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276.7 文獻標志碼:A DOI: 10.13714/j.cnki.1002-3100.2025.12.026
Abstract:Duetothe\"carbonleakage\"problem,theEuropean Unionhasproposedtointroducecarbontarifstodealwiththis risk,decidedtoimpose tarfsoncarbondioxideemisionsfromproductssuchassteliron.However,theproposal carbontarifswillcertainlyhaveangativeimpactonthetradeexportingcountries,afectingsupplychainpritability pricingdecisions.Thispaperestablishesatwo-tiertransnationalsupplychainwhich consists domesticmanufacturers foreignimporters,exploresitstransmisioninthesupplyhainitsimpactonthepricingeachenterprise.Research showsthattheimpositioncarbontarifswillleadtoanincreaseinthesalesprice products,reducethewholesale pricecorporateprits.Thenegativeefectscarbontarffswillbetransmitedalong thesupplychain,carbotariffs will have a greater impact on the pricing decisions manufacturers.
Key words: carbon tariff; transnational supply chain;pricing decision; influence degree
0引言
近年來,隨著全球化貿易進程的加快和溫室效應的加劇,世界各國陸續推進低碳減排的措施,并提出“碳中和”的目標。目前,自從2015年《巴黎協定》確立以來,因為世界各國氣候目標差異,在特定情形下,某一地區推行的氣候政策,或許會促使其他地區的碳排放量不降反升,這種現象即為“碳泄露”。[歐盟等國家為了降低“碳泄露”所帶來的風險,在2021年3月的歐盟會議上通過碳邊境調節機制(以下簡稱“CBAM”)的原則性決議,來征收“碳關稅”2]。我國為未來經濟擘畫了戰略藍圖,明確提出要“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持續拓展國際經濟交流深度與廣度;“提升貿易投資合作層次與水平”,助力對外貿易實現高質量飛躍。于當下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而言,“碳關稅”的橫空出世,必然給我國對外產業以及貿易前行之路造成不可小覷的沖擊,亟待深人剖析、精準應對。CBAM法案中要求出口國的產品要達到歐盟同類產品的碳排放水平,其實質是變相地把減排責任分攤給出口國,在當今國際貿易格局下,對于中國這類出口規模龐大的國家而言,部分發達國家蓄意設立綠色貿易壁壘,企圖限制發展中國家對外貿易發展,這無疑會沖擊相關制造商的出口規模,壓縮企業盈利空間。“碳關稅”落地實施后,跨境商品的交易成本水漲船高,供應鏈各環節主體在決策制定時也備受掣肘,受波及產品的跨國供應鏈后續發展之路荊棘叢生,挑戰重重。
1研究現狀
當今世界,各國對碳排放問題予以高度關注,紛紛出臺各類法規政策以管控碳排放。與此同時,眾多國內外學者圍繞不同碳交易規制給企業運營決策造成的影響展開了一系列研究。在歐盟CBAM法案正式確立前,美國就搶先一步,出臺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旨在為本國企業邁向低碳發展之路提供助力,增強抵御氣候變化的能力。2005年,歐盟針對企業出臺舉措,一方面給企業的碳排放量設定上限進行限制,另一方面又開通渠道,允許企業之間就碳配額展開交易3]。20世紀90年代,瑞典開創性地設立了二氧化碳稅。此后,瑞士、愛爾蘭、加拿大等國也接連行動,相繼將二氧化碳稅落實推行。2019年,歐盟在“歐洲綠色協議”中明確,要在2050年達成碳中和,打造全球第一個零排放地區。到了2021年,德國的減排政策也表明,其打算在2045年實現碳中和這一目標。中國在2017年啟動全國統一碳交易市場,并于2021年實施《碳排放交易管理辦法(試行)》。我國也在積極響應“雙碳”目標,各企業也面臨著更加嚴峻的碳減排要求。
