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贛州市要把握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機遇,通過加快數字經濟基礎建設、科技創新制度改革、數字人才培育引進等舉措,有效發揮數字經濟賦能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等領域變革,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促進贛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 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贛州市
[作者單位]" 中共贛州市委黨校
數字經濟是以數據為要素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一種新型業態,是提升實體經濟效能、創新社會治理方式、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健全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深度融合制度,加快構建促進數字經濟發展體制機制,完善促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政策體系。如何把握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新機遇,有效發揮數字經濟賦能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等領域變革,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成為贛州經濟發展現代化建設的關鍵。
贛州數字經濟發展成效
近年來,贛州加速擁抱數字經濟,緊抓數字經濟高速增長的戰略機遇,依托產業數字化和數字產業化路徑扎實推進數實產業的深度融合,有效推動了贛州經濟高質量發展。
完善頂層設計,賦能實體經濟發展。贛州緊隨國家大政方針,按照江西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優做強數字經濟的決策部署,制定出臺符合本地特色的數字經濟扶持政策。首先,加速編制《數字贛州總體規劃》。開展“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數據資源管理、便民利企場景建設、賦能數字經濟發展”四大攻堅行動,以數字賦能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其次,借鑒先進地區經驗。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協議,籌建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資產評估計價中心產業基地和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贛州分中心。同時舉辦數據產業大會,邀請知名企業、科研機構參加大會,為贛南數據港生態發展出謀劃策。通過加速推動數字化改革三年行動,發揮數字經濟引領實體產業高質量發展作用,贛州躍居2024年全國數字經濟百強城市第57位。
升級基礎設施,培育數據要素產業。贛州市入選全國“千兆城市”、全國首批數據基礎設施建設試點城市,各項喜人的成績為贛州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支撐。首先,加強信息通信網絡建設,持續提升“千兆城市”建設水平。截至2024年7月底,全市累計建成5G基站23927個,實現本地5G信號的全域覆蓋。其次,統籌云、網、數、端、安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構建全市政務“一張網”,市級上云率達100%,接入市直(駐市)單位200余個,市級終端用戶6000余個,覆蓋全市20個縣(市、區)及311個鄉(鎮、街道)。同時搭建產業數據要素共享平臺,聚焦贛州“7510”重點產業鏈,促進數據要素通過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產業融合發展,探索數據資產金融化路徑。通過引進和培育一批數商和第三方專業服務機構,發揮集聚效應,打造數據要素價值化全產業鏈。
實施數字治理,優化社會分配機制。首先,加快數字政府建設,穩步推進“數字大腦”支撐賦能。打通各部門間業務流和數據流,通過數據共享、部門協同,依托統一底座,解決“數據孤島”“重復建設”等數字化轉型中遇到的突出問題,提升政府履職能力,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其次,強化社會服務供給,提升數字社會服務品質。聚焦交通出行、醫療健康、惠民惠農補貼等領域,借助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將民聲訴求轉化為民生數據,組建城市運行管理中心,實現資源、事件、人員的統一調度管理。同時促進優質數字教育資源均衡共享,提升智慧(數字)校園數量與質量,逐步縮小城鄉教育差距。
拓寬應用場景,推動產業數字化轉型。首先,積極實施企業智能化改造,打造5G工廠,實現生產標準化、網絡化、智能化。其次,加快直播電商發展,圍繞服裝、家具、富硒農產品等特色產業,聯合重點直播平臺,建設直播電商基地。引進VR技術、動漫游戲、數字文創等項目,發展分享經濟、在線經濟、平臺經濟。通過數字技術與紅色文化的深度融合,強化紅色文化數字化傳播。同時推動“互聯網+農產品”,形成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完善縣鄉村三級物流體系,提高縣域內冷鏈物流連通率和覆蓋率。加快培育農村電商、網絡直播等農業農村數字化新業態,提升贛南農產品品牌網絡影響力。
贛州數字經濟發展困境
經濟整體基礎弱。贛州市地處丘陵山區,交通不便,長期面臨制造業實力弱、服務業發展不優、新經濟規模小等問題。而數字經濟發展離不開實體經濟的支撐和帶動,且由于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面臨轉型成本高、信息化投資周期長、見效慢等問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不充分、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不大不強,同時城鄉網絡覆蓋程度差距較大,阻礙了贛州市數字經濟的發展。
核心技術掌握能力不足。贛州現有的信息產業大多集中在低端市場,在數字技術應用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較薄弱,與發達地區相比技術創新環境、創新創業環境和配套體制機制等方面還存在較大差距,尚不能滿足數字經濟發展需求。
數字經濟人才短缺。贛州作為三線城市,高校不多,很難吸引到高素質數字型人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正帶來海量的人才需求,人才缺口持續擴大。
數字經濟助推高質量發展對策建議
加快數字經濟基礎建設。一是聚焦優勢產業,完善“鏈長制”制度,由市政府領導擔任鏈長,支持鏈主企業發展。推進產業鏈集群化發展,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帶動大中小企業融合互通。強化政策支撐,金融服務實體,全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二是優化財稅支持政策,加大對數字經濟重點企業支持力度。構建金融服務支撐體系,完善稅收抵減政策,合理降低企業數字化轉型成本。三是要統籌部署5G基站建設,加快推進5G網絡覆蓋,尤其重點產業園區、重點旅游區、交通干線、重要交通樞紐場所及各縣市區重點區域的5G網絡覆蓋,提升鄉村光纖寬帶網絡覆蓋水平和高帶寬用戶占比。
加快科技創新制度改革。一是完善數字化產業招商機制,全面對接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引進領軍型企業項目助力贛州數字經濟萌發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二是實施梯度培育扶持計劃,結合企業規模、營收等情況細化獎補(兌現直通)的形式,縱深推進數字經濟做優做強。三是實施包容審慎監管機制,依托互聯網平臺,強化智慧監管、社會共治,減少政府對數字經濟的不當干預,強化數字經濟領域知識產權保護。
加快數字人才培育引進。一是組織企事業單位赴高校、科研院所招才引才,完善人才優待政策,既能“引進來”,又要“留得住”。二是鼓勵和支持高等院校、職業學校、技工學校開設數字經濟相關專業,開發數字技能培訓項目,培育一批“大數據工程師”“數字工匠”“數字創客”,不斷壯大數字經濟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