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323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12.018
Abstract:Zhejiangisabigagriculturalprovince,agriculturalproductsplayanimportantrolein China'sexporttrade,butaffectedbytheregulationoftechnicalbarierstotrade,itsexportsufferedagreatimpactandseriouseconomiclosses.Therefore,indepthanalysisoftheimpactofthebarierontheexportofagriculturalproductsinZhejiangisconduciveforZhejiangagriculturalproductsexportenterprisestoplaninadvance,formulatecountermeasures,minimizerestrictions,andpromotethesustainable andhealthydevelopmentofChina'sagriculturalproductsexporttrade.Therefore,onthebasisofreviewingtheexistingresearch results,thispaperintends tofirstdiscussthe developmentandexporttradestatusof Zhejiangagriculturalproductsandtherestrictionsoftechnicalbarrerstotrade,andthendeeplyanalyzethepositiveandnegatieimpactsoftechnicalbarierstotrade onit.Finallcountermeasuresareproposedfromthethreelevelsofgoverment,industryassciationsandenterprisestoiproe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share of Zhejiang agricultural products,to improve the export structure.
Keywords: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Zhejiang Province;agricultural products; influence
0引言
隨著國際經濟一體化的發展,各國為保護本國產業,紛紛采用技術性貿易壁壘,以阻礙他國農產品進入本國市場]。近年來,我國出口農產品受技術性貿易壁壘制約,損失巨大。浙江省是我國農產品出口大省,農產品遇到技術性貿易障礙的案件不斷增加,且尚未構建完善完備、高效的貿易技術防范體系,嚴重制約了浙江省農產品的出口,對我國出口貿易額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對浙江省農產品出口中存在的技術障礙進行分析,有助于改變浙江省與其他國家的農產品貿易逆差狀況,并為相關企業、行業協會與有關部門提供引用案例,也為浙江省農產品出口方面提供借鑒。
1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狀及遭受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1.1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現狀
1.1.1出口規模
由表1可知,2014—2023年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額呈波浪上升趨勢,2023年全國農產品出口總額為6958.1億元,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總額為415.6億元,占比 6.0% ,農產品出口呈整體增長趨勢。受經濟下行影響,2019—2020年間,全球范圍內實施的貿易限制措施,以及農產品成本的攀升等因素,致使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率出現負增長。2020年后,隨著全球市場需求的逐步回暖以及積極構建多元化貿易伙伴關系,農產品出口貿易迎來更多機遇,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總額增長率呈上升態勢。

1.1.2出口產品結構
由表2可知,2019—2023年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額整體呈上升趨勢。2023年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額最大的為HS3(動、植物油、脂及其分解產品,精致的食用油脂,動、植物蠟),其次是HS16(肉、魚、甲殼動物、軟體動物及其他水生無脊椎動物的制品)、HS20(蔬菜、水果、堅果或植物其他部分的制品)、HS9(咖啡、茶、馬黛茶及調味香料)分別為65.48億元、65.28億元、38.76億元、34.15億元,占浙江省農產品總出口額的 16.4% 、 16.3% 、 9.7% 、 8.5% 。

1.1.3 出口市場分布
