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屬于地域鄉村特有的教育資源。將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引入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不僅能豐富幼兒教育內容,還能拉近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距離。可以引入園本課程的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包括自然資源、文化資源、美食資源、手工藝資源等。其中,自然資源包括牡丹園、黃河、花海世界、泰山、趵突泉等;文化資源包括牡丹文化、武術文化、戲曲文化、書畫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水滸文化等;傳統手工藝文化資源包括刺繡、剪紙、陶瓷等;美食文化資源包括煎餅、刀削面、臭豆腐、剁椒魚頭、辣子雞、火鍋、佛跳墻等。加強地區的鄉土教育資源挖掘,能為當地幼兒教育提供豐富多樣、貼近生活的教育資源,促進幼兒多方面成長。本文將從幼兒園角度,探討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一方面為幼兒園教育提供參考,另一方面能提升幼兒對地區的認識,助力幼兒全面發展。
一、地域鄉土教育資源與幼兒園園本課程
鄉土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森林資源、氣候資源、文化資源等,具有多樣性、歷史傳承性等特點。地域鄉土教育資源是在鄉土資源基礎上,挖掘其中有利于幼兒教育的資源。由于地域鄉土教育資源貼近幼兒的日常生活,會對幼兒的學習、行為產生積極影響。幼兒園園本課程屬于特色課程,開展好園本課程無論是對幼兒還是對幼兒園,都具有重要價值。以下將詳細闡述地域鄉土教育資源與幼兒園園本課程。
(一)地域鄉土教育資源
鄉土資源是指鄉村地區的一切自然與人文社會資源,包括氣候、山水、動植物、文化民俗等。鄉土資源具有多樣性特點,每個鄉村的資源各有差異與特色,如有的鄉村風景如畫,有的鄉村農業發達等。同時,鄉村資源也具有傳承性。例如,鄉村地區傳承了老一輩的文化、民俗、習慣等,不僅體現在建筑構造方面,還體現在民眾日常生活方面。地域鄉土教育資源是指鄉村資源中具有教育意義的資源,如自然教育資源、歷史教育資源、文化教育資源等。例如,鄉村中有一些名勝景觀,這類景觀往往具有悠久的歷史,擁有良好的教育價值;地域鄉村中可能留存名人故居或紅色遺跡,這些都可以成為幼兒教育資源。地域鄉村中的文化民俗也可以成為幼兒教育資源,如地域特色有牡丹文化、武術文化、戲曲文化、書畫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水滸文化等,這些文化民俗擁有豐富的內涵,對幼兒成長與發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幼兒園園本課程
幼兒園園本課程是以幼兒園為基礎,結合幼兒園實際情況,所開展的特色課程。該課程區別于傳統課程模式,不僅強調育人效果,還注重營造游戲化的課程氛圍,讓幼兒能在玩中學、學中會,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因此,幼兒園園本課程要以育人為宗旨,注重課程特色,構建符合幼兒實際情況的課程,激發幼兒對知識學習的興趣。
(三)幼兒園在園本課程建設中引入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價值
地域鄉村教育資源有很多類型,不同類型的教育方向與意義完全不同。從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角度,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引入具有重要價值。一是民俗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價值。幼兒園園本課程將地域鄉土教育資源作為主要內容,可以將其中的地域文化民俗融入于園本課程,進行針對性設計,不僅能讓幼兒了解所在地區的民俗文化,還能提升其對相關民俗文化的認同感,有助于增強幼兒的文化自信,促使其積極參與地區民俗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促進地區民俗文化可持續發展。例如,黃河文化、水滸文化、紅色文化等精神文化遺產,以及刺繡、剪紙、陶瓷等手工藝技能。對于大部分幼兒來說,日常生活中很難接觸到這些文化、技藝。而通過園本課程方式將相關文化展現在幼兒面前,可以深化幼兒對地區民俗文化的認識,實現對當地民俗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二是促進幼兒多方面成長。地域鄉村教育資源十分豐富,不僅涉及民俗文化,還包括山水景觀、地域飲食、服裝服飾等。例如,當地的鄉土教育資源包括水滸文化、紅色文化、刺繡、剪紙、陶瓷等,既能促進幼兒認知發展,又能促進幼兒的身體發育。例如,以刺繡、剪紙為主的園本課程,幼兒不僅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還能在動手中鍛煉身體協調與控制能力,有助于幼兒全面發展。再如,在刀削面、臭豆腐、剁椒魚頭、辣子雞等美食文化的園本課程中,以飲食為主題的課程會激發幼兒參與興趣,這種活動不僅能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培養幼兒健康飲食意識,補充身體發育所需要的營養物質,有助于幼兒健康成長。
