P2O5):m(K2O)=20:20:20] 1.5kg ,6月花芽分化期噴施 0.2% 磷酸二氫鉀葉面肥。針對古樹名木如千年銀杏,建議采取輸液法施肥,避免根系受損。
2.5 病蟲害防治
為保障樹木健康生長,維護泰山景區的生態安全,需要結合樹木病蟲害發生規律,采取“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精準化防控策略。
1)病蟲害監測與預警。對于松柏類樹種,4一6月重點檢查松毛蟲卵塊、松扁葉蜂幼蟲及松材線蟲病媒介昆蟲(松墨天牛)蛀孔;秋冬季觀察樹干流脂情況,排查松材線蟲枯萎癥狀。對于銀杏,5一8月監測銀杏超小卷葉蛾幼蟲蛀葉、葉枯病(初期葉緣黃化);9—10月監測果實病害。對于槐與五角楓,6—9月巡查蚜蟲群集、天牛蛀干痕跡及白粉病(葉面白斑)。同時,利用移動終端實時上傳病蟲害發生位置、種類及為害程度,建立電子檔案,結合氣象數據預測其暴發風險。
2)物理防治。在松毛蟲卵塊密集期(4月),人工刮除卵塊。在銀杏超小卷葉蛾幼蟲期(6月),剪除卷葉枝并集中焚燒。在松墨天牛羽化前(5月上旬),用鋼絲鉤殺樹干內幼蟲,或于樹干基部綁扎塑料膜阻隔成蟲上樹。松柏類林區懸掛誘捕器(性信息素誘芯)誘殺松墨天牛成蟲,每公頃設置 15~20 個。槐樹林安裝頻振式殺蟲燈,每 0.33hm2 安裝1盞,夜間誘殺天牛、金龜子等趨光性害蟲。另外,樹干涂白(石灰、硫黃:水質量比為 5:1:20 )防日灼兼防蛀干害蟲,每年11月與3月各涂刷一次。
3)化學防治。針對松柏類重點病害,如松材線蟲病,發現疫木立即伐除并粉碎處理,對周邊健康松樹注射 5% 甲維鹽乳油2000倍液或 10% 噻唑麟顆粒劑(每株 50g )阻斷松材線蟲傳播。對于松毛蟲與松扁葉蜂,幼蟲期(4—5月)噴施 2.5% 高效氯氟氰菊酯微膠囊懸浮劑800倍液,或采用無人機噴灑 3% 阿維菌素乳油1500倍液,每公頃用量 300~400L 。針對闊葉樹種病害,如銀杏葉枯病,在上一年發病區,于第二年發病前,噴施 50% 多菌靈等廣譜性殺菌劑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可以抑制病菌孢子萌發;發病初期(6月)噴施 50% 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0.1% 磷酸二氫鉀,每10d噴灑1次,連續噴灑3次,可有效防治該病害。對于槐樹蚜蟲,若蟲高峰期(5月)噴施 10% 吡蟲啉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進行防治,重點噴灑葉片背面。
4)生物防治。在松毛蟲高發區,可于4月下旬每667m2 釋放2萬頭的赤眼蜂。在松墨天牛幼蟲期(7—8月),每株釋放 50~80 頭腫腿蜂。在槐樹蚜蟲暴發期,每 667m2 引入異色瓢蟲500頭,或每棵樹懸掛草蛉卵卡2~3張,控制蚜蟲種群。另外,每公頃可噴施
蘇云金桿菌懸浮液 3kg 預防松材線蟲病;銀杏病害區可施用木霉菌生物菌肥改良根際微生態環境。
5)生態防控。減少純林種植,構建松柏與闊葉樹混交林,降低單一病蟲害擴散風險。例如,側柏林中混栽刺槐,利用其根系分泌物抑制病原菌滋生。優先栽植抗松材線蟲病的黑松新品種,如魯松1號,替換易感病樹種。另外,嚴格管控景區內木材運輸,對入園苗木實施檢疫處理,如溴甲烷熏蒸,杜絕外來病蟲害入侵。
采取上述多維度防控措施,可顯著降低泰山景區松材線蟲病、松毛蟲等重大病蟲害的發生率,同時減少化學農藥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實現病蟲害可持續治理與生態平衡。
3結語
在泰山景區,采取科學的栽培與養護技術,不僅能夠提高樹木的生長質量,還能增強其抗病蟲害能力,從而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為游客提供更加優美和健康的自然環境,提升景區的整體吸引力。綜上所述,加強泰山景區的樹木栽培與養護管理不僅是保護景區生態環境的關鍵手段,而且是實現經濟與生態雙贏的重要途徑,應引起相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 梁田,韓芳,李傳榮,等.泰山景區森林植被類型及其垂直分布特征分析[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9,33(4):58-64.
[2] 談思,明慶忠,史鵬飛.山地旅游地轉型發展的模式及比較:基于長白山、泰山、黃山旅游地的實踐[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21,41(3):705-714.
[3] 王韶熵,白珣,賈振振.泰山文化 + 康養旅游產業培育研究[J].全國流通經濟,2020(4):125-126.
[4] 盧燕.中國世界自然遺產向世界展示別樣精彩[J]綠色中國,2022(13):8-19.
[5] 李白.林業苗木種植技術與移植技術應用研究[J]造紙裝備及材料,2024,53(6):118-120.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