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幼兒音樂活動中引入信息技術,可以豐富教學資料,營造生動有趣的學習環(huán)境,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其可以逐漸愛上音樂學習,獲得藝術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
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與思維發(fā)展等多個方面,創(chuàng)新優(yōu)化教學自標與教學內容,從而使得幼兒可以獲得視聽結合的豐富感受。此外,教師應當積極探索高效的教學方法,構建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有效融合的現(xiàn)代化教學課堂,推動幼兒園教育事業(yè)的蓬勃發(fā)展。
二、信息技術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的作用
(一)調動幼兒積極性
相較于傳統(tǒng)的幼兒園音樂活動,信息技術的引入可以為幼兒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體驗,使其愿意積極主動參與到課程的探索分析中,以此推動幼兒學習,提高教學質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交互式電子白板,將音樂內容以游戲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引導幼兒之間互動交流,使其可以在不斷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中,深人了解音符的變化規(guī)律,以及不同樂器的發(fā)聲原理,提高認知能力與感知能力。
(二)有利于豐富課堂內容
利用信息技術優(yōu)化幼兒音樂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幼兒的參與興趣,還可以豐富課堂內容,讓幼兒全方位、多角度地欣賞音樂作品。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利用多媒體、音頻、視頻等手段,將音樂內容以直觀生動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構建真實有趣的教學情境,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吸引幼兒主動參與,使其可以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探究習慣,進而實現(xiàn)自身審美情趣與藝術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
三、信息技術在幼兒音樂教學活動中的應用策略
(一)精準剪輯適宜內容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幼兒教師在開展音樂活動時,應當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采用趣味性教學手段,將生動有趣的視頻內容進行直觀展示,使得幼兒可以時刻保持專注力,獲得學習效果的提升。但由于幼兒年齡較小、精力有限,完整視頻的時長較長,幼兒不易接受。為此,教師應當進行精準剪輯,制作適宜幼兒認知與發(fā)展的視頻內容,調動幼兒主動參與到音樂教學活動中。
以幼兒音樂活動《戰(zhàn)旗·劉老莊》為例,本首音樂作品榮獲全國第三屆大幼兒藝術展演活動藝術表演類專業(yè)組一等獎、全國第三屆大幼兒藝術展演活動優(yōu)秀創(chuàng)作獎等獎項。該作品主要描述了劉老莊八十二烈士從接受任務開始,與敵人進行浴血奮戰(zhàn),最終壯烈犧牲的故事,充分展示了抗日英雄保家衛(wèi)國、不畏生死的壯志豪情。教師應當利用信息技術的剪輯功能,對整場戰(zhàn)役中“劉老莊連為了掩護淮海區(qū)黨政機關和人民群眾安全轉移,4連82名官兵與日偽軍進行了長達12個小時的激戰(zhàn)。”此一部分的故事進行精彩再現(xiàn),利用視頻加字幕的方式,構建現(xiàn)代化音樂教學課堂,營造真實有趣的教學氛圍,激發(fā)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使其可以在探索與思考的過程中,體會到濃烈的民族精神與愛國情懷,進而獲得健全人格的形成與發(fā)展[1]。與此同時,教師可以對剪輯后的視頻進行重新命名,推動教學的創(chuàng)新改進,以保障后續(xù)的教學內容符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與發(fā)展規(guī)律,提高整體教學的針對性與實效性。
(二)組織3D云參觀,提供直接經驗
《3-6歲兒童學習與發(fā)展指南》指出,“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在游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幼兒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活動時,應當深入了解幼兒的認知水平、學習能力與思維發(fā)展等具體情況,合理安排教學活動,最大限度地滿足幼兒的學習與成長需求。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創(chuàng)建3D云參觀環(huán)境,引導幼兒進入真實的音樂情境中,從而為幼兒提供直接經驗,使其可以親身體驗音樂作品中蘊含的故事情節(jié)與情感內容,促使幼兒獲得身臨其境的參與體驗。
