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們對健康養生需求的不斷增加,中醫康養產業正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進入21世紀后,國家和地方各級政府對中醫康養產業的扶持力度不斷加大,中醫藥在養生、康復和文化傳承中的獨特作用愈發凸顯,中醫康養產業在踐行健康中國戰略的地位日益重要。
甘肅省靈臺縣作為中醫針灸鼻祖皇甫謐的故里,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自然資源,為中醫康養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尤其是皇甫謐文化品牌的開發利用,不僅為靈臺縣中醫康養產業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了重要契機。中醫康養產業作為平涼市九大重點產業鏈和靈臺縣六條重點產業鏈建設的重要內容,必須充分發揮文化資源優勢,大力推動中醫康養產業與農文旅融合發展。近年來,靈臺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關于推進中醫康養產業發展的各項決策部署,充分挖掘利用縣域資源稟賦,做了大量夯根基、利長遠的工作,為發展中醫康養產業奠定了良好基礎。筆者認為,今后應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推動靈臺縣中醫康養產業高質量發展。
擦亮針灸文化品牌
品牌不僅是產業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驅動力。同時,產業競爭力的提升又為品牌建設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形成品牌與產業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因此,在推動中醫康養產業發展的過程中,必須高度重視品牌建設,充分發揮品牌對產業競爭力的提升作用。
強化宣傳推介,提升品牌知名度。充分利用中醫針灸鼻祖皇甫謐故里的資源優勢,舉辦或參與大型中醫康養主題展會,如國際中醫康養博覽會、國內中醫康養文化節等,設立皇甫謐針灸文化品牌專區,展示針灸療法、康養產品等。利用媒體平臺發布皇甫謐針灸文化相關內容,提高品牌知名度。同時,加強皇甫謐文化研究,推動皇甫謐元素融入城市建設、文旅活動,在城市主要街道、公園、廣場等公共場所設置皇甫謐針灸文化宣傳欄或雕塑,營造濃厚的文化氛圍,全方位展示皇甫謐文化的深厚底蘊和現代價值。
深度開發文化資源,推動品牌價值轉化。充分挖掘皇甫謐文化資源的價值,圍繞“皇甫謐”這一品牌,進行食品、醫療、養生等一系列產業開發,推動皇甫謐中醫針灸文化品牌由保護傳承向開發利用轉變。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校合作,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醫康養產品。推出皇甫謐針灸系列康養產品,如針灸器具、康養食品等,滿足市場需求。開發皇甫謐針灸主題旅游線路,將針灸療法與旅游相結合,提升旅游品質。與科研機構合作,開展皇甫謐針灸文化的研究和挖掘,推出新的學術成果和診療方法。
注重產業效益,推動產學研結合。通過品牌賦能,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形成以皇甫謐文化為核心的中醫康養產業鏈。例如,開發以皇甫謐命名的中藥材、康養食品、醫療器械等產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康養品牌。建立皇甫謐針灸文化品牌評估體系,定期評估品牌價值和市場影響力。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質量和附加值,提高市場競爭力。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合作,共同開發皇甫謐針灸文化品牌產品,拓展國際市場。盡快編排商周歷史文化典故和皇甫謐針灸文化劇目,在古靈臺荊山森林公園等重點景區開展常態化展演,提高景點景區吸引力。鼓勵公共文化場館在縣內各A級景區和游客聚集區設立分館,舉辦文化藝術展、音樂節、演唱會、體育賽事等,開展經典誦讀閱讀分享、手工藝作坊等沉浸式體驗新產品,豐富景區內容。
做實針灸產業園區
產業園區作為一種集中化、專業化的產業發展模式,對區域經濟和產業升級具有深遠影響。它通過提供基礎設施、政策支持、資源共享和創新環境,能夠為皇甫謐中醫針灸產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優化工作機制,形成發展合力。深入推進皇甫謐針灸養生產業園管委會機構和資源的優化整合,進一步厘清產業園管委會、衛健局、文旅局及相關鄉鎮部門的工作職責。建立園區內企業服務機制,為企業提供政策咨詢、項目申報、融資支持等一站式服務。加強與相關部門和鄉鎮的溝通協調,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建立定期調度和考核機制,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
建設皇甫謐針灸養生館,打造產業集聚平臺。搶抓中央新增投資、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等政策機遇,加強項目申報儲備,建設皇甫謐針灸養生館。通過招商引資、龍頭企業培育、基礎項目建設、產業鏈延伸和新產品研發,壯大園區規模,推動形成產業集聚效應。同時,規劃標準化的中藥材示范種植區,帶動建設中藥材標準化、規模化種植基地,推動中醫康養服務與中藥材種植深度融合。
加大扶持投入力度,增強產業發展動力。靈臺縣中醫康養產業起步較晚,面臨的發展困難較多,需持續加大扶持投入力度。特別是財政下達的銜接補助資金安排使用時,應適當加大發展中醫康養產業資金的占比,確保產業發展有足夠的資金支持,增強產業發展動力。同時,鼓勵社會資本參與中醫康養產業建設,形成多元化投入機制。