學者針對不同的碳交易規制也進行了不同的研究,Baietal構建了雙重采購的報童模型,探討了碳交易制度與碳稅制度下的兩分布式魯棒報童模型。陳宇康等通過構建成本分攤契約研究了綠色供應鏈的定價模型。Xuetal.研究了產品定價問題與聯合生產問題8]。此外,在不同法規下對供應鏈決策影響方面的研究也有不少。Wang et al.聚焦碳限額與碳交易場景,探討壟斷供應商和多家零售商構建的生鮮食品供應鏈最優補給策略,分析碳交易政策對供應鏈決策、碳減排的作用。Xuet al.在強制減排背景下,以雙渠道供應鏈為目標,研究最優定價和企業利潤與碳排放規制關聯,構建價格折扣契約。樊文平等依據國內碳交易政策,從消費者低碳偏好、零售商角度,考量投資減排與否,優化存在縱向持股的供應鏈運營決策。綜上,立足供應鏈視角剖析碳關稅影響,揭示其傳導路徑與決策作用機理,利于洞察對跨國供應鏈的沖擊。
2模型假設與符號
本文基于本國碳交易機制和歐盟碳邊境調節制度(CBAM),構建了由一個國內的制造商和一個國外的進口商所組成的兩級跨國供應鏈,制造商受到本國碳交易制度和碳價的約束,進口商受到碳關稅和關稅的影響,模型重點考慮在加征碳關稅的背景下,制造商為了消除碳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探究碳關稅、關稅、碳交易價格等外部因素對供應鏈的各成員的利潤、需求、價格等產生的影響,從而進行供應鏈定價決策研究。
2.1模型相關假設條件設定
制造商在進行鋼、鐵、鋁等產品的生產過程中會產生的單位碳排放量為 Ep ,期初政府給予企業一定的碳配額為 E01 ,歐盟同類產品的免費碳排放額度為 E02 ,其中 E01gt;E02 ,國內制造商受到國內碳交易市場的價格以及排放額度的約束,國外進口商受到碳關稅以及進口關稅的約束。
海外進口商進口產品時需繳納碳關稅,其計算方式如下:CBAM費用等于CBAM稅率乘以碳排放量,進一步展開即(EUETS碳價-出口國碳價) × (產品碳排放量-歐盟同類產品企業所獲免費排放額度)。這里涉及碳排放量扣除的兩類情況:其一,為防止歐盟企業被雙重保護,在針對他國產品征收碳關稅期間,可依據歐盟同類型產品企業已有的免費碳排放配額予以相應調適,本質上這屬于稅基的調整舉措。其二,同時為了讓進口的同類型產品不被重復征收碳關稅,在對進口商征收的碳排放量中,要減去其在本國已經支付的碳排放額度,相當于稅額抵扣。其中我國單位碳價為 t1 ,EUETS單位碳價為 t2 , t2gt;t1 ,此外進口商還需繳納產品的關稅,用8表示產品的關稅稅率。
產品在國外市場的需求 q 與自身價格有關,市場需求設定為線性函數 q=a-bp ,征收碳關稅下的跨國供應鏈定價策略研究應當滿足 a-bpgt;0
2.2模型其他相關符號
為市場潛在需求、 b 為價格敏感系數、 p 為產品單位銷售價格、 ∣c∣ 為產品單位生產成本、 q 為產品需求、 ω 為產品單位批發成本、 t1 為我國單位碳價、 t2 為歐盟單位碳價、 Ep 為單位初始碳排量、 E1 為單位產品國內免費額度、 E2 為單位產品歐盟免費額度、 Πm 為制造商利潤、 π? 為零售商利潤、δ為產品進口關稅。
3碳關稅下跨國供應鏈定價模型
制造商首先決定自己的批發價格 ω ,進口商在觀察到制造商的決策后再決定自己的銷售價 p 利潤函數分別為:
ΠnN=(ω-c)(a-bp)-t1(Ep-E01)(a-bp);ΠrN=(p-ω)(a-bp)-(t2-t1)(Ep-E02)(a-bp)-δω(a-bp),
定理1:制造商和進口商各自存在唯一最優批發價 ωN* 、最優銷售價格 pN* 和最大利潤 ΠmN* 和 ΠrN* 。




由定理1可知,征收碳關稅,與不征收碳關稅時相比,制造商的批發價減少
而零售商的零售價格增加
碳關稅征收后,其成本會在供應鏈各環節層層轉嫁,使得產品銷售價格被迫拾升,這直接導致市場對產品的需求下滑。在此情形下,制造商只能壓低產品批發價格,最終造成制造商與零售商的盈利雙雙縮水。分別為:
因此,碳關稅通過供應鏈進行傳導,會影響供應鏈的決策和利潤。
推論1:在征收碳關稅的情況下,供應鏈最優的定價決策如下。

推論2:征收碳關稅的情況下,供應鏈最優的企業利潤如下。

推論1、推論2表明,征收碳關稅以及關稅對供應鏈的定價決策、利潤均會產生影響。隨著
和 δ 的增加,產品的銷售價格將會增加,但是受碳關稅影響,制造商的批發價被迫下調,制造商與進口商的利潤也隨之縮減。可見,碳關稅帶來的消極作用會順著供應鏈逐步蔓延,它與普通關稅疊加,間接抬高了零售商的售價,最終侵害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制造商通過降低產品批發價的方式,來抑制碳關稅和關稅對市場需求的沖擊,但是市場需求的波動以及銷售價格的變化,到最終供應鏈各成員的利潤的減少,其中制造商的利潤受損最為嚴重。
推論3:此時保證國外碳價 t2 一定,且滿足 t12 , t1 越大說明 |t2-t1| 越小,即碳關稅稅率越小。此時,產品的零售價格與國內單位碳價 t1 呈負相關,產品的批發價格、利潤與 t1 均呈正相關。可知產品的零售價格受到國內碳價的影響程度較小,隨著國內碳價的提升呈現出緩慢下降的趨勢,而批發價格受到國內單位碳價的影響程度顯著,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潤受到國內碳價影響程度相當,都呈上升趨勢。說明隨著碳關稅稅率的減少,制造商對自己產品的定價空間更大,對于產品的出口更有優勢,制造商和零售商均能獲得更大的利潤空間。
