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遇見你,我肯定不會活成自己兒時就期待的模樣;我的人生,也一定不會像現在這般安穩、妥帖……
我和《婚姻與家庭》的緣分,始于17歲那年。這本散發著墨香的雜志,不僅引領我這個從鄉村走出的青澀少女,一步步蛻變為能夠從容應對挑戰的妻子與母親,更讓我找到了屬于自己的光芒。
初見《婚姻與家庭》雜志時,我還在四川一所中學讀書。寒假期間,我去縣城找表姐玩兒。她是我心目中的女神,以優異的成績畢業后,表姐進入廣州一家外貿公司工作,還有個多金又體貼的老公。幾年不見,她的氣質愈發優雅,猶如明星般熠熠生輝。反觀自己,穿著隨意,成績平平,還在為一場不冷不熱的戀愛而煩惱不已。
我忍不住向表姐傾訴種種不如意,她耐心聽完,拍拍我的肩膀安慰道:“愛情、婚姻和人生都需要用心經營,煩惱的時候不妨多讀書。這本雜志曾給過我很多啟發,送給你。”說完,她遞給我幾本《婚姻與家庭》雜志。
此后,這本雜志成了我的“閨中密友”,那些智慧女性的故事不僅幫我化解了戀愛中的煩惱,也給了我勇氣和力量。一次,得知市里廣播電臺欄目征稿的消息,我便寫了一篇生活感悟寄了出去。沒想到,一個月后,我竟然收到了編輯的來信和稿費。在市級廣播電臺發表文章,這在我們學校可是頭一回,我因此成了老師和同學口中的“才女”,這也讓來自鄉村的我從自卑的陰影中走了出來。
當我將這個好消息寫信告訴表姐時,她也很驚喜,說沒想到這本曾為她的人生答疑解惑的雜志,竟在我心里播下了一顆文學的種子。表姐常年訂閱這本雜志,每次一看完,便及時寄到我的學校。可以說,如果沒有《婚姻與家庭》的啟發與指引,我不會愛上閱讀和寫作。
結婚后,我每天被工作、家務和瑣事纏繞,無暇寫作,但閱讀的習慣一直沒變。老公升職后應酬增多,經常醉醺醺回家,我一開始根本都不理他。偶然間,我在《婚姻與家庭》雜志上看到一篇關于女性精神獨立的文章,按照文章里說的那樣,嘗試改變心態,和老公約定每周留一晚陪我,其余時間,我則和姐妹聚會,或者窩在家里看書。小小的改變,竟讓我們的婚姻重回和睦。
《婚姻與家庭》雜志中有很多杰出女性的故事,我渴望成為光彩奪目的人,也想在家庭和事業間找到平衡,做一個讓女兒滿意的母親。
還記得女兒上小學五年級時,天天迷戀熱播電視劇,根本不想學習。我沒有講大道理,而是把在雜志上學到的教育方法,用來引導她閱讀歷史書籍,慢慢地,女兒愛上了讀書。埋藏在心底的寫作夢想也被再次喚醒,我把引導女兒的過程寫成了文章,投到了《婚姻與家庭》雜志。
不久后,我竟然收到了編輯玄圭發來的過稿信息。她介紹了雜志的其他欄目,鼓勵我以后多寫稿。當時,我看到雜志上有“孩子眼中的父母”的欄目,馬上鼓勵女兒寫文章,女兒也不客氣,馬上寫了一篇吐槽我的文章。不久后,女兒收到了樣刊和稿費,開心得跳了起來。她先是開玩笑地說,吐槽媽媽竟然還能拿稿費,然后一本正經地說,以后要多看書,多寫稿子。在玄圭編輯的鼓勵下,我的文章陸續在《婚姻與家庭》雜志發表。去年,我加入了區作協,家人都為我感到驕傲,老公竟然說我是他的女神。
27年來,幾百本《婚姻與家庭》雜志,如同一級級臺階,見證我從少女到妻子、母親的蛻變,也助我一步步收獲幸福的同時,終于活成了自己兒時向往的女神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