以幼兒音樂活動《閃閃的紅星》為例,本首音樂作品的教學目標為:了解紅色文化,萌發(fā)愛國情感,傳承民族精神;感受樂曲歡快而富有律動的情緒,強化自身的歌唱能力,實現(xiàn)自身音樂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互聯(lián)網教學資源,建立云上參觀系統(tǒng),組織幼兒通過線上觀看的方式,走進“我愛祖國”的場景中,體會在戰(zhàn)爭年代,革命少年對革命勝利堅定的信念感,以及對民族和國家的認同感與參與感,進一步激發(fā)幼兒的內在情感,使其獲得愛國情懷的養(yǎng)成,從而愿意積極投身于社會主義建設中,并發(fā)揮自身的作用。在3D云參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一邊參觀線上博物館,一邊對故事內容進行講解,使得幼兒獲得身臨其境的參與體驗,提高整體的教學質量與效率[2]。相較于傳統(tǒng)單一的音樂教學模式,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幼兒音樂教師通過開展趣味教學,可以為幼兒提供直接感知與親身體驗,使其逐漸積累豐富的知識儲備,獲得自身文化意識與創(chuàng)新思維的形成與發(fā)展,為后續(xù)進階性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聯(lián)合視聽欣賞,激發(fā)學習興趣
幼兒年齡較小,正處于形象思維階段,對于音樂作品中抽象的知識難以理解,也不易產生情感共鳴。為此,幼兒教師在開展音樂教學方案設計時,應當采用視聽聯(lián)合的方式,將音樂作品以生動有趣的具象化方式呈現(xiàn),刺激幼兒的聽覺、視覺,使得幼兒可以獲得多重感官體驗,進而更好地進人學習狀態(tài),提高整體的音樂學習效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當選擇能夠反映音樂特征的影視作品,并通過剪輯、重組等方式,利用電子白板進行直觀呈現(xiàn),使得幼兒可以更好地理解音樂情節(jié)與內在情感。
以幼兒音樂活動《快樂的農夫》為例,這是一首情緒開朗、語言簡潔、沒有過多彈奏技巧的音樂作品,運用自然起伏的旋律與歡快活潑的曲調充分表現(xiàn)了一位勤勞樸實的農夫輕松愉快的心情,深受幼兒的喜愛。在具體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需要播放《快樂的農夫》視頻內容,引導幼兒主動觀看,刺激其聽覺與視覺,使其可以更加直觀地接觸音樂作品,獲得故事理解能力與情感感知能力的提升,進而喚醒幼兒對勞動行為和勞動人民的贊美,激發(fā)其熱愛自然與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其次,教師應當運用聯(lián)合視聽的方式,引導幼兒對樂曲內容進行想象與創(chuàng)造,結合音樂作品中具體的歌詞,想象具體的場景,開闊其文化視野,促使幼兒獲得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最后,教師應當組織幼兒積極參與音樂劇表演過程,讓幼兒在掌握歌唱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提高自身的審美情趣與藝術素養(yǎng),充分發(fā)揮音樂學科的育人價值,促使幼兒獲得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
(四)虛實場景相容,深度參與體驗
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幼兒園音樂活動的目的在于提高整體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帶給幼兒良好的參與體驗,使其可以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將知識理解得更加透徹,從而獲得音樂素養(yǎng)與綜合能力的顯著提升。基于此,教師應當不斷提高自身信息素養(yǎng)與專業(yè)能力,深人探究現(xiàn)代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活動之間的有效聯(lián)系,積極引入虛擬現(xiàn)實技術,為幼兒創(chuàng)設全方位的虛擬空間,使其可以在不斷想象與實踐的過程中,更加真切地感受音樂的魅力,獲得深度參與體驗感。在具體實施中,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創(chuàng)設沉浸式音樂學習環(huán)境,呈現(xiàn)360度無死角的音樂會現(xiàn)場,讓幼兒仿佛置身于真實的音樂廳中,感受音樂的震撼力。
以幼兒音樂活動《奧爾夫音樂活動——泡泡糖》為例,在活動開始前,幼兒已經對泡泡糖形成一定的認知與了解。因此,教師可以利用泡泡糖的特點,發(fā)揮虛擬現(xiàn)實技術的優(yōu)勢,設計趣味生動的音樂活動,引導幼兒在真實的音樂學習場景中,用心感受2/4節(jié)拍音樂的特點,進一步強化幼兒的音樂感知能力,使其可以獲得深度參與體驗。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利用虛擬現(xiàn)實技術構建虛擬情境:精靈國王十分高興,用小精靈送的泡泡糖吹出了五顏六色的泡泡,現(xiàn)在空氣中飄浮著許多的泡泡,場景十分夢幻[4。根據(jù)故事情境的創(chuàng)設,幼兒的注意力被完全吸引,這有利于增強幼兒的課堂學習專注力,使其更加愿意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音樂作品的探索學習中,進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
(五)情境角色演繹,鼓勵幼兒表達情感
