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24日,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這標志著我國愛國主義教育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從歷史、現實和實踐三個維度審視《愛國主義教育法》的頒布實施,有利于在新的歷史方位下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歷史維度:對中國共產黨愛國主義教育經驗的吸收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特別是在全面抗戰時期,主要歷史任務就是反對法西斯主義、維護國家獨立和民族尊嚴,因此這一時期愛國主義教育的突出內容就是抗日救國。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強調了“愛國主義就是保衛祖國反抗侵略,責無旁貸地爭取抗戰勝利,實現民族和人民的解放”。為此,中國共產黨創辦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不僅為抗日戰爭培養人才,同時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陣地。學員通過接受教育,激發抗日熱情,樹立無產階級思想,同時具備了一些軍事政治理論素質,從而投身到抗日戰爭的實踐中。此外,在抗戰時期,大量的報刊,比如《新華日報》《中國共產黨報》等都在表達著抗日救國的思想,通過揭露帝國主義對華侵略的罪行、宣傳抗日英雄人物的事跡等方式,激發民眾愛國之情,投身到拯救國家危亡的事業中。從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可以看出的經驗是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時代性,與時代緊密結合,為所處的時代服務。
二、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
“三大改造”完成后,為了鞏固社會主義制度,將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集中到社會主義建設上來,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愛國主義教育。資本家是社會主義建設中不可或缺的力量,毛澤東在1956年12月同工商界人士談話時指出:“在資本家中要宣傳把個人的事情和國家的事情聯系起來,提倡愛國主義,總要想到國家的事情”,強調要對資本家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資本家要將自己的事業同國家相聯系,要有愛國情懷。農民在我國人口中占有很大比重,在對農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問題上,1961年黨中央發布的《關于在農村進行社會主義教育的指示》中指出要“不斷地提高農民群眾的政治覺悟和愛國熱情”,通過向農民宣傳社會主義的優越性,鼓勵農民走集體化道路,增強農民對社會主義制度的信心,發揚農民的愛國之情。青年更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對象,1961年,《關于高等學校文科教學方針和教材編選工作的報告》指出將馬列主義、毛澤東專著等編入教材,融入教學,注重政治理論課程,引導學生厚植愛國情懷。從這一時期中國共產黨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實踐中可以得出的經驗是愛國主義教育是覆蓋全民的,而且要對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進行分類指導,各有側重,從而凝聚起全社會愛國主義力量。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
改革開放為中國經濟帶來增速的同時,對外開放的環境也使得各種思潮傳入中國。青少年正處于“三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其思想很容易受到影響,為了維護意識形態安全,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青少年的愛國主義教育。1988年,黨中央首次在《關于改革和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決定》中指出:“在德育工作中,要把愛國主義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強調通過加強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了解中華民族的歷史,了解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培養他們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相繼頒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小學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等文件,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作出了指示和要求,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熱愛祖國的堅定信念。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同時,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國際局勢更加復雜。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中國共產黨人對于愛國主義教育予以高度關注。2024年正式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以下簡稱《愛國主義教育法》)蘊含著中國共產黨百年來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經驗:在內容上,《愛國主義教育法》規定的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既有黨的指導思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傳統內容,還增加了祖國的壯美河山和歷史文化遺產、中國共產黨史等與時俱進的內容,體現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與時代緊密結合,為所處時代服務的特點;在對象上,《愛國主義教育法》針對國家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等對象提出了具體的要求,既體現了愛國主義教育覆蓋全民,也體現了黨對于不同對象的分類指導;《愛國主義教育法》以法律的形式突出了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性,其中第十五條和第十六條強調了學校愛國主義教育的職責,第十七條強調了家庭愛國主義教育的職責,形成了對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的學校、家庭、社會的聯動。
現實維度:對現有愛國主義教育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
一、協調了各法律中關于愛國主義教育內容的論述
在《愛國主義教育法》頒布之前是沒有以“愛國主義教育”命名的專門法律的,但是有關“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卻分布在各個法律之內。例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法》(2020年修正)第二十一條規定:“國旗應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歌法》第十一條規定:“中小學應當將國歌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薄吨腥A人民共和國國徽法》(2020年修正)第十五條規定:“國徽應當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而在《愛國主義教育法》中將“國旗、國歌、國徽等國家象征和標志”“憲法和法律,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國家安全和國防等方面的意識和觀念\"等都列入了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使得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更加全面,體現出《愛國主義教育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系統性。
