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在浙江省衢州市,第621期“幸福讀書會”正在舉行。“在家庭中追溯力量的源泉,會發現接納和允許是力量生發的地方,而父母的行動創造了力量誕生的場域……”活動組織者李華向大家分享讀書感受。
李華成立了“李華媽媽工作室”,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教育經驗。她還創辦了公益讀書會,帶領更多家長成長。看著曾經焦慮的家長們變得平靜從容,她不禁露出欣慰的笑容。很多人不知道,她學習家庭教育的初心是為了幫助繼子凱倫走出困境……

李華是浙江省衢州市衢州三中的一名高中老師。前夫去世后,她與鄭明祥走到了一起。鄭明祥是金華車務段衢州東站的一名職工,他的前妻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個兒子鄭凱倫。
“咩咩……”第一次見面,9歲的凱倫沖著李華喊道。李華知道他想叫“媽媽”,卻又不好意思開口。看著這個既調皮又有點羞澀的小男孩,她的心底泛起陣陣暖意。36歲的李華從未生育過,她把凱倫當成自己的孩子一樣疼愛。
經過半年多的相處,她和鄭明祥結婚了。婚后,夫妻倆相敬如賓,互相體諒,生活很幸福。然而,李華沒想到的是,凱倫總是安靜不下來,喉嚨里會發出各種怪聲,還頻繁眨眼睛、抽動鼻子、歪頭。夫妻倆帶著他輾轉數家醫院,最終,他被診斷為患有多動癥和抽動癥。
讀小學四年級時,凱倫的癥狀變得更加嚴重。他上課坐不住,還經常騷擾其他同學。6名同學給老師寫信,表示不愿和他坐同桌,老師甚至罰他站在走廊聽課一周。“我自己就是老師,我兒子卻被這么多人嫌棄,你知道我心里有多難受嗎?”除了心痛,李華還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再婚后,她特意把凱倫從姑姑家接回來,每天輔導他學習,給他洗衣做飯,把他照顧得無微不至。凱倫對她也很好,有好吃的總是先問她:“媽媽,你要不要?”母子倆相處得很和諧。李華實在想不明白問題到底出在哪里。
朋友建議李華去學習家庭教育,這或許能讓她走出困境。通過學習,她意識到孩子出現問題,根源可能在家長身上。作為繼母,她想對孩子好,卻從來沒想過孩子的感受,所以凱倫沒有從她的付出中感受到真實的愛。


比如,凱倫總是先問她“要不要”,其實是一種討好行為,他心底藏著難以愈合的創傷。他7歲失去母親,父親因為工作太忙把他寄養在姑姑家,這讓他內心極度缺乏安全感,試圖搞出一些動靜引起大家的關注,所以出現了多動、抽動的癥狀。
明白這些后,李華很心疼兒子,決定要真正走進孩子內心去愛他。
那時候,李華的女兒剛出生不久,她帶著女兒和保姆一起出去學習家庭教育。每次學習歸來,她就馬上投入實踐。每周五晚上,李華都會舉辦親子活動,邀請同學和朋友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活動結束后,李華帶著兒子去吃烤串、麻辣燙,還故意對兒子說:“這是咱倆的小秘密,不要告訴爸爸和妹妹哦!”“我一定保密!”凱倫興奮地點點頭,難掩內心的幸福與滿足。
李華還準備了一個叫“每天進步一點點”的小本子,專門記錄兒子的優點。
“兒子,今天我看見你到衛生間把燈關了,我感受到了你對這個家庭的關愛,也看到了你作為哥哥的責任感。”
“兒子,今天你主動去寫作業,我看到你抵御住了許多誘惑,你真了不起!”
……
李華還讓兒子把這個小本子帶到學校,請老師幫忙記錄。最初,老師抱著負責任的態度,寫下了“如果你……就更好了”的句子。李華看到后,及時與老師溝通,拜托她只關注孩子的優點,不要對孩子提任何要求。
李華不僅把凱倫的點滴成長都記錄下來,就連生日禮物也會精心準備。她設計了一張藏寶圖,讓兒子一步步去尋找禮物。當凱倫找到禮物時,臉上寫滿了興奮與驚喜。
在妻子的影響下,鄭明祥也改變了之前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看到兒子犯錯時,他不再威脅恐嚇,而是先處理自己的情緒,再和兒子溝通。為了讓兒子感受“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意境,鄭明祥陪兒子一起登泰山看日出。“爸爸,加油呀!”讓鄭明祥沒想到的是,兒子不僅沒有退縮,還不停地給他鼓勁兒。“兒子,你可比爸爸厲害多了!”鄭明祥忍不住贊嘆。
在全家人的共同努力下,凱倫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多動癥和抽動癥竟不治而愈。小學六年級時,凱倫被評為優秀班干部;初中時,他超越了那些曾經不愿意和他成為同桌的同學;高中時,他經常考年級第一名,成了妥妥的學霸。2022年,凱倫以619分的高考成績被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錄取。
把多動癥孩子培養成了學霸,這讓李華在學校出了名。凱倫的班主任親眼見證了孩子的巨大變化,特邀李華為家長們分享經驗。校長也看到了李華的影響力,在學校成立了“李華媽媽工作室”。
從那之后,李華每兩周舉辦一次分享會,連續舉辦了3年。她以親身經驗為例,向家長們傳播科學的家庭教育知識。她的分享會不僅吸引了本校的家長,很多外校的家長也慕名而來,每場講座都超過200人。
見妹妹這么厲害,李華的哥哥把兒子送到了她家,說:“我和你嫂子沒空管,你幫我教育一下這個孩子。”李華直言不諱地對哥哥說:“你們這樣做對不起孩子,孩子缺少的是父母的陪伴。如果你們是為了甩鍋把孩子送到我這里,我很不高興;如果你們想要孩子改變,就來聽我的講座!”