二、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助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的原則
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十分豐富,擁有多方面育人價值,能滿足幼兒各個方面的需求。將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引入幼兒園園本課程,不僅能增強課程的趣味性,而且能拉近學習與生活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在動手、動腦中全面發展。基于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育人價值,幼兒園在園本課程建設中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適宜性、發展性原則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應用地域鄉土教育資源,教師應從幼兒角度出發,遵循適宜性、發展性原則,合理選擇、引入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在適宜性原則方面,教師要考慮所引入的地域鄉土教育資源能否滿足幼兒教育需求,如當地的鄉土教育資源包括水滸文化、紅色文化、刺繡、剪紙、陶瓷、單縣羊肉湯等。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幼兒來說,幼兒園需要進行挑選,確保相應的教育資源能符合幼兒認知規律以及成長要求,這樣才能發揮出地域鄉村教育資源的優勢,助力幼兒全方面發展。在發展性原則方面,教師要考慮所引入的地域鄉土教育資源能否助力幼兒成長與發展。這也要求教師在引入之前做好分析工作,了解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分析其對幼兒學習、成長的意義,選擇對幼兒未來發展有幫助的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從而提升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建設效果。
(二)趣味性原則
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過程中,教師在引入地域鄉土教育資源時,要遵循趣味性原則。趣味性原則是指教師要選擇令幼兒感興趣的資源。例如,幼兒對吃東西感興趣,教師就可以根據地區實際情況,選擇與美食有關的教育資源;幼兒對風景感興趣,教師根據地域特點,選擇一些歷史悠久的名勝景觀,以滿足幼兒的教育需求。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方面,教師要先了解幼兒的興趣、喜好等,選擇能激發幼兒參與興趣的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為幼兒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三)系統性原則
在引入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過程中,幼兒園教師要遵循系統性原則。系統性原則是指,園本課程從選題、開發直到課程實施都要符合育人要求。教師需要積極協調各個環節,保障園本課程建設的順利進行及其教育效果。同時在園本課程建設中,教師還要多考慮幼兒及家長的建議,以便對園本課程不斷優化,從而進一步提升園本課程教育效果。
(四)安全性原則
在建設園本課程時,教師還應遵循安全性原則。安全性原則要求教師考慮園本課程中的一些危險因素,制定防護、預警、應對等措施,以保障園本課程順利進行。例如,刺繡、剪紙等園本課程中,會使用比較尖銳、鋒利的工具,幼兒自身安全意識較差,容易在使用中發生意外。為了應對可能發生的安全風險,教師需要在課程建設之前進行多角度分析,基于其中的危險因素制定針對性的防護、應對措施,以保障幼兒在園本課程中的安全。
三、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助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的措施
將地域鄉土教育資源應用于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中,不僅能豐富教育資源,滿足幼兒的不同學習需求,同時還能提升幼兒對地區的全面認識,有助于促進幼兒全面發展。為此,本文將探討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助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并提出一些措施建議,希望能發揮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價值,提升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水平。
(一)做好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分析,完善園本課程建設方案
應用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前,幼兒園教師需要做好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分析,了解地域有哪些鄉土教育資源,再根據幼兒及其家長的需求和建議,合理選擇適宜的鄉土教育資源,實現園本課程的育人目標。例如,地區的鄉土特色教育資源包括藥、牡丹、芍藥、木瓜、膠泥、沙土等自然資源、戲曲文化、武術文化、紅色文化、黃河文化、水滸文化等文化資源。不同教育資源的育人效果不同,教師需要綜合分析,合理選擇,確保鄉土教育資源能滿足園本課程的育人需求。在完善園本課程建設方案的過程中,教師要遵循適宜性、發展性、趣味性、系統性、安全性等原則,擬定科學合理且符合幼兒園實際情況的方案計劃,以發揮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育人效果。
