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本教育是一種與傳統師本教育相對的教育模式,后者強調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范式,將學習過程視為學生被動接受知識的活動,從而賦予教師監督與管理學生的角色,并視教師為課堂的掌控者,其教學內容亦囿于既有教材的框架之內。相對而言,生本教育著眼于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視學生為天生的探究者。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及《義務教育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貫徹落實,小學信息技術教學領域亦開始強調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教師需圍繞學生的好學需求來設計教學活動。在小學這一教育階段,生本教育顯得尤為關鍵,它不僅契合我國教育發展的總體趨勢,亦有助于學生的全面成長與素質的提升。
一、生本教育理念融入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重要意義
(一)彰顯學生為課堂教學主體
信息技術課程的核心目標在于指導學生有效運用所掌握的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實操練習,進而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發揮其應有的輔助功能。課程致力于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同步引入生本教育觀念于教學實踐之中,旨在促進教學模式持續性革新與發展。該變革旨在擺脫傳統講授法的框架制約,向體驗式教學范式轉變,以強化學生的操作技能為根本宗旨,著力塑造學生為學習過程的主體,促使其主動構建知識架構。在教學中,學生上升為教學活動的核心。依托于小組研討的智慧碰撞與獨立探索的深度挖掘,課堂的指揮棒被巧妙地轉交至學生。學生主體意識得到盡情釋放,以飽滿的熱情投身其中,不僅信息技術素養得到顯著提高,亦在潛移默化中全面提升綜合能力。
(二)突出學習過程為課堂教學主要任務
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更加凸顯對學習成效的深度關注。在此范式下,教師的重心偏向于全面引領學生開展自我驅動的學習實踐,學習內容被視作促進技能發展的關鍵要素,學生的知識獲取從基礎的“內容掌握”層次躍遷至“學習方法”這一更高維度。在教師的引領下,學生將踴躍投身于探究之旅,展開交流與討論,全面領悟自主學習奧義,掌握實踐技巧。讓學生深刻認識到掌握學習方法相較于單純的知識學習更重要,將“學會學習”固化為學生的穩定技能,亦對其跨學科學習產生長遠的正面效應。
(三)確保探究思考為課堂教學核心路徑
探究思考作為自主學習機制的關鍵途徑,圍繞既定研究議題展開,引導學生運用已掌握的基礎知識進行深入挖掘,此過程涉及個體獨立思考與集體智慧交融,以問題解決為核心動力,推動學生深化對知識的領悟,并逐步提升技能的熟練度。在學習探究的過程中,學生主動搭建知識體系架構,同時依據實際需求,對既有知識進行深入整合與創造性重組。強化理論認知與實踐操作的內在聯系,以及課程內容與現實世界的互動,遵循“理論指導實踐”的學習宗旨,以此助推探究性習慣的培養,喚醒學生心智深處的自主潛能。
二、生本教育理念下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
(一)營造趣味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內驅力
生本教育理念著眼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行為的催生依賴于內驅力的激發,其中興趣作為激發內驅力的重要動力不容忽視。教學中,教師應構建富有趣味性的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主動學習熱情,增強其探究欲望。通過趣味探究活動,學生體驗成功,累積正面情感,從而維持并提升學習興趣,樹立自主學習信心。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教師須依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深入探尋興趣之本,營造相適應的教學環境。如將信息技術知識融入有趣的故事中、設計互動游戲、組織相關信息技術競賽等,使學生沉浸于不同學習場景中,維持其好奇心,激發內在情感。以圖片處理課程教學為例,可將課堂設定為“換裝”游戲,指導學生運用相關技術,對照片進行風格變換,包括調整尺寸、修改亮度、添加邊框、改變顏色等,讓學生在富有趣味性的游戲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掌握知識點,使學習之旅充滿愉悅。
(二)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法,促進學生獨立思考
在遵循生本教育理念的基礎上,信息技術教學應融入任務驅動教學法,以提高教學內容的針對性和實際成效。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深信學生的潛在學習能力,鼓舞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和協作交流有效吸收信息技術知識。因此,教師應精煉教學策略,剔除冗余指導與重復講解,促進學生自主探究,并在關鍵節點提供精準輔導,以支持其自主構建知識體系。在任務驅動的教學范式下,教師應構建具有思維挑戰性的教學情境,指導學生開展專題學習。例如,課堂教學中可布置“制作課程表”任務。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現有的課程表,討論其設計要素,如排版、顏色、字體等,以及課程表的功能性,如清晰性、易讀性。在此過程中,幫助學生了解任務所需的知識和技能,如表格制作、單元格合并、字體設置等,以此提高學生表格處理能力,使學生制作過程中獲得成就感。同時,教師應倡導學生發揮創造性思考,以提升表格的獨特性和創新性,進一步增強教學互動性和吸引力。
(三)構建游戲化學習聯盟,發揮團隊協作力量
蘇伽特·米特拉“墻中洞”實驗證明學生能夠通過自發組織的形式,憑借自我驅動,迅速掌握電腦操作要領。將該理論成果應用在實際課堂教學中,可構建以游戲化為特征的學生學習共同體,借此提升課程參與度,促進教學互動與知識吸收,充分利用集體智慧和團隊協作的力量,以達成預定的學習目標,并促進小組成員間的相互協作與共同進步。例如,可以組建“電腦小偵探聯盟”,創建一個虛擬的偵探故事,其中涉及信息技術知識的問題亟待破解。學生組成偵探小組,通過查找資料、討論分析,攻克故事中的信息技術難關。在探案過程中,學生可以學習到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技能,還能培養協作精神,助力信息技術綜合素養的提升。
(四)開展小組競賽活動,樹立正確競爭 意識
生本教育理念引領下,為促進學生共同進步,構建小組間的競賽機制,營造積極向上的競爭氛圍亦是一種有效的教學策略。為此,教師需對小組競賽活動進行精心的策劃與組織,以確保教育效果最大化。以生日賀卡制作課程為例,教師可先指導學生觀摩相關賀卡制作視頻,以此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隨后啟動設計任務,引發小組間的競賽活動。在評價階段,應綜合考量設計的創新性、執行效率及審美價值等多個維度,發掘各小組的亮點,并評選出卓越作品。評價方式應包括自評、互評、師評及匿名投票等多個環節。首先,各小組需推薦并闡述本組作品的設計理念及采納的技術方法,各小組需簡短介紹設計理念和制作過程,深化對操作流程的認知。其次,通過多元化的評價機制,引導學生從多維度審視自我,洞察優劣,提升自我。最后,在教師的專業點評下,進行匿名投票,對獲獎者予以嘉獎,可以是小獎品、證書或積分。為充分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競賽應采用非淘汰制,注重發掘并肯定各小組的特長,引導學生形成以參與為核心的競爭意識。在此基礎上,學生將能結合小組特色與優勢,創作出具有獨特風格和創意的生日賀卡,從而有效提升其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懷忠.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探究[J].新課程,2021(51).
[2]曾琦,李月,張春莉.“生本教育”的理念解析與實施建議[J].中國教師,2021(12).
[3]王小輝.生本教育理念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