將情境角色演繹法融入幼兒園音樂教學過程中,符合幼兒的認知特征與發(fā)展規(guī)律,對于提高教學質量發(fā)揮著積極的影響作用。為此,教師應當結合幼兒的年齡特征與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教學資源,并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實踐活動,通過肢體語言與歌唱表演相結合的方式,表達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知,從而獲得豐富的情感表達能力與創(chuàng)新思維意識。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音樂播放軟件等,營造生動有趣的音樂環(huán)境。然后設計簡單的扮演活動,引導幼兒跟著節(jié)奏推進故事的發(fā)展。最后,教師應當鼓勵幼兒結合自身參與活動的真實感受,談談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而獲得音樂核心素養(yǎng)的顯著提升。
以幼兒音樂作品《小兔子乖乖》為例,在音樂活動開始前,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投影設備展示森林動物大會的圖片,并播放一段森林的背景音樂,讓幼兒獲得身臨其境的參與體驗,與小兔子共同參與到冒險經歷中,從而增強其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感知。隨后,教師可結合幼兒的音樂水平與發(fā)展需求,設計簡單的榜樣活動,如組織幼兒從小兔子、小兔子媽媽、大灰狼等人物中進行自主選擇,使其可以通過肢體語言直觀地表現(xiàn)自己對音樂作品的理解與認知。
與此同時,教師應當鼓勵幼兒在進行情感表達的過程中,投入自己的真實想法,從而完成自我提升5。如,在《小兔子乖乖》音樂活動中,幼兒應當化身為可愛、聰明的小兔子,思考:“在聽到敲門聲音后,以為是媽媽回來了,結果是可怕的大灰狼,如果你處于當時的情景,你該怎樣做?”引導幼兒之間通過情景角色演繹的方式,進一步表達自己對音樂作品的深入理解,從而增強幼兒的交流互動和語言表達能力。
(六)人機互動操作,提供針對性指導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廣泛應用,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提高了教學效果,提升了幼兒的學習積極性。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人機互動操作,對幼兒的學習情況與發(fā)展需求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以便提供針對性指導。
首先,在人機互動操作中,幼兒有更多自主參與的機會,可以通過觸摸屏幕、感應器等設置,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tài)。教師應當留給幼兒更多自主探索的空間,使其可以與音樂內容進行親密接觸。
其次,教師應當利用信息技術記錄幼兒的參與互動頻率、具體操作數(shù)據(jù)等,以便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帶給幼兒良好的學習參與體驗。
最后,教師應當借助音樂教育軟件,如“音樂小達人”,為幼兒提供富有趣味性的學習體驗,使其可以學到更多的音樂知識與技巧。
以幼兒音樂活動《時間像小馬車》為例,這是一首富有童趣的歌曲,意在引導幼兒珍惜時間。為了提高整體教學效果,在課程開始前,教師需要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時鐘答答走動的聲音,隨后再利用電子白板交互功能展示時鐘的具體形態(tài),引導幼兒通過觸碰屏幕的方式,感受時鐘的跳動,并跟著音樂節(jié)奏打響節(jié)拍。如果節(jié)奏錯誤,系統(tǒng)將給予幼兒提示。教師則根據(jù)幼兒的實際表現(xiàn),調整教學難度,讓幼兒有良好的參與體驗。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音樂活動中融入信息技術,可以有效提高教學的質量與效率。幼兒教師要結合幼兒的興趣偏好與發(fā)展需求,選擇適宜的教學資料與教學方法,構建高質高效的現(xiàn)代化教學課堂,充分調動幼兒的學習積極性,使其可以更加直接地感知音樂元素,激活內在的藝術靈感,提高幼兒的審美情趣與藝術修養(yǎng),為幼兒后續(xù)的健康成長與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呂小愛 甘肅省靜寧縣第二幼兒園
參考文獻
[1]李瑞英.幼兒園音樂戲劇活動的實施策略[J].教育界,2023,(36):86-88.
[2]胡雨佳.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的現(xiàn)狀及提升策略探究[J].知識文庫,2023,39(24):32-35.
[3]郝珊珊.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幼兒音樂教育中的應用[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3,(24):138-139.
[4]李晶.基于融合教育理念的幼兒園音樂游戲實踐[J].琴童,2023,(24):57-59.
[5]郭淑珍.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音樂活動實施策略[J].家長,2023,(36):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