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擁有“地表最強”法務部的迪士尼攜手環球影業,把人工智能公司Midjourney告了。這是好萊塢大型公司首次卷入生成式AI的法律糾紛,案件一出迅速吸引世人的目光。
據報道,迪士尼和環球影業對人工智能公司Midjourney提起版權訴訟,指控Midjourney盜版這兩家好萊塢電影公司的版權庫,用于生成和分發其著名角色的“無數未經授權的副本”。
無論最終裁決如何,此案都將成為關鍵判例,影響未來AI訓練數據抓取的規則邊界以及AI生成內容的知識產權認定。
在Midjourney,當用戶輸入如“巴斯光年、飛行、動畫”等相關提示詞,就能生成與迪士尼巴斯光年形象高度重合的圖像。更重要的是,即便提示詞不含有特定角色,Midjourney仍然可能會輸出涉及兩家公司所擁有的版權形象。如輸入“超級英雄打斗場景”的提示詞,便可能會得到蜘蛛俠打斗的場景。
生成的角色版權往往歸屬于迪士尼和環球影業,如《星球大戰》中的尤達,漫威的鋼鐵俠、綠巨人、蜘蛛俠,皮克斯的巴斯光年等,其版權歸屬于迪士尼;小黃人、怪物史萊克、功夫熊貓阿寶等角色版權歸屬于環球影業。
迪士尼和環球影業控訴稱,Midjourney的侵權行為是蓄意的,他們曾要求Midjourney"停止侵犯其版權作品,并至少采取相關技術措施,以防生成侵權素材,但是Midjourney對其要求置之不理。
迪士尼、環球影業的主張在于,他們為上述IP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而Midjourney卻在未獲得授權的情況下公然使用這些版權作品,在某種程度上說,這對創新并無益處。“Midjourney是典型的版權搭便車者,也是抄襲的無底深淵。”
“盜版就是盜版,不管侵權的圖片或視頻是通過人工智能還是其他技術制成的,并不會使其侵權性質有絲毫減弱。”起訴狀用詞頗為嚴厲。
Midjourney成立于2021年,在AI圖像生成領域位列第一梯隊。2025年4月,Midjourney"V7正式發布,圖像整體質量得到提高,而且相關生成內容更真實。6月,Midjourney正式推出其首個AI視頻生成模型V1,用戶上傳圖片至模型,便可得到相應的視頻片段。
商業模式上,Midjourney主要向用戶收取相關訂閱費用。根據訴訟文件,Midjourney"在"2024"年的收入達到"3"億美元,服務用戶接近2100萬。
Midjourney快速發展背后,版權成隱憂。這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方面是訓練數據版權問題,另一方面則是模型生成的圖像是否侵權問題。
Midjourney"首席執行官霍爾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為了收集訓練數據,會盡可能多地獲取數據、文本和圖像。那么,這種行為是否尋求了相關著作權人的同意?他曾公開表示:“實際上沒有辦法知道一億張圖片的來源。”
AI公司的侵權行為也引發了藝術家的反擊。2023年,知名漫畫家莎拉·安徒生(Sarah"Andersen)聯合另外兩位藝術家起訴Midjourney和其他AI企業。2024年年初,1.6萬名英國藝術家聯名,對生成式AI軟件Midjourney和其他人工智能公司發起集體訴訟。
以本次迪士尼、環球影業提起的訴訟為例,迪士尼和環球影業正在尋求金錢賠償,賠償金額不明。同時尋求禁令救濟,禁止和限制Midjourney分發其版權作品。
對于此次訴訟,截至目前Midjourney暫未作出公開回應。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述兩家好萊塢公司為代表的影視公司正面臨一個矛盾的局面。他們一方面通過訴訟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免受人工智能的侵犯,另一方面卻在探索利用人工智能來削減成本、加快制作速度。
一些影視公司已經成立相關部門,探索相關AI技術應用于影視流程。如2024年11月,迪士尼公司便成立技術支持辦公室,協調AI和混合現實的使用,并探索將新技術應用于其電影、電視和主題公園部門中。
此外,AI已經開始應用于不少影視作品的制作和后期。如在《此心安處》影片中,導演采用實時生成式AI面部變換技術,對演員的年齡進行調整;奧斯卡提名影片《粗野派》和《艾米莉亞·佩雷斯》兩部電影,借助AI對聲音進行后期處理。
可以看出,當下影視公司并不排斥AI。或許對他們來說,在AI快速發展的時代,構建尊重和保護創意的制度,亦是重要議題。
正如迪士尼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首席法務及合規官霍拉西奧·古鐵雷斯聲明表示,看好人工智能技術的前景,并樂觀地認為它可以被負責任地用作促進人類創造力的工具。同時強調,盜版就是盜版,即使是由一家AI公司實施,也并不減輕侵權性質。
責編:郭霽瑤""guojiyao@ceweekly.cn
美編:孫珍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