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一個青年聚會上,臺灣作家、知名主持人劉軒(美籍華人、著名畫家劉墉之子)說了一個已經塵封二十幾年的故事。
那是劉軒在哈佛讀大學的時候,校園外有很多小吃攤,其中一個小吃攤是賣壽司卷的。小吃攤的老板是一個總是笑瞇瞇的亞洲先生,說不定是日本人或者是韓國人。他們之間是用英語交流的。
哈佛的學生讀書都非常用功,晚上在圖書館看書要看到很晚,少不了要吃夜宵。但那時學校的食堂已經關門,只有到校園外找吃的。于是,壽司叔叔的小攤位就成了同學們經常光顧的地方。劉軒也在這兒吃了好幾年。
賣壽司的先生和藹可親,總愛和前來買壽司的學生聊天、開玩笑。學生們非常喜歡他,都叫他“壽司叔叔”。
有一天晚上,劉軒回宿舍,看到一名同學抱了六盒壽司回來,坐在那兒開心地吃著。見了劉軒,同學熱情地招呼他一起享受美食。劉軒沒有客氣,即刻分享起來。那名同學一邊吃一邊沾沾自喜地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啊,壽司叔叔打烊之后,他店里的壽司都是可以免費拿的,他十點打烊就把剩下的壽司放進冰柜,而且冰柜是不上鎖的。”劉軒忙問,冰柜上寫著免費拿了嗎?同學嘴里含著壽司,言語含糊,說如果壽司放一個晚上的話就會硬掉,那樣就賣不掉了,第二天一定會丟掉的,所以他覺得自己是在幫壽司叔叔消除庫存。劉軒聽了,覺得有道理。
過了幾天的一個晚上,劉軒很晚才從圖書館回來,感覺肚子很餓,就來到了壽司叔叔的攤位。一切正如同學所說。劉軒拉開冰柜的櫥窗,伸手拿了一盒壽司,轉身“干什么?偷壽司呀!”一句厲聲的責問,一個魁梧的保安迎面而立。劉軒先是嚇了一跳,轉眼想到同學的話,他立馬鎮靜下來說:“我這樣子像小偷嗎?我可是哈佛的學生。”保安根本不示弱,聲音更大了,你看我像瞎子嗎?接下來,保安就把劉軒帶到辦公室,拿起電話打給了壽司叔叔,問要不要交給警察。壽司叔叔讓劉軒聽電話。壽司叔叔判若兩人,不再是平日里賣壽司時的和風細雨,而是聲音低沉,十分嚴肅,連問他幾句有沒有偷壽司。劉軒輕輕地回說“偷了”,并強調理由,因為肚子實在太餓了,而且想必剩下的壽司第二天也賣不掉,還是會丟掉,很浪費。
壽司叔叔一字一頓地說:“年輕人,我告訴你,剩下的壽司賣不掉,我會捐,我不會丟掉。我每天會把賣不完的新鮮壽司全部收集在一起,然后捐給附近的一個流浪漢庇護所。每天晚些時候,庇護所都會有一輛卡車過來收。我不用等他們,只是冰柜不上鎖,好讓他們隨到隨拿。而你今天晚上偷的,就是一個無家可歸的流浪漢深夜的晚餐。”
回到寢室,聽過劉軒剛剛的經歷,同學不以為然。盡管劉軒一再提醒,人應該有壽司叔叔的良心。但那名同學還是經不住“免費”的誘惑,依舊經常享受壽司叔叔的“免費”夜宵。
而二十年后的今天,那名偷壽司的同學被關在國外的一所監獄里,正等待著被引渡回美國接受審判,因為他涉嫌操縱公司股票,做假賬,非法所得數億美元。
談起過往,劉軒很是感慨,他說,一個人要勇于認錯、擔錯、改錯,不被“免費”誘惑,憑自己的良心立世行事,才能好好過一輩子。否則,不憑良心,總被“免費”誘惑,今天一盒壽司,明天兩個貨柜,后天三筆假賬,用聰明的腦袋蒙蔽善良的心,人生就會一步一步走向更大的毀滅。
(摘自2025年第3期《風流一代·經典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