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評一體化的含義
教、學、評一體化是一種將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相結合的方法,旨在將評價融人教學,使評價與教學環節相互交織、相互促進。教、學、評一體化的重點是將評價作為一個連續、動態的過程,與教學相互滲透。它不僅關注學生在最終評估中的表現,也注重評價教師的教學能力和課堂實施過程。
二、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一)提升教學效率與質量
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首先體現在對教學效率與質量的顯著提升上。這一教學模式打破了傳統教學中教師單向傳授、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局面,教學、學習與評價三者之間的緊密聯動形成了一個動態、高效的教學循環。在教學環節,教師能夠基于學生的學習進度和理解程度,靈活調整教學策略和方法。例如,通過對學生課堂反應的即時觀察,教師可以迅速識別出學生普遍存在的困惑點,從而有針對性地開展講解和練習。
(二)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體現在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上。這一教學模式不僅關注學生英語知識和技能的提升,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在知識方面,教、學、評一體化強調學生對英語知識的深入理解和靈活運用。在小組合作和角色扮演等活動中,學生能夠學會與他人溝通和協作,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此外,通過參與創新性的教學活動和評價任務,學生還能夠激發自己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構建積極學習生態
教、學、評一體化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應用,還體現在對積極學習生態的構建上。這一教學模式通過加強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營造了一種開放、包容、和諧的學習氛圍。例如,在師生互動方面,教、學、評一體化鼓勵教師與學生之間平等交流和互動。教師可以通過提問、討論、反饋等方式,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和需求,并給予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同時,學生也可以通過提問、質疑等方式,與教師進行深人的交流和探討,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三、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和主要問題
1.教、學、評一體化下的教學目標設計
在教、學、評一體化的核心理念指導下,Unit2Growingpains的教學設計旨在全方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具體而言,知識層面要求學生熟練掌握與成長煩惱相關的詞匯、短語、語法結構及表達方式,為深人理解和表達奠定基礎。技能層面則強調通過多樣化的聽、說、讀、寫訓練,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增強其理解和表達個人情感及處理復雜人際關系的能力。情感態度方面,教師致力于引導學生正視成長過程中的挑戰與煩惱,理解與尊重中美家庭文化差異,形成積極向上的成長觀。學習策略方面,鼓勵學生采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的方式,有效解決問題,從而全面提升英語學習的效率與質量。
2.教、學、評一體化下的主要問題
(1)教師應指導學生運用閱讀技巧,如標注關鍵詞、總結段落大意等,有效提取與成長煩惱相關的信息,并通過課堂討論加以鞏固和理解。
(2)通過角色扮演和小組討論,讓學生在模擬的真實情境中鍛煉口語(教師應明確角色分工,鼓勵學生在交流中主動表達觀點),同時強調傾聽和反饋的重要性,以此提升口語表達能力。
(3)教師應引導學生分析劇本結構和語言特點,讓學生結合個人經歷撰寫有深度的文章;通過同伴互評和教師反饋,不斷優化文章內容,確保知識的有效遷移和應用。
(二)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教學過程
1.課型Reading(I)
Procedure 1: Warming up
教師啟動投影設備展示包含青春期少年與父母爭執場景的圖片,隨后點擊播放《成長的煩惱》第一幕第二場中母子因學業壓力發生沖突的劇本片段。