首先,地區幼兒園教師可以選擇當地的木瓜進行種植類園本課程建設。教師可以讓幼兒自主搜集有關木瓜的知識與資料,了解當地木瓜種植情況,之后再引導幼兒合理選擇種植工具,并擬定種植方案。在課程進行過程中,教師除了指導幼兒一些種植技巧外,還要關注幼兒在種植活動中的安全,確保種植類園本課程順利進行。
其次,地區幼兒園教師可以將佛跳墻作為園本課程內容,在課程中先通過多媒體技術展示佛跳墻的制作過程以及食材,引導幼兒探討與分析佛跳墻中的歷史發展以及營養價值,深化幼兒的認識。之后再帶領幼兒準備佛跳墻所需要的食材,進行佛跳墻制作,這不僅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還能豐富幼兒對地區美食的認識,從而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同時,幼兒園教師也可以與幼兒家長相聯系,引導幼兒家長課后與幼兒共同制作佛跳墻,這樣既能深化幼兒對佛跳墻的認識,又能為幼兒的生長發育提供必需的營養物質,促進幼兒健康成長。
最后,地區幼兒園教師可以將牡丹園作為園本課程內容。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牡丹園的不同景觀特點,講述牡丹園的歷史與文化,深化幼兒對牡丹文化的認識。教師還可以布置一些實踐活動,如去牡丹園拍攝照片、到牡丹園游玩、談談去牡丹園的體驗與感想等。這樣不僅能拉近教育與生活之間的距離,還能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更能豐富幼兒對地區自然景觀的認識,有助于幼兒更好的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根據牡丹園的游玩實踐任務,與家長協商,讓家長也參與其中,這樣不僅能實現家園共育的目標,還能激發幼兒對區域自然景觀資源的興趣,助力幼兒健康成長。
(二)完善園本課程評價體系,做好園本課程活動過程管理
在基于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園本課程建設中,教師除了要應用一些新理念、新技術開展教學,還要注重完善園本課程評價體系,將教學評價與課程目標緊密結合,以便及時發現園本課程中的問題。以地區幼兒園的紅色園本課程建設為例,在課程開始之前,教師需要做好紅色園本課程分析,明確其中的育人要點,并設計針對性的評價指標。評價的范圍主要包括幼兒對歷史事件的了解、幼兒對黨和國家的情感等。在評價主體方面,除了讓幼兒之間互為主體,也可以讓家長參與其中,在家長的參與下,進一步提高幼兒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評價反饋效果,幫助幼兒樹立正確的思想價值觀念。另外,在園本課程開展的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整個過程的管理工作。例如,教師需要具有良好的觀察能力,及時發現幼兒在園本課程中所遇到的問題,以便給予針對性幫助。同時,教師也要維持好課堂紀律,增強幼兒的秩序、安全方面的意識,以保障園本課程的順利進行。
(三)制作線上園本課程,提高地域鄉土教育效果
幼兒園教師可以從線上園本課程建設出發,擺脫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提高教育的自由性、開放性。以地方美食的園本課程為例,幼兒園教師可以利用線上平臺,搜索各個地區的地方美食,包括煎餅、刀削面、臭豆腐、剁椒魚頭、辣子雞、火鍋、佛跳墻等,按照美食的制作方法、文化背景、發展歷史等,制作相應的線上園本課程。在課堂教育環節,教師可以引入線上園本課程,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播放相應的短視頻、圖片等,引導幼兒以小組合作方式進行探討與學習。這樣不僅能增強幼兒的課堂主體意識,還能發揮園本課程的育人優勢,深化幼兒對美食文化的認識。在課堂教育結束后,教師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利用線上教育資源指導與監督幼兒學習美食類園本課程,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充分發揮美食教育資源的價值。
四、結語
總之,地域鄉土教育資源擁有多方面的教育價值,包括美食制作、蔬菜種植、手工藝學習等,能促進幼兒多方面發展。為此,本文基于地區鄉土教育資源,對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提出一些措施建議。例如,幼兒園教師要做好地域鄉土教育資源分析,并根據幼兒及其家長的需求建議合理選擇,同時在構建園本課程中,要遵循適宜性、發展性、趣味性、系統性、安全性等原則,以發揮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育人效果;在園本課程建設中,幼兒園教師還要完善園本課程評價體系,將教學評價與課程教育有效銜接,并做好整個過程的管理工作,保障園本課程順利進行等。希望上述探討與分析能為地域鄉土教育資源的應用提供參考,助推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促進幼兒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