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潘功勝提到,穩定幣的發展從底層重塑傳統支付體系,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同時對金融監管提出了巨大挑戰。
目前,穩定幣正以驚人速度進入主流支付系統,截至2025年5"月末,穩定幣的日均成交量較"2024年同期提升約52%。2024年交易額大約是"Visa"和"Mastercard"的"119%和200%。
啥是穩定幣?和比特幣有哪些區別?能取代國際資金清算系統(SWIFT)嗎?
通俗意義上講,穩定幣是一種錨定真實資產的數字貨幣,價值通常與某種法定流通貨幣、商品或其他資產掛鉤。
“錨定真實資產”是穩定幣一大特征。我國香港要求,穩定幣完全錨定一種或多種法定流通貨幣(如港元、美元)。美國公司Circle發行的穩定幣USDC(USD"Coin)是一種與美元1∶1錨定的穩定幣,即1美元USDC對應1美元紙幣。
穩定幣維持“穩定”的關鍵在于“信任共識”。穩定幣的持有者相信,自己始終能夠從發行人處贖回法定流通貨幣或抵押資產。為了增強這種信任,大部分穩定幣發行人的官網會有一個顯示資產透明度的欄目,披露其儲備資產的規模與構成、當前穩定幣流通情況等。
自2014年首個穩定幣(USDT)推出以來,穩定幣也經歷了一些波折。
穩定幣發行方不是央行等官方部門,沒有國家信用和存款保險保證,如果很多穩定幣持有者向穩定幣發行人贖回,會產生擠兌現象。
后來,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宣布保障所有儲戶資金,Circle將在硅谷銀行的存款轉移至其他銀行,USDC與美元的兌換比例才逐漸恢復到1∶1。
穩定幣和比特幣有共性也有區別。共性是兩者都是基于區塊鏈技術的加密數字資產,發行機構都不是央行等官方部門。
穩定幣重交易,是支付工具。比特幣重投資,是投資工具。
穩定幣是支付工具,就要幣值穩定,波動幅度小,要保證足夠的流通量,而流通量的多少取決于發行方儲備資產的數量。
重投資的比特幣,價格穩定將降低投資吸引力,波動才能吸引更多投資人。


更重要的是,兩者發展方向不一樣。穩定幣監管朝著貨幣合規方向進行,比特幣監管朝著虛擬資產管理方向進行。正如潘功勝所言,各國對穩定幣的監管政策近期陸續出臺。
近期,美國通過了立法,對穩定幣建立監管框架,我國香港明確將穩定幣納入受監管范圍。
大幅縮短跨境支付鏈條的穩定幣,宣傳能“7×24"小時實時到賬”“手續費低”,沖擊著傳統的跨境匯款系統。
SWIFT系統作為全球最廣泛使用的跨境支付網絡之一,優勢是覆蓋廣、穩定性強以及擁有成熟的生態系統,但其主要以美元為核心結算貨幣,對于非美元交易而言,可能導致較高的手續費和較長的處理時間。
歐洲區塊鏈銀行Bank"Frick幾年前宣布,正在使用穩定幣替代SWIFT進行跨境轉賬。據媒體報道,歐洲多家銀行將陸續加入穩定幣市場,或是推出歐元支持的穩定幣,或是與支付機構合作發行穩定幣的代幣化網絡。
廣發證券測算認為,如果穩定幣在2030年能夠占據5%的貿易結算,則意味著每年有約1.5"萬億美元的貿易通過穩定幣完成支付,并且在通脹較高或本幣不穩定的國家,商戶接受穩定幣付款會更加迅速。
責編:楊琳""yanglin@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