培育壯大產業主體
壯大產業主體是增強產業發展活力的關鍵。產業主體是產業發展的核心力量,其規模、實力和創新能力直接決定了產業的活力和競爭力。壯大產業主體不僅能夠提升產業的整體水平,還能為區域經濟注入新的動力。
加強公立中醫醫療機構建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持續加強皇甫謐中醫醫院建設,優化科室設置,突出中醫特色,精心打造多個中醫藥醫療和康養科室,促進醫院轉型升級,成為全縣中醫康養產業發展的龍頭和窗口。同時,加強對鄉鎮衛生院中醫館的業務指導,配足配齊設施設備,提升基層中醫館的服務能力。通過“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打造多個具有影響力的中醫藥醫療和康養科室,提升醫院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規范提升民營中醫康養機構,激發市場活力。探索成立皇甫謐中醫康養產業協會,制定科學的行業標準,加強對現有美容養生、足浴按摩、針灸理療等民營機構的日常監管和技術指導,充分發揮民營機構對中醫康養市場的調節作用,推動民營機構規范化、專業化發展。
招引培育康養鏈上企業,延伸產業鏈條。積極利用現有商標品牌與市場上的知名企業洽談合作,廣泛引入社會資本,采取投資建廠、入股經營、訂單合作等方式,培育一批中藥材精深加工企業、康養器械生產企業、康養產品研發企業,全面延伸產業鏈條,提升產品附加值,推動品牌資源轉化為經濟效益。
用足用活用好專業人才
專業人才是產業發展的核心資源,尤其是在中醫康養產業這樣技術密集型和服務導向型的領域,人才的作用尤為關鍵。用足、用活、用好專業人才,不僅能夠提升產業的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還能為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智力支持。
積極招引專業人才,優化人才結構。落實公立醫療機構專業人才培育、引進的自主權,根據發展方向和崗位需求引進培育專業人才,用足用活國家人才政策,確保人才有成長平臺、有發展空間、有社會貢獻。同時,探索與外省市康養醫療機構聯合建立專業人才團隊,實現專業人才的異地共用。
靈活使用現有人才,激發人才活力。鼓勵公立醫療機構中醫藥專業人才在崗創業,允許利用專業特長與社會力量合作或自主建辦中醫康養機構、康養器械加工企業及種植中藥材、研發康養產品等,制定出臺相關優惠支持政策,營造良好寬松的創業就業環境。同時,暢通縣鄉公立醫療機構人才交流渠道,促進縣域醫共體內專業人才的合理流動。
深入開展人才培訓,提升服務能力。有計劃、分期次對縣級兩院中醫藥醫護人員、鄉鎮衛生院、村衛生室全體專業技術人員和民營康養機構從業人員開展中醫康養知識及適宜技術培訓,提升中醫康養服務水平和針灸、拔罐、推拿、按摩等中醫適宜技術應用能力,為產業發展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促進關聯產業融合
中醫康養產業具有天然的跨界融合屬性,能夠與文化旅游、養老、農業、食品等多個產業深度融合,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通過促進關聯產業的融合發展,不僅可以拓展中醫康養產業的發展空間,還能提升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力。
與文化產業融合,提升品牌內涵。加大皇甫謐針灸文化研究投入,深度挖掘皇甫謐醫、文、史、哲文化貢獻,積極研究皇甫謐針灸療法的精髓,總結研發新的中醫針灸學術成果,形成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獻及診療方法、技術。同時,組織編撰、排演中醫針灸養生文化宣傳冊、舞臺劇、短視頻等,用好新媒體平臺,全方位宣傳展示推介,營造人人會講皇甫謐故事、懂中醫針灸常識的社會氛圍。同時,圍繞皇甫謐文化,開發一系列文化創意產品,如針灸器具、文化紀念品、中醫藥書籍等,滿足消費者的文化需求。繼續做好靈臺藍染、堆貼畫、手工編織品、剪紙等文創產品生產,積極探索開發針灸、拔罐、推拿等沉浸式康養產品,努力壯大產業規模和效益。
與旅游產業融合,催生康養旅游新業態。依托百里林場、珍珠山林場、苗家嶺林場等自然生態資源和邵寨干槐樹、中臺鎮康家溝等鄉村旅游示范村,將中醫康養服務融入其中,開發休閑、度假、觀光、餐飲、娛樂及中醫理療項目,打造集觀光、休閑、康養為一體的旅游新業態。例如,設計“皇甫謐文化之旅”“中醫康養體驗之旅”等線路,將針灸療法、中藥浴、推拿按摩等康養服務融入旅游活動中。可以在百里林場、珍珠山林場等生態資源豐富的地區建設康養度假村,吸引游客前來體驗。加大對閑置民宅等資源的安全改造和整合利用,探索“住宿+非遺”“住宿+康養”“住宿+微演藝”等融合模式,構建具有靈臺文化獨特韻味的旅居服務體系。
與養老產業融合,打造醫養結合新模式。積極利用靈臺縣森林覆蓋率高、生態環境好的自然優勢,推動中醫康養與老年人照料相結合,引導社會力量高起點、高標準建設“中醫康養老年人護理中心”,把老年人生活照料、精神慰藉、健康養生結合起來,打造集醫療、護理、養老、康復、政府托養為一體的醫養結合特色品牌。
與飲食產業融合,開發康養飲食產品。以鄉村旅游、紅牛小鎮、針灸小鎮等建設為契機,鼓勵支持餐飲行業積極開發中醫美食藥膳、零食飲品等康養飲食產品,推動中醫康養與飲食文化的深度融合,滿足人民群眾對健康飲食的需求。
靈臺縣文旅康養產業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相信通過充分挖掘皇甫謐中醫針灸文化和古商周歷史文化資源稟賦,持續推動中醫康養產業與農文旅產業融合發展,靈臺縣中醫康養產業必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為實現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增進人民群眾健康福祉作出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