聽了兩次李華的講座后,哥哥和嫂子商量決定哥哥回歸家庭,陪伴兒子成長。李華告訴哥哥:“孩子放學后,你到學校門口接孩子。回家的路上,不要只和他聊學習,還要帶著欣賞的眼光去發現他的閃光點。”哥哥照著她說的做了,這條放學路承載了父子倆的許多快樂時光。孩子每天晚上回家,總有一盞燈亮著,他知道自己并不孤獨,父母是愛他的。2022年,原本桀驁不馴、成績波動較大的侄子考入了青海大學臨床醫學系。
“你真是改變了咱們家族的命運啊!”就連當過校長的父親也對李華贊嘆不已。能夠得到父親的認可,李華感到非常自豪,更堅定了把家庭教育事業做下去的信心。
出于對李華的信任,有的家長時隔多年還會向她求助。第一次和李華見面時,高媽媽還沒開口,眼淚就掉了下來。自從生了二胎,女兒小美(化名)就開始變得叛逆。夫妻倆把女兒送進青少年訓練營,結果她自己跑了出來。
看得出來,高媽媽非常心疼女兒,但不知道怎么幫助女兒。李華建議她來學習家庭教育。通過努力學習、不斷成長,高媽媽學會了如何關愛女兒,陪伴她平穩地度過了黑暗時期。小美后來成了一名藝術老師。
李華利用業余時間創辦了“幸福讀書會”,除了舉辦讀書分享活動,還定期進行家庭教育、心理學等主題直播。幾年后,高媽媽的兒子強強(化名)上小學四年級時也出現了問題,焦慮的她再次找到李華。“兒子和女兒的問題不同,你還要繼續學習呀!”李華建議她來參加讀書會。讀書會一周讀一本書,讓很多家長受益。以前,高媽媽把注意力過多地放在兒子身上,孩子感覺很壓抑,從而產生了厭學情緒。參加了一段時間的讀書會后,高媽媽激動地說:“我發現自己變得越來越平靜,擔憂少了,能量也提升了!”更讓她高興的是,自從她每天認真讀書后,兒子也悄悄發生了變化:之前她吼多少遍也不肯放下手機的兒子,竟主動寫起了作業。最近一次期末考試,強強竟然考了全校第13名,還獲得了“優秀學生”稱號!高媽媽做夢也沒想到兒子竟然進步得這么快。
“孩子出了問題,很多時候根源在父母身上,”李華認為,“想要孩子改變,父母首先要作出改變,可很多家長不明白這個道理,他們眼里只有孩子的缺點,看不到孩子身上的優點,習慣指責孩子,看不到自身的問題。”
為此,李華每月組織一次親子戶外活動。有時候,她帶大家一起去看海,家長和孩子們隨著潮起潮落歡呼雀躍。藍色的大海變幻莫測,時而洶涌澎湃,時而波瀾不驚,孩子們感受著海的博大和包容。有時候,她帶領家長和孩子一起爬山,沐浴著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看壯麗的日出、巍峨的高山。這樣的活動,讓父母和孩子在照見彼此的過程中,不斷增進感情。
除了每月一次的親子活動,李華還開展公益講座100多場,深入農村、社區、學校傳授經驗方法。她創辦的“幸福讀書會”目前已開展了611期線下“幸福讀書會”,參與者多達4000人次,直播受益人數達2萬人次。“李華媽媽工作室”團隊也日漸壯大,固定成員達到8人,除了老師和心理專家外,還有熱心的家長們。
2023年,李華家庭被評為“全國最美家庭”,2024年7月,李華榮登2024年第二季度“中國好人榜”。丈夫體貼,兒女優秀,李華愿意把更多精力投入助人為樂中。她對丈夫說:“我的目標是幫助一萬個焦慮的家庭走向美好!”鄭明祥微笑著向她豎起大拇指。
責編/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