教師手持紙質劇本復印件,逐句朗讀母親質問兒子考試成績下滑的對話,同時用紅色白板筆在黑板上寫出關鍵詞misunderstanding,generation gap。在學生完成個人成長煩惱分享后,教師分發印有“Whendid you feel your parentsdon’t understand you? \"的討論卡片。要求:六人一組,組長記錄典型案例,如某位學生提到因參加街舞社團與家長產生分歧的事件。
學生進行每日報告,分享個人成長中的煩惱,觀看教師提供的劇本節選,思考并討論家庭中的矛盾和解決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日常報告和導入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戲劇閱讀做好鋪墊。)
Procedure 2: Reading strategies
教師切換至標注劇本結構的PPT頁面,用動畫效果分步顯示《成長的煩惱》第三幕的幕次標識、角色名稱、縮進格式及對話引號特征。教師取出實體劇本道具,翻至包含舞臺指示語的章節,用黃色熒光筆圈出“舞臺左側燈光漸暗”的文本,同時示意學生對比教材中省略舞臺指示的改編版本。
為強化認知,教師要求學生在課本第二頁對話部分用綠色記號筆畫出所有角色名稱,并在頁邊空白處標注\"Act1Scene2\"的結構標簽,隨機抽查三名學生到講臺前用磁貼將 Scene,Dialogue,Stage direction術語卡匹配至投影幕布上的劇本截圖對應位置。
學生認真聽講,記錄閱讀戲劇的關鍵策略,并嘗試運用這些策略分析劇本的基本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策略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戲劇的基本方法,提高閱讀效率。)
Procedure 3: Reading
教師設定倒計時5分鐘的沙漏,要求學生快速翻閱教材第12\~15頁的劇本內容,同步操作PPT,展示包含 Main conflict,Key characters,Plot development三個欄目的思維導圖框架。
在學生瀏覽文本的過程中,教師巡視并用提示語引導學生注意段落縮進規律,如在路過第三組時提醒學生觀察兒子角色對話中反復出現的“But youneverlisten!\"的重復句式。
倒計時結束后,教師選取思維導圖完成度較高的兩名學生向全班同學復述劇情,針對其中一名學生遺漏母親角色心理變化的細節,用電子白板調取劇本第14頁第三段,用放大鏡工具聚焦“母親轉身擦拭眼角\"的舞臺指示并補充分析人物情緒轉折點。
學生運用skimming技巧,快速閱讀劇本,概括劇本的主要內容,并嘗試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快速閱讀培養學生的信息篩選和概括能力。)
Procedure 4: Task-based reading
教師將打印好的任務單分發給各小組,任務單第一欄要求用波浪線標出三處體現家庭矛盾的對話,如兒子怒吼“It’smylife!\"及父親嘆息“Wejustwantthebestforyou”。第二欄提供性格分析表格,要求學生根據第四幕晚餐場景中母親切割牛排的力度描述,推斷\"controllingbut caring\"的雙重特質。
教師攜帶無線耳麥穿梭于各組間,在學生討論陷入僵局時,提示學生回看第二幕中兒子將成績單揉成紙團的動作描寫,并關聯后續父子和解時展開皺褶紙張的象征意義。
任務結束后,教師收集各組的標注教材,選取兩份典型范例用實物投影儀展示,用紅色批注筆圈出某組未發現的“父親輕拍兒子肩膀\"這一非語言溝通細節,并補充講解肢體語言在戲劇沖突中的作用。
學生分組完成教師布置的任務,并在小組內討論和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任務驅動加深學生對劇本內容的理解和分析。)
Procedure 5: Post-reading
教師根據小組任務單完成情況制作評估量表,量表中“對話識別準確率\"維度記錄某組正確標記五處關鍵對話中的四處,在“性格分析深度\"維度批注某學生將兒子叛逆行為與青少年尋求認同的心理需求相關聯的加分項。
教師利用課間五分鐘對兩名未完成思維導圖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指導其重新閱讀劇本首段并提取familymeeting,brokenvase等核心事件關鍵詞,同時安排三名提前完成任務的學生協助整理小組討論錄音中的亮點,用于下節課的延伸寫作素材。
學生選擇角色,準備表演,并嘗試為劇本設計一個新的結尾。在表演過程中注意角色的情感表達和動作細節。
(設計意圖:通過角色扮演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2.課型Reading(II)
Procedure 1: Warming up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每日報告,并開展頭腦風暴活動,主題為“If you can choose,who do you want to be,a child or a parent? State your reason.”
