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不少網友在使用DeepSeek時發現了一個細節——開啟深度思考模式的DeepSeek,回答問題前總喜歡在開頭“嗯”一下。
對此,DeepSeek提到“主要是為了模擬人類對話中的自然反應,讓回答顯得更親切、更像真實的交流”。
那人類對話中真的很多“嗯”嗎?
數據印證了這一點。有人曾統計過口語會話中“嗯”“啊”類話語標記出現的次數,結果顯示,嗯的出現率為19.91%,超過其他話語標記詞的出現率。
嗯,那問題來了,人類對話時又為什么喜歡用“嗯”呢?一句話,因為好用,所以愛用。
好用首先體現在用處多。比如,“沒話先找話”,就是“嗯”的常見用途。研究者指出,對說話者而言,“嗯”作為語言中的填充性停頓,是一種拖延思考時間的手段。
倘若快有思考結果了,“嗯”還有用處?!班拧笨梢韵蚵犝弑砻髡f話者還有更多的話要說,防止對話被誤判為結束。
還有人表示,“嗯”“啊”“哎”“呃”等話語標記詞是說話者開啟話語的一個信號,可以引起聽者的注意。換句話說,“嗯”可不光是“沒話找話”,更可能是提示“下面請聽我說幾句”。
這樣的用處恰好也體現在DeepSeek上。在小紅書,一篇關于“DeepSeek為啥總要嗯一下”的熱門筆記中,有2000多條評論,其中熱門評論獲1.7萬點贊,網友表示,“別管為什么嗯,反正看到這個就安心,服務器終于不繁忙了”。
不過,在“嗯”“啊”“哎”“呃”等各類話語標記詞中,人類為什么偏偏用“嗯”用得相對更多呢?原因還可能在于,好用的“嗯”,還好在不費勁。
人們熱衷說“嗯”,可能是由于“它說起來比其他任何事情都容易”。發音相對簡單,開口度很小,甚至可以不必打開口腔,因此使用頻率更高,范圍更廣。A I從人類對話訓練數據學習,用上“嗯”也自然而然。
更有趣的是,“D e e p S e e k為啥總要嗯一下”的相關筆記中,還有網友調侃“可能它太高冷了”。
“嗯”怎么和高冷掛鉤了?
一方面在于“嗯”給的情緒不夠多。雖然中性情緒、低激活度并不等于高冷。但在網絡交際環境,若碰上“這邊還在肺腑之言,對面卻給了個輕描淡寫的‘嗯’”這類情況,自然讓人覺得敷衍、高冷。
另一方面,則可能在于“嗯”里的意思又太多,使得交際另一方很難確信對方所表達的意圖,無法直接斷言對方的積極反饋。
總而言之,單一個文字“嗯”,由于情緒不太多、意義又太模糊,也就看起來愛搭不理,自然讓人覺得高冷。反之,在現實交際中,因為伴有眼神、動作、語音等非言語手段,“嗯”的表情與表意功能相對更為清晰,也就不全是“愛搭不理”。
所以,“嗯”到底是愛搭不理還是好好說話,想必不同人也有不同看法。
河豚//摘自中國新聞周刊微信公眾號,本刊有刪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