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式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育方法,近年來在教育領域引起了廣泛的興趣和關注,其強調通過真實世界的問題和任務來推動學習,培養學生的跨學科綜合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合作和溝通技能。在小學英語課堂中,項目式學習的應用也逐漸嶄露頭角,成為提高學生英語語言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有效途徑。然而,由于傳統教學理念等因素影響,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遇到了較多問題,比如未充分考慮課程設置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等,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開展。基于此,需要對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應用做進一步的探究。
一、項目式學習的定義和特點
項目式學習是一種基于實際項目或任務的教育方法,旨在通過學生的積極參與和合作來促進知識的構建和應用。在項目式學習中,學生通常會面臨一個真實世界的挑戰或任務,他們需要合作解決問題、收集信息、分析數據、制定解決方案,并最終呈現他們的成果。這個過程不僅強調知識的獲取,還注重學生的批判性思維、創造力和溝通能力的培養。
相較于其他教學方式,項目式學習的項目通常與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情境密切相關,能夠讓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看到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價值,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動機。同時,在項目式學習中,通常會組成小組或團隊,共同協作完成項目。這有利于發展學生團隊合作、溝通和領導技能,培養學生的集體智慧。另外,項目式學習不受學科界限的束縛,在項目式學習過程中,通常會涉及多個學科領域知識。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時,需要整合各種知識和技能,這樣就能更好地鍛煉自己理解和解決復雜問題能力,從而達到提升自己綜合能力的目的。
二、項目化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設計方式
(一)選取適合小學生的項目主題
在設計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時,選擇適合小學生的項目主題是至關重要的。項目主題應該能夠引發學生的興趣,并與他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內容相關聯。這樣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習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意義。例如,可以選擇與動物、食物、節日等主題相關的項目。學生可以通過學習相關的英語單詞、短語和句子,了解不同動物的特征、食物的種類或者節日的慶祝方式。這樣的主題能夠讓學生更加親近學習內容,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設計項目的目標和內容
在確定了項目主題之后,需要明確項目的目標和內容。項目的目標可以包括學習英語詞匯、語法、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提升,同時也可以包括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合作精神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與動物相關的項目中,學生可以學習有關不同動物的英語詞匯和句子,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還可以通過觀察和研究動物,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思考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項目的內容應該緊密圍繞目標展開,包括相關的聽力、口語、閱讀和寫作練習,以及與項目主題相關的文化和背景知識。
(三)制定項目的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
在設計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時,制定項目的學習計劃和時間安排是必不可少的。學習計劃應該包括每周的學習目標、學習內容和學習方法,以及評價和反饋的方式。學生可以根據學習計劃有條不紊地學習,確保每個學習目標都能夠達到。同時,學習計劃還可以幫助學生分配時間,合理安排學習任務,提高學習效率。時間安排應該根據學校的課程安排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確保學生有足夠的時間進行項目學習,并能夠順利完成項目任務。良好的時間安排可以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的效果。
三、項目式學習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實踐
(一)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項目
在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引導學生主動參與項目。教師可以通過激發學生的興趣、設立具體的目標、啟發思考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引入有趣且與學生生活經驗相關的主題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選取旅行、食物、動物等主題的項目,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所學內容的實際應用,并感到自身參與項目的價值。另外,教師還可以采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考。通過提出問題、引導討論和開展思維導圖等活動,學生能夠積極參與項目的探索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比如,在學習廣州教科版五年級上冊Unit 7 Do you wantcoffee or tea?這一單元的內容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有探究價值的情境,讓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在平時生活中,敢于運用所學詞匯、句型與他人交流想要喝什么的話題,進而實現積極的探究和討論。
(二)課堂教學活動中提供項目所需的資源和支持
在小學英語項目化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提供學生所需的資源和支持,以保證項目的順利開展。這包括教師提供項目相關的課程資料、教學資源,以及安排學生合理地使用學校設施和技術工具等。教師可以選擇適合項目的教材和課程資料。這些教材和資料應與學生的年齡和英語水平相適應,并注重培養學生的跨學科能力和綜合素質。在項目式學習的教學活動中,課堂教學活動的設計和實施至關重要,它們為學生提供了實際參與項目的機會,促進了知識的建構和實際應用。課堂教學活動應該與項目目標緊密相關,并且保證內容多樣化,鼓勵學生進行團隊合作與互動,積極展示自身的學習成果,以此來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三)適當運用教學資源,運用正確的教學方式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思維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在學習廣州教科版三年級下冊Unit5Happybirthday!這一單元中,在教學中就充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通過播放視頻、動畫、音樂等方式來讓學生參與到學習中。如:當看到“happybirthdaytous!”學生都會跟著一起唱,而且會跟著一起做。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對所學內容有了深刻的印象,從而更好地掌握了本節的內容。同時,教師應注意將“巧用媒體,寓教于樂”實施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經常會遇到這樣的現象:有些學生上課不認真聽講或者注意力分散,這時教師就會很生氣地訓斥他們。其實這種處理方式是錯誤的。因為當學生出現這種情況的時候,說明他們已經進入了一種無意識的狀態之中。這時候如果教師采用嚴厲的方式對他們進行批評教育的話,只會讓他們更加緊張害怕。所以教師要學會變被動式管理為主動型管理,“投其所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例如,教師在教授新知識的時候,可以使用多媒體軟件來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新知識的內容。
(四)精心設計作業,提升學生參與活動的質量
首先教師需要對布置任務有明確要求,在布置作業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實際情況,再制定出切實可行的計劃表來安排每一項任務的時間、完成進度以及檢查方法等。然后還需要做好批改工作,對每一個完成的作業都要認真批改,找出不足之處并加以改正。最后要及時做好反饋總結。對每一份完成的作業要及時給予反饋,對于好的方面要表揚,對于做得不夠好的地方要提出改進意見。每一堂課下來之后教師都應該及時地給予學生反饋。一方面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另一方面,也可以發現教學中的不足之處,以便在下一次授課時能夠有針對性地改進。另外,每次課后都應該對本次課程進行總結,反思自己在本節課中的優缺點,只有不斷地總結與反思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總之,小學階段是打基礎的重要時期。要想讓學生學好英語,首先就要把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都用起來。只要教師做到“用心”,那么課堂一定會變得更加精彩。
四、結束語
在小學英語課堂實踐教學過程中,項目式學習可以使學生在掌握基本的句型用法的同時,靈活應用重點句型。通過項目式學習,可以全面培養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習慣,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和人際交流能力。學生可以從自身的學習和生活情境出發,學以致用。
參考文獻:
[1]王秋.芻議應用項目化學習開展單元整體教學——以譯林版牛津小學英語四下《Unit5Seasons》為例[J].知識文庫,2021(21).
[2]吳紅梅.小學英語教學中開展項目學習的實踐與思考[J].中小學外語教學(小學篇),202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