學生進行每日報告,參與頭腦風暴活動,表達自己對成為孩子或父母的看法和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日常報告和頭腦風暴活動激發學生積極思考,為接下來的詞匯學習做好鋪墊。)
Procedure 2:Introducing the key words
教師通過PPT展示關鍵詞匯,包括can'twaittodo,followedby,besupposedtodo等,并解釋其用法和搭配。
學生認真聽講,記錄關鍵詞匯及其用法,嘗試在
句子中運用這些詞匯。
(設計意圖:通過詞匯講解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劇本中的關鍵詞匯和短語。)
Procedure3:Practice
教師設計空白填空、多項選擇和對話練習等題型,鞏固學生對關鍵詞匯和短語的掌握。
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練習題,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和討論加深學生對詞匯的理解和記憶。)
Procedure 4:Output
教師指導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和短語編寫一篇短文,要求圍繞劇本中的某個情節或角色展開。
學生獨立編寫短文,并在小組內交流和修改。
(設計意圖:通過寫作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同時加深學生對劇本內容的理解和感受。)
3.課型 Grammaramp;Usage
Procedure 1: Warming up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每日報告,并簡要回顧上節課所學的詞匯和短語。
學生進行日常報告,回顧并分享自己對上節課所學內容的理解和記憶。
(設計意圖:通過日常報告和回顧活動為接下來學生學習語法做好鋪墊。)
Procedure2:Leadin
教師展示PPT1~3,復習定語從句的基本用法,并引導學生從劇本中找出定語從句的例子進行分析。
學生認真聽講,回顧定語從句的用法,嘗試從劇本中找出定語從句并進行分析。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和導入活動加深學生對定語從句的理解和記憶。)
Procedure3:介詞 + which/whom
教師展示PPT4~8,講解介詞 + which/whom的用法和注意事項,并通過例句進行示范。
學生認真聽講,記錄介詞 + which/whom的用法和注意事項,嘗試在句子中運用這些結構。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介詞 + which/whom的用法。)
Procedure4:Consolidation
教師設計一些練習題,如選擇題、填空題等,鞏固學生對介詞 + which/whom的掌握。
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練習題,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和討論加深學生對介詞+which/whom的理解和記憶。)
Procedure5:Relativeadverbs
教師展示PPT11~13,講解相對副詞when,where,why的用法和注意事項,并通過例句進行示范,同時引導學生將相對副詞與介詞 + which進行轉換練習。
學生認真聽講,記錄相對副詞的用法和注意事項,嘗試在句子中運用這些結構,并進行轉換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相對副詞的用法和轉換技巧。)
Procedure 6:Practice
教師設計一些練習題,如造句、翻譯等,鞏固學生對相對副詞和介詞 + which的掌握
學生完成教師設計的練習題,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和討論加深學生對相對副詞和介詞+which的理解和記憶。)
Procedure7:抽象地點名詞用where
教師講解抽象地點名詞在定語從句中用作地點狀語時,常用where引導定語從句,并通過例句進行示范。
學生認真聽講,理解抽象地點名詞在定語從句中的用法,并嘗試在句子中運用where引導定語從句。
(設計意圖:通過講解和練習幫助學生掌握抽象地點名詞在定語從句中的用法。)
(三)基于教、學、評一體化的高中英語教學評價設計
在教學設計中,教學評價環節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效的標尺,還是促進教與學雙向優化的關鍵紐帶。該設計緊密圍繞教、學、評一體化核心理念,將評價融入教學活動的每一個環節,確保評價過程既具有診斷性,又富有發展性。
在Unit2Growingpains這一單元中,教學評價設計注重對學生語言技能、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及文化意識的全面考查。通過形式多樣的評價方式,如課堂互動、小組討論、角色扮演、項目式學習及自我反思日志等,教師不僅評價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還關注他們在學習過程中合作精神、批判性思維及跨文化交際能力。這種評價方式超越了傳統紙筆測試的局限,更加貼近真實語境,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內在學習動機。
在具體實施上,教學評價設計強調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的結合。過程性評價通過日常觀察、同伴評價及教師反饋,及時捕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進步與不足,為個性化教學提供依據;而終結性評價則側重于對整個單元學習成果的總結,如通過項目展示、口頭報告或書面作業等形式,全面評估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兩者相輔相成,共同構成了一個完整、動態的評價體系。
此外,該教學評價設計還鼓勵學生參與評價過程,通過自我評價和同伴評價,培養他們的自我反思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能力。這種評價方式不僅提升了學生的主體意識,還促進了學生之間的相互學習與支持,營造了一種積極向上、互幫互助的學習氛圍。
(作者單位:安徽省蕪湖市第一中學)
編輯: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