從圖1可以看到,我國2023年主要農產品出口大洲為亞洲、歐洲等,其中亞洲占比 61.2% ,位居前列,歐洲占比 17.2% 。從各省農產品出口分布的情況來看,浙江省以較高出口額成為農產品出口大省。調查顯示,浙江省的農產品出口目的地為亞洲、歐洲與北美洲。近年來,浙江省農產品出口以傳統市場為主,同時具有向新興市場拓展的態勢。
由圖2可知,2023年,浙江省出口市場主要為日本、歐盟等,出口市場相對集中,約占全省農產品出口額的2/3,而新拓展的市場所占比重之和尚不足1/3。且這三個大洲都具有一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限制措施,從這一點上來看,浙江省農產品在非洲、大洋洲等大洲,還需要開發更多的市場,以促進貿易發展。

數據來源:根據《中國農產品進出口月度統計報告》繪制。

數據來源:浙江省商務廳。
1.2浙江省農產品出口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分析
近年來,我國農產品出口貿易快速發展,然而,各國為維護本國產業利益,技術性貿易壁壘被越來越多地運用,以此阻礙我國農產品進入其市場,如日本的“肯定列表制度”,表面上完善了日本的食品農產品安全體系,然而其設置的最低農藥殘留標準要遠低于一些發達國家2]。據統計,2023年,中國產品出口共遭遇4068次TBT通報,其中食品藥品占比 30.6% 、農水產品占比 11.7% ○
浙江省作為我國農產品出口大省,同樣未能幸免,其農產品出口深受一些國家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限制,且這種限制趨勢愈發嚴峻,涵蓋水果、蔬菜、水產品等多個領域。
2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浙江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
2.1 積極影響
2.1.1有利于提高相關單位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視程度
近年來,浙江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總額雖然有所減少,但其出口貿易在我國的重要性卻沒有減弱。在統籌城鄉發展這一任務中,農產品出口不但與浙江省的出口創匯有著密切的聯系,同時浙江省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大多采用“企業 + 基地 + 農戶”的生產經營方式,因此與眾多農業企業以及農民的收益密切相關。由于我國農產品的技術標準逐步提高,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運用也有意識地提高標準,浙江省的農產品出口問題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重視。這不僅能夠提高政府、企業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視程度,也能夠使傳統的生產方式和觀念適應現代化生產經營方式,為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打下堅定的基礎。
2.1.2有助于提高農產品質量,提高國際市場份額
部分貿易保護國家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給浙江省農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一些經濟上的損失,但這也使得政府和企業意識到要保障自己農產品的質量,提高農業生產的技術水平,提升農產品的品質。技術性貿易壁壘在短時間內的確會給浙江省的農資企業帶來一些影響。但從長遠來看,通過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完善農產品質量評估體系,實現農產品質量與國際上先進國家標準的對接,將有助于提升農產品質量,促進浙江省農產品走出國門,開拓國際市場,從而為浙江省農產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2.1.3有利于營造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合作氛圍
在眾多的國際貿易戰案例中,建立“政府一行業協會一企業”多主體、多層次、全方位的預警體系是外貿自由化的基本要求。面對技術性貿易壁壘,要在增強企業競爭能力,改進政府職能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和強化行業協會的預警功能、協助功能、溝通功能和培訓功能,同時,要有效營造農產品出口企業的良好合作氛圍,為增效創收打下堅定的基礎。為了更好地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新發展的潮流,加快與國際接軌,需要建立以行業協會為代表的行業組織,為相關企業提供幫扶,更好地促進農產品貿易發展。
2.2消極影響
2.2.1增加了農產品貿易成本
隨著越來越多的發達國家使用技術性貿易壁壘,甚至將此作為一項制度,浙江省面臨著出口農產品成本提高等問題。首先,技術貿易壁壘的存在使得國際上的農產品價格也在不斷上漲,在此市場環境中,大部分企業面臨著處處碰壁的情況,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產品質量,不得不引進先進的生產技術,以滿足國外的市場需求,這無疑增加了企業的成本。其次,外國認證機構高昂的鑒定費、測試費,也對浙江省農產品的出口造成了一定的成本負擔,對部分農產品出口企業的競爭力造成一定影響。
