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中的運用價值
在眾多初中數學教學知識點中,定理證明可謂是其中較為抽象、理解度較高的知識點,而且還具有較強實用性,對于學生后續問題思考與解決有著良好的奠基效果。傳統模式下的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大多是教師為學生講解定理證明方法,讓學生以死記硬背的方式記憶數學定理,這促使學生數學定理證明理解不足,無法真正有效應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由此可見,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中具有較高運用價值:一方面,能夠深化學生對于數學定理的理解。探究式學習方法與傳統教學方法有所不同,探究式學習方法是一種以學生為主,強調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建構的全新教學方式,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實踐中,能夠讓學生親自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實踐中,從而深化學生對于數學定理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因為探究式學習強調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自主建構、生成,對于學生思維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所以將其應用于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實踐中,不僅能夠突破傳統灌輸式、機械化記憶學習局限,還能很好地激活學生數學思維,讓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親自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實踐中,這樣學生就不僅能夠深入掌握數學定理,還能鍛煉邏輯思維及抽象思維,以此來更好地助力于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發展,從而高效達成數學教學目標。
二、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中的運用策略
(一)創設問題情境,激活學生探究興趣
探究式學習方法強調讓學生在真實問題解決中自主探究、建構,是以問題為中心展開的探究式學習。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對學生進行定理證明教學時,可以在教學活動開展之前,結合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數學定理證明知識來為學生巧妙創設問題情境,以問題情境來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探究環境,這樣學生探究興趣及能動性自然能夠提升,從而有效助推學生主動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探究實踐中。例如,以平行線的形式為例,教師在平行線定理證明教學過程中,為了能夠深化學生對于這一數學定理的把握,可以在數學教學課堂上為學生創設如下問題情境:“(黑板上畫出兩條平行線,然后畫出一條階線與這兩條平行線相交)這些角的度數之間具有什么樣的關系?用第三條線截兩條平行線所得對應角的關系是什么?內錯角與同旁內角分別具有什么樣的關系?”這樣學生就能在問題情境引領下自主探究、自主學習,以此來有效促使學生在探究式學習中親自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教學中,從而真正提升數學教學效果。
(二)堅持以生為本,引導學生自主探究
探究式學習與傳統教學方式有所不同,其強調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要求教師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過程中,充分考慮到班級學生主體性,并且發揮出自身引導組織作用,課堂上針對學生最近發展區來為學生合理設計探究問題,這樣才能有效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及思考,從而真正提升探究式學習效果。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數學定理證明教學時,一定要尊重學生課堂主體地位,堅持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來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及思考的機會。再發揮出自身引導作用,讓數學定理證明教學從以往的“經驗數學”逐漸上升到“推理數學”層面,這樣才能真正有效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中,從而確保學生在定理證明探究中建構知識、生成定理。以勾股定理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即可改變以往直接為學生灌輸定理結論的教學方式,課堂上發揮出自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自主參與到勾股定理證明實踐中,這樣學生就能對這一數學定理形成深刻認識,切實提升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效果。
(三)小組合作學習,助推學生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標所提倡的重要教學方式,也是探究式學習常用手段,學生在小組合作探究中不僅能夠深入掌握數學定理,還能讓學生在合作交流中碰撞出全新的數學定理證明思路,以此來進一步提升數學定理證明教學效果。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應用探究式學習方法對學生進行數學定理證明教學時,還可以將班級學生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讓學生借助所學數學知識、生活經驗主動參與到定理證明及合作思考中,這樣學生就能在思維碰撞中對數學定理形成更為深刻的認識及理解,以此來切實提升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效果。以三角形中位線定理證明為例,教師在教學課堂上即可針對初中生身心發展規律及思維特點對其進行合理的小組劃分,然后要求學生以小組合作探究的方式親自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實踐中。學生合作參與到“三角形剪拼平行四邊形”活動中,并合作討論究竟要如何有效證明這一數學定理,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在合作探究中深入把握這一數學定理,以此來切實凸顯出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中的應用效果,
(四)注重總結反思,拓展學生探究思路
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過程中,探究式學習方法要想得到有效運用,除了上述幾點之外,教師還需要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探究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總結歸納與反思,這是學生將抽象數學定理概括上升到理性認識的過程,也是助推學生形成系統化數學認識的過程。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定理證明教學實踐期間,還需要適當拓寬學生探究深度及廣度,在總結與反思階段引導學生發現新的問題,以此來引導學生開啟下一輪的探究,這樣學生自然能夠在循環往復的探究式學習過程中,深入理解數學定理,并且還能啟迪學生將數學定理遷移運用于實際問題解決中,從而真正深化學生對于數學定理的把握。以勾股定理證明教學為例,教師在學生合作探究結束之后,即可要求學生總結概括勾股定理,然后適當拓展探究范圍,引入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運用勾股定理解決實際問題:“現有一根電線桿在離地面 5m 處斷裂,電線桿頂部落在離電線桿底部 12m 處,電線桿折斷之前有多高?”這樣學生就能在生活化問題引領下拓展探究,而教師則能根據學生拓展探究過程更好地檢驗學生對于勾股定理掌握情況,同時還能助力于學生遷移運用所學,以此來切實提升探究式學習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中的運用效果。
三、結語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方法在初中數學定理證明教學中的應用價值較高,能夠讓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學習者轉變成為主動探究者,這樣學生就能真正成為課堂主人,自主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實踐中,從而深化學生對于數學定理證明的理解。為此,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準確認識探究式學習方法教學的價值,在課堂上為學生開展多樣化的探究活動,讓學生以主體建構、自主探究的方式真正參與到數學定理證明實踐中,深化學生對于數學定理的理解,為學生后續應用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