推論4:此時保證國外碳價 t1 一定,且滿足 t12 , t2 越大說明 |t2-t1| 越大,即碳關稅稅率越大。可知,此時零售商的零售價格與國外單位碳價呈正相關,制造商的批發價、利潤與國外碳價呈現負相關,零售價格此時受到國外碳價的影響程度大于國內碳價,上升趨勢更快,但是影響程度還是明顯小于制造商的批發價。利潤層面,制造商與零售商利潤均下滑,制造商所受沖擊更大,這表明碳關稅稅率升高會給二者帶來負面影響,并沿供應鏈傳導。產品售價提高抑制了消費者購買欲,導致市場需求降低,消費者更愿選購國內同類產品。制造商雖靠降低批發價應對,卻難免損害自身利潤。
4結語
本文研究了碳關稅視角下的供應鏈定價及政府補貼策略問題,通過構建國外出口制造商和國外零售商所組成的跨國兩級供應鏈,用Stackelberg逆向求解法,通過對出口制造商和進口零售商利潤函數的求解,探究了碳關稅對供應鏈的影響和定價決策問題。結果表明:征收碳關稅會導致產品的銷售價格增加,使批發價和企業利潤降低,碳關稅產生的負面效應隨著供應鏈進行傳導,比較得出碳關稅對制造商的定價決策影響更大,制造商利潤下降得比零售商更快。碳關稅對制造商和零售商影響程度相當;碳關稅的提出制約了跨國供應鏈的發展,現有的研究只是闡述了碳關稅會對供應鏈上的各企業造成沖擊,但是如何去削減碳關稅對于供應鏈的沖擊目前還未涉及到,接下來的研究可以從減排的角度,去探究制造商在進行二氧化碳減排投資的情況下,探究制造商的減排對供應鏈的影響,以及不同減排努力程度下,對企業的利潤和社會福利的影響程度是如何的。當前,國外對碳關稅供應鏈的研究較少,跨國供應鏈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各國碳關稅政策不穩定、有差異,如何協調跨國供應鏈是難題;另一方面,企業要滿足碳關稅要求、控制成本、優化供應鏈,才能在嚴峻形勢下穩健發展。此外,在低碳化趨勢下,企業還需突破低碳技術研發、應用及資金等困境。
參考文獻:
[1]BABIKERMH.Climatechangepolicymarketstructure,carbonleakage[J].JournalInternational,205, 65(2):421-445.
[2]EuropeanCouncil,CounciltheEuropeanUnion.Fitfor55[EB/OL].(202-07-14)[2023-02-27].htps:/ww.cosilium, europa,eu/en/policies/green-deal/fit-for-55-the-eu-plan-for-a-green-transition/.
[3]ELLERMANAD,BUCHNERB K.The European Union e-misions trading scheme: Origins,alocation,earlyresults[J]. Review Environmental Eeconomics Policy,2Oo7,1(1):66-87.
[4]楊仕輝,魏守道.碳關稅對中美兩國影響的博弈分析[J].中國管理科學,2013,21(S2):634-640.
[5]籧曉譽.“雙碳”目標導向下我國物流業可持續發展的路徑分析[J].物流科技,2024,47(15):31-33.
[6]BAIQingguo,CHENMingyuan.Thedistributionallyrobustnewsvendorproblem withdualsourcingundercarbon tax cap--trade regulations[J]. Computers amp;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6,98:260-274.
[7]陳宇康,王樺.政府補貼下考慮成本分擔與綠色推廣的低碳供應鏈定價研究[J].物流科技,2024,47(21):118-122.
[8]XUXiaoyan,XU Xiaoping,HEPing.Joint productionpricing decisions formultipleproductswithcap--trade carbon tax regulations[J]. Journal Cleaner Production, 2016,112(5):4093-4106.
[9]WANG Min,ZHAOLindu,HERTYM.Jointreplenishmentcarbontradingin fresh foodsupplychains[J].European Journal Operational Research,2019,277(2):561-573.
[10]XUJianteng,QIQiBAIQingguo.Cordinatingadual-channelsupplychainwithpricediscountcontractsundercarbon emission capacity regulation[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2018,56:449-468.
[11]樊文平,王旭坪,劉名武,等.零售商持股制造商減排投資的供應鏈協調優化研究[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2021,41(9): 2316-2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