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都希望自己年輕,都渴望被夸年輕,但其實,人的年輕是有“客觀標準”的。如果你步入中年,還對以下三件事充滿興趣,那么恭喜你,你的心依然年輕。
1 愛時尚,重形象
很多人在婚后變得邋遢、發福。因為幸福,或因為有恃無恐,讓我們失去了對自己形象的管理。
很多人中年夢碎的時刻,往往就是在同學聚會上,看到自己曾經的女神男神,變得大腹便便、言語粗鄙。那一刻,我們才感覺到時光的威力。可是,變老不意味著要“服老”。真正的衰老不是容顏的改變,而是熱情的消逝。
曾關注過一位叫@康康和爺爺 的博主,博主今年87歲了。作為“30后”,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在家含飴弄孫,或者躺在病床上等人照顧。可是,這位爺爺的身份是,穿搭博主!
不論是潮牌還是多巴胺穿搭,又或者是黑白灰等經典系,這位爺爺總能穿出時髦和帥氣的效果。
誰說人老了就不能注意形象了?只要我們還在追求美、關注自己的外表,就是年輕的表現。
2 愛學習,有夢想
在文學作品中,我們常讀到這樣的故事:主人公雖然年事已高,但依然懷揣著夢想,不斷學習、不斷進取。
《老人與海》中的圣地亞哥,已經84天沒有捕到魚了。在旁人眼中,他是個失敗的老漁夫,紛紛嘲笑他,可他依然把手頭該做的事做好,保持著自己生活工作的節奏。
圣地亞哥雖然年邁,卻依然懷揣著捕到大魚的夢想——他夢里時常出現的獅子,就象征著這種意識。他不懈地跟急流、海浪、貪婪的鯊魚、殘酷的天氣斗爭,在海上漂了那么些日子,既沒有崩潰,更無狂喜,只是在靜默間強大了自己的精神。縱然他捕到的大馬林魚最終被鯊魚啃噬得只剩一副骸骨,可他依然是勝利者。
故事的最后,小男孩回到了老人身邊。圣地亞哥囑咐他磨好長矛、帶好工具,新的旅程又要開始了……
海明威說:“But man is not made for defeat, a man can be destroyed but not defeated.”(一個人可以被毀滅,但不能被打敗。)
小說中塑造的這種硬漢精神,實際上就是勇于自我革新和永不言敗的學習精神。一個敢于正視暴風雨的人,即使軀體會僵硬、器官會老化,可沒人能奪去他們心中燃燒著的激情。那是一種真正年輕的熱情。
3 愛旅行,愛生活
曾在書中讀過一個真實的故事。
作者寫自己的母親,40歲之前從沒有出過遠門,活動半徑僅限從村莊到縣城。不是不想,是沒機會去。
她沒什么文化,按部就班地嫁人、生子,撫育幾個孩子,日子過得就像莊稼地里的作物一樣平靜。
一天,在廣州工作的表妹回來探親。表妹跟她說了這些年的經歷,最后說:“姐,現在孩子大了,你要不跟我出去轉一轉?”她的母親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過了幾年,她的母親又回到了老家,但是已經大變樣。當作者為自己的前程擔憂,抱怨著沒有時間出去旅行的時候,母親說:“其實很多事也不一定要全在年輕時完成,你看我這些年去了多少地方。重要的不是年齡,而是心境。”
是啊,人似乎總是將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年輕的時候。這種希望包括對冒險的渴望、對未知的渴求、對遠方的憧憬和對詩意的期許。可事實上,我們的人生可不是只有青年時期。
只有我們將當下沉淀得滋味別致的時候,旅行才能顯示出它更深層次的意義:我們如此渴望新事物,我們這樣愛著我們的生活。
4 寫在最后
時間之輪似乎越轉越快,當年齡焦慮、健康焦慮、容貌焦慮等負面情緒來襲時,有一句話曾撫慰了我:年輕時,你擁有老天爺賞賜的智慧;年老時,你擁有后天習得的智慧。
從生理年齡來算,你可能不算年輕了;可是,從心靈和經驗的角度來看,50歲可能才是人開始享受生命的起點。年輕不僅僅是一種生理狀態,更是一種心態。
刺猬樂隊曾唱道:“一代人終將老去,總有人正年輕。”只要你愿意,你可以在任何年齡都活出自我風采,活出青春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