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沉浸式情境教學的概念
沉浸式情景教學是一種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的創新教學方法。其本質是通過構建多模態感知融合的教育生態場域,使學習者在身體參與、環境互動、文化解碼的三維融合中,實現知識的內源性建構與思維的結構性躍遷。區別于傳統情境教學,其核心特征在于思維可塑性的定向激活與認知生態位的動態適配。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不再是被動地接受知識,而是以主動參與者的身份融入情景,通過觀察、體驗、思考、互動等方式,自主地探索和構建知識體系。情景的創設形式豐富多樣,涵蓋了現實生活場景的再現、借助多媒體手段營造的虛擬場景、角色扮演構建的模擬場景等。
二、沉浸式情境教學的意義
沉浸式情景教學并非簡單的環境營造或技術堆砌,而是一場觸及教育本質的認知革命。其核心價值在于通過重構“身體一環境一文化”的三維互動關系,實現語文學習從符號解碼到思維重塑的質變,為小學語文教學開辟了全新的可能性。傳統語文教學依賴視覺與聽覺的單通道輸入,導致文化意象僅存儲于淺層記憶。沉浸式教學通過多感官協同刺激,利用器物復現、民俗還原、古音重構等手段,使傳統文化元素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物化。沉浸式情境教學還能打破學科壁壘,將語文學習置于真實問題情境中。如在《兩小兒辯日》教學中,學生可以通過模型、杠桿實驗模擬視覺差異,還可以用數字媒體技術可視化辯論邏輯。這種教學模式能從知識傳授提升為認知系統的升華改造,為培育學生的創新能力提供科學的模式。
三、小學語文教學中融入沉浸式情境教學的策略
(一)運用多媒體,打造視聽盛宴
多媒體集圖像、聲音、視頻于一體,能為學生營造逼真的學習情境。在教學中,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選擇合適的多媒體素材。比如,在教授描寫自然風光的課文時,播放高清的山水視頻,配以悠揚的古典音樂,讓學生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間,感受大自然的壯美。在講解古詩詞時,通過動畫展示詩詞創作背景和意境,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內涵。多媒體的運用能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視聽盛宴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在教學《楓橋夜泊》時,可以利用AR還原唐代三維夜景,把月相的變化清晰展現在學生面前,使用編鐘聲譜,對比古今音律差異,讓學生玲聽詩歌中的聲音。借助多媒體,把文本演變成一場視覺盛宴,學生沉浸其中,與詩人共話古今,從而理解詩人的志向與情感。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沉浸式情境,調動多種感官體驗
現代教育技術推動了教育的創新與發展,在創設沉浸式情境教學時,可以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讓學生運用多種感官來學習。從小學生的心理及思維特點看,直觀、形象的教學容易引起他們的興趣,吸引他們的注意。在低年級的教學中,學生往往喜歡色彩斑斕的圖片、喜歡看各種風光旖旎的畫面。小學語文中有不少描寫優美景色的課文,我們就可以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精心挑選圖片、視頻、音樂等來創設沉浸式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教學《日月潭》一課時,通過搜集日月潭各種角度的照片,甚至是學生自己去旅游的生活照,或日月潭的解說視頻,并以優美的音樂為背景,讓學生仿佛置身美麗的寶島風光中。優美的畫面便深深地印在學生的腦海中,真實的畫面勝過教師的千言萬語。再如,在教學《慈母情深》一課時,母親工作的場面,通過復原嘈雜的機器聲播放,可以幫助學生想象母親工作的艱辛。而在古詩的教學中,如《鄉村四月》《憶江南》由于年代久遠,更需要創設沉浸式情境,讓學生從現代穿越古代,貼近當時的年代背景,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作者產生心靈共鳴。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通過圖片、音樂等現代教育技術創設沉浸式情境,再現教材的美,讓學生進入作家創作或編寫者撰寫教材時的情境和思維軌跡,讓學生有畫面感,深入情境之中,抓住語言的聲色、音調的獨特牽動力來加深學生印象。因此,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創設沉浸式情境,能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體驗,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幫助學生全方位、多角度了解課文內容,形成獨特的感悟,有助于提升語文素養。
(三)角色扮演,入情入境地體驗
語文教材中有很多內容,包括各種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通過閱讀故事,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文本內容,并在具體的分析中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從而為日后的寫作奠定基礎。因此,教師在創設沉浸式情境教學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讓學生在情境中感覺新鮮有趣,積極參與互動,感受文本中的情境,進而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把握人物情感,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閱讀整篇課文,之后給學生安排不同的角色,分別扮演諸葛亮、周瑜、魯肅、曹操、士兵等,并引導他們熟悉自己的角色。教師通過道具、音頻、畫面等創設沉浸式情境,讓學生在此情此景中進行角色扮演,模仿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揣摩人物的性格品質,從而活靈活現地再現故事情節。在扮演角色中,學生能入情入境地體驗人物的性格特征,如諸葛亮的神機妙算、魯肅的忠厚老實、周瑜的陰險狡猾、曹操的謹慎多疑等,親歷故事發展,與人物產生共情。
(四)創新評價方式,促進學生素養提升
沉浸式情景教學的策略模式的開發與實踐,離不開科學的評價方式。在實踐沉浸式情景教學策略的同時,要創新評價方式,評價方法要直觀、有趣,融入多感官參與和體驗。因此,在新課標的指引下,要建立多維度評價指標,如語言構建與運用、思維發展與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文化傳承與理解等,將語文核心素養分解到具體的評價中。此外,要注重評價工具的開發,如使用數字技術、動態圖表、問卷調查等。評價對象還要兼顧學生自評、同伴互評、教師評價,甚至讓家長參與,形成多元評價系統。如在《田忌賽馬》沉浸式情境教學中,可以創設以下評價方式維度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發展。利用圖表具體可視化,評價學生是否完整地將賽馬對陣方案轉化為數學矩陣;模仿導演點評,讓學生自主評價在改編故事背景后的策略運用分析是否細致合理;重視學生,通過討論,動態評價學生是否能聯系生活中的常見的例子進行分析,評價學生博弈思維遷移的能力。
在小學語文融入沉浸式情境教學,能豐盈小學語文教學策略。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吸引學生,讓學生在沉浸式情境中去感知人物形象、品味語言、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鮑祥國.淺析小學語文情境化教學[J].孩子天地,2018(11).
[2]李乃強.角色扮演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6(11).
[3]程洪秀.情景模擬和角色扮演教學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科技信息,201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