二、明確了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
提到“愛國主義教育”的法律有很多,但分散在各個領域,比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2021年修正)指出國家要在受教育者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2022年修訂)明確要對運動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軍人地位和權益保障法》強調對軍隊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2018年修正)指出對老年人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可見在之前的法律法規中,對于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比較分散,針對不同年齡段或者不同職業都提出了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雖然指出了愛國主義教育要面向全民,但是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而只有以立法的形式確立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是全體人民,才能明確接受愛國主義教育是每個人的法律義務?!稅蹏髁x教育法》第二條明確指出,“國家在全體人民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使愛國主義成為全體人民的堅定信念、精神力量和自覺行動”,不僅涵蓋了各個年齡段的人民,也覆蓋了不同職業的人民,使得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對象在法律上實現了全覆蓋。
三、指出了實施愛國主義教育主體的職責任務
在先前的法律中,對于實施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體并沒有提出很具體的要求,職責任務不明晰,實施措施不具體,也缺少相應的支持保障措施。比如,《體育法》(2022年修訂)僅指出國家要對運動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教育法》(2021年修正)指出國家要在受教育者中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這些法律只是在宏觀層面提出了要對具體人員實施愛國主義教育,對于誰來實施、如何實施、如何保障等問題沒有明確規劃。《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第二章為“職責任務”,從第十一條到第二十三條列出了中央、地方、群團組織等主體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過程中的職責任務,其中特別強調了學校教育在愛國主義教育中的重要職責。第三章的“實施措施”具體列出了一些主體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和途徑。當前正處于新媒體時代,第三十一條和三十二條就提出了廣播、電視等傳統媒體和網絡新媒體的實施措施,體現了《愛國主義教育法》與時俱進的特點。第四章“支持保障”為第三章“實施措施”的落實提供了支撐,不僅提出了對于在愛國主義教育中表現突出的個人或單位給予表揚,還提出了對于有辱國家尊嚴的行為給予懲罰,使得《愛國主義教育法》形成了完整的體系,體現了《愛國主義教育法》全面性的特點。
實踐維度:為新時代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提供支撐
一、尊法:打造宣傳矩陣,推進法律普及
第一,保證宣傳的嚴肅性。要想在公民之中樹立起新法的尊嚴和權威,就必須保證新法宣傳過程中的準確和嚴肅。在宣傳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準確和宣傳方式的妥當,避免出現“高級黑”“低級紅”的現象,同時還要避免過度流量化和過度娛樂性。第二,擴大宣傳覆蓋面。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同時結合傳統媒體,形成“線上 + 線下”的宣傳網絡,通過宣傳欄、宣講活動等的形式,廣泛開展宣傳,在公眾號、視頻號、小程序等客戶端開展新法的推文或者視頻推送。第三,提高宣傳精準度。針對不同人群進行宣傳的方法應該有所不同。
二、學法:加強法理解釋,筑牢理論基礎
首先,在學習新法的過程中要始終以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習近平關于愛國主義教育的論述,將《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法理解釋與習近平法治思想相融合,從而筑牢思想根基。其次,要學習其法律條目、基本范疇、實施對象等學理性內容,特別是對于法律工作者來說,要對每一條目做出合理的司法解釋,充分挖掘條目背后的法律價值,同時還要針對法律實施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預測,并對出現的新問題進行總結歸納,在未來對《愛國主義教育法》進行補充,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法》更加完善。不僅如此,還應當組建一支專門從事《愛國主義教育法》研究的隊伍,加強對法律主體的研究,并向各級各類法律人員進行培訓,提高專業化水平。
三、守法:落實保障措施,促進法律執行
第一,結合地方特色細化法律法規。在落實法律的過程中,各地應結合本地優勢資源以及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現狀將法律進行細化,推出一些地方性法規或者行政法規等,使得《愛國主義教育法》能更加有針對性地落實。第二,構建完善的評價機制??茖W合理的評價機制是評判《愛國主義教育法》落實成效的重要指標。要構建起一套行之有效、可操作性強的評價機制,來檢驗落實情況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實際效果。第三,搭建反饋渠道。一部新出臺的法律法規在貫徹實施中會遇到各種現實和理論問題,這就需要搭建有效的反饋渠道,在實現有效評價的基礎上,聚焦各種現實問題與理論難點,搭建“雙向運行,上下互聯”的反饋渠道,在理論與現實的聯通互動中更好地貫徹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
四、用法:貫徹法律規定,開展愛國教育
第一,愛國主義教育要融入學校教育的各個領域、各個環節。在課堂上,要將愛國主義教育的內容融入各門課程的學習過程,特別是要把握好思政課、歷史課等公共課程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在課堂外,學??梢越M織學生參觀革命紀念館、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充分結合本地紅色資源,使愛國主義教育更加直觀。第二,各類企事業單位承擔起愛國主義教育的社會責任。在企事業單位內部,要結合企事業單位的特點定期組織職工開展形勢與政策教育,開展以勞模精神、工匠精神等為主題的愛國主義教育,大力弘揚奉獻精神,將愛國主義融入企事業單位的文化建設中去。第三,各地博物館、紀念館等要充分發揮場地優勢,結合不同節日、紀念日等開展多樣的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同時可以利用新技術,打造實景體驗場所,情景再現歷史事件,以場館為載體,利用自身優勢和特點,因地制宜開展愛國主義教育。
作者簡介:
劉雨珂,2001年7月生,女,漢族,籍貫湖北十堰,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作者單位:武漢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