2.2.2 易引發貿易糾紛
資料顯示,浙江省企業出口的農產品,通常會遭遇到進口國嚴厲的檢查。各種繁瑣的手續,難以達到的標準,常常會導致出口的農產品很難按照預定的時間按時到達進口企業,從而導致貿易伙伴對我國企業失去了信心,從而提高了貿易糾紛的比例。
2.2.3 削弱農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我國擁有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因此我國在生產勞動密集型產品方面有著天然的價格優勢。而在發達國家建立技術性貿易壁壘后,為了能夠滿足進口國市場準入標準的要求,我國大部分企業必須通過相關部門來獲得目標市場進口國的標準。為達到這個要求,浙江省出口商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來提高技術水平、改善管理,減少農產品的殘留,長期如此,就會導致貿易費用與機會費用的上升,最終影響浙江省農產品在進口國的競爭力。綜上所述,出口企業要想在市場上保持競爭力,就必須加強成本控制。
3對策及建議
3.1 政府層面
3.1.1 出臺相關政策措施
為應對國外更加紛繁復雜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浙江省政府需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措施。首先,相關部門應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在信貸和稅收方面給予農產品出口企業一些優惠條件,這是改善貿易環境和提高出口效率的有效途徑之一。其次,在財政支持方面,相關部門應加大農產品出口企業在技術創新、產品開發、自建物流等方面的支持力度。最后,采取政府引導、市場主導、資本運作的辦法,積極引導民間資本、外商資本和信貸資金等投資農業,加快形成多元化的農業投入機制[3]。
3.1.2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
近年來,世界上大部分經濟發達國家都已建立了比較健全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而我國在這方面正處于起步階段。浙江省是中國農產品出口省之一,但在農業產業方面卻沒有制定出一套與之相適應的法律法規。因此,浙江省的農產品出口企業在面對農產品技術貿易壁壘時,面臨著極大的劣勢。浙江省應該在與我國法律、行政法規不沖突的情況下,盡快出臺與之相適應的地方性法規、制度等,對農產品的生產、經營、品質等進行依法監管,使農產品生產者能根據浙江省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合理生產與加工,使浙江省農產品的品質能夠與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相結合,從容應對其他國家對農產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
3.2行業協會層面
3.2.1完善與國外相關組織的談判機制
當出現貿易糾紛時,有必要對其造成的損失做出評估,并將評估結果作為談判的砝碼。然而,我國的出口商品種類繁多,其風險分析的原理與側重點也不盡相同。在政府主導下的協商中,很難反映出雙方的差別,因而也就很難掌握協商過程中所能做出的承諾與所能提出的要求。這就要求各行業協會積極配合政府進行協商。另外,針對企業受到應訴成本限制,而造成的應訴積極性低下的問題,行業協會應當從企業利益和行業利益兩方面人手,采用“風險一分擔,利益大家享”的應對方式,展開有效的組織,激發企業的參與熱情和主動性。
3.2.2打造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高效、靈活行業預警機制
行業協會應及時聯合相關企業建立一個針對技術性貿易壁壘高效靈活的預警機制,行業協會可以通過國家層面的信息進行準確的預測和判斷,從而了解到行業內的最新狀況,再從行業的視角出發,將出口的主要對象作為切入點,在行業內有針對性地發布預警公告,并為有關企業提供信息咨詢和其他服務。行業協會還可以對企業制定個性化幫扶措施,根據不同企業的多種需求予以有針對性的幫助,長此以往,行業預警體制才會發揮其應有的作用。
3.2.3提高企業的應訴意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
技術性貿易壁壘具有很強的擴散效應,它并不是只針對一家出口企業,往往會因為某一家企業某一批次的產品出現問題,而很快地影響到整個行業。所以,在與部分國家制定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競爭中,行業協會是如何組織企業提起集體訴訟的,就成了一個熱點問題。行業協會應發揮其職,即協調成員企業之間的關系,凝聚整個行業的力量,形成合力,共同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
3.3 企業層面
3.3.1優化冷鏈物流供應鏈管理
隨著社會對生鮮農產品的安全性和健康性越來越重視,消費者對新鮮度和品牌的偏好已經對農產品企業的運營和戰略規劃產生了顯著影響。但由于部分企業沒有充分意識到農產品預冷的重要性,仍以傳統的生產模式與運輸模式進行農產品流通,使農產品在流通過程中品質受損,對農產品順利出口造成了一定阻礙。因此,浙江省農產品出口企業針對果蔬等農產品易腐爛特性,對儲藏、運輸環境的要求條件,應與冷鏈物流企業有機結合,著重打造“無斷鏈”的冷鏈物流體系,完善產地預冷、初級加工、保鮮儲存、冷鏈運輸一體化的特色農產品冷鏈物流產業鏈和長途調運的冷鏈物流體系,充分發揮和利用大數據技術背景下冷鏈物流可實現全過程溫控覆蓋的重要作用,使流通過程中的冷鏈運輸損耗大大降低,帶動農產品與冷鏈物流的協同發展程度,提升浙江省農產品出口企業的優勢特色果蔬產品在國外市場的占有率。
3.3.2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牽引作用
以龍頭企業帶動上下游配套中小企業。在產業集群中,一些中小企業的創新活躍度、轉型升級能力往往較為薄弱。如果把整個農產品行業比作木桶,作為“長板”的龍頭企業幫助補短板,就能夠增強農產品行業的“蓄水”能力,共同把市場做大,也為自身長遠發展拓展空間。因此,農產品出口龍頭企業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重點搞好農業社會化服務,帶動農戶和農民合作社發展規模經營。龍頭企業要帶動農民而不是代替農民,把生產環節留給農民,在做好農機作業、生產技術指導等傳統服務的基礎上,提供經營輔導、風險管理、貸款擔保等新的服務內容。二是發展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要根據當地資源稟賦、企業戰略定位,重點發展高標準設施農業、規模化養殖等適合企業化經營的現代種養業。三是龍頭企業要緊跟科技新前沿,瞄準消費新趨勢,形成以“節點企業創建電商平臺”的農產品供應鏈模式以及“農產品 + 直播”的供應鏈模式]。
3.3.3打造以綠色為主題的特色出口品牌
內向型和外向型農產品生產企業在浙江省均體現為小農經濟模式,該模式具有分散性、封閉性和脆弱性等特點,對浙江省農業發展造成了巨大影響。同時,小農經濟模式由于缺乏專業的技術指導和技術革新,生產過程中所造成的農藥濫用問題以及防蟲、除蟲不及時等問題,對農產品的安全質量造成了極大隱患。基于此,企業可以在農產品生產的初期、中期、后期三個階段制定不同針對措施,例如,在初期,企業要在種植選品上做到科學測評、精準定位,培育優良品種,將效果發揮到最大。在中期,企業要進行標準化、專業化管理,對作物的生長過程定時記錄,給農作物營造良好的生長環境,做好防蟲、防病等措施,減少農藥運用,堅持以綠色為主。在后期,要嚴格按照操作規范進行存儲和運輸,做到由點及面,循序漸進。
同時,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根本舉措是提高自身產品質量,憑借口碑與品牌走出國門。因此,農產品出口企業首先要以綠色為前提,實現全鏈條綠色生產,打造綠色、高效、多元化的營銷體系。其次,擦亮“地標產品”的金字招牌,如寧波象山柑橘產業發展迅速,這得益于企業對柑橘產業持續的科技投人,在新品種選育開發、綠色精品栽培技術應用、品牌營銷等方面做足了文章,既體現了地方特色,又講好了故事。此外,企業在選擇地標產品時,應重點選擇若干產業特色鮮明、市場潛力大、品牌影響廣的地理標志農產品,以此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3.3.4強化對專業人才的引進和培養
在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方面,充分利用世界貿易組織的有關規定,把培養和引進專業人才作為維護自己權利的有效途徑之一。首先,人才引進方面,要有清晰的選拔和聘用標準。同時,要持續擴大人才引進的渠道,在新媒體時代,公司可以通過媒體、網絡、人力資源中心等多個渠道招募人才。其次,人才培養方面,可以通過設立專業技術人員培養項目,加速培養一批專業水平高、綜合素質高,能夠獨立應對突發事件的專業技術人員,并根據崗位需求,實施“訂單”培養,實現量體裁衣。企業有了自己的專門人才后,就不會因為不懂或不了解技術性貿易壁壘,而遭遇不必要的麻煩。對那些沒有科學依據或沒有根據的評定標準,進行精準有力的反擊,從而更好地保護企業的合法權益。
4結語
浙江省作為中國農產品出口大省,在農業方面,浙江省大力改革,引進專家人才,提高農產品質量,在國際市場上占有一定的出口份額,盡管目前許多國家都陸續提高了農產品進口標準,極大限制了浙江省農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發展,給農產品出口帶來了很大阻礙。但挑戰與機遇并存,浙江省可打造出獨具特色的浙江農產品品牌,優化農產品結構,提升農產品質量,相比于其他省份的農產品將會更加具有競爭優勢,從而推動浙江農產品對外貿易走可持續化發展道路。
參考文獻:
[1]馬源.技術性貿易壁壘對我國農產品出口影響及對策[D].沈陽:沈陽師范大學,2011.
[2]馬鑫鵬,翟思源.RCEP成員國技術性貿易壁壘對山東省農產品出口的影響與應對策略[J].農村經濟與科技,2022,33(3):133-136.
[3]澎湃新聞:浙江省農產品出口貿易現狀及策略分析[EB/OL].(2021-08-13)[2024-12-23].htps://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25151.
[4]李昕,王劍輝.農產品雙渠道供應鏈品牌推廣與保鮮努力聯合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24):123-130,158.
[5]葉暉.吉林省農產品與冷鏈物流協同發展研究[D].延吉:延邊大學,2021.
[6]郭琳.“一帶一路”倡議下福建茶葉出口貿易的機遇與挑戰[J].環渤海經濟瞭望,2022(3):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