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祖宗人均起名大師》:這篇文章干貨多且很有趣,我看完才知道原來那些熟悉的歷史人物的名字背后還有這么多講究,看得我有一種要立刻給自己取個“ 字” 的沖動。其實這期關于名字的故事都挺有意思的, 每篇我都很喜歡。/1392859****/
《大預言家》:這篇小說特別有意思,故事的構思很新穎,作者的文筆優美精煉,讀的時候有讓人眼前一亮的感覺。/1515295****/
《我有一個“爛大街”的名字》:讀完這篇文章,我特別能理解作者的感受,我也曾因為自己的名字太普通而苦惱過。其實,每個名字都承載著父母的愛與期待,與其糾結名字特別與否,不如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特別的人。畢竟,真正能讓一個名字閃閃發光的,是我們自己的故事。/1872738****/
小兒小學五年級,期中考試語文作文題是“與四大名著中人對話”。他寫了夢中穿越,見了喬國老,喬國老幫他招親成功。我說:“難道你穿越成了劉備?你知道招親是啥意思嗎?分數不會高!”果不其然,卷子發下來,作文得了B。我就問他:“五年級下所有課文中,如果你選一個人物‘對話’,選誰?”
“閏土!”小兒不假思索地答道。
逃不脫的魯迅?。∥易穯枺骸盀槭裁聪矚g閏土呢?”
“閏土多好玩??!魯迅寫‘閏土的心里有無窮無盡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我覺得確實是這樣的?!毙赫f道。我于是想,迅哥兒夢回故鄉,能記得那許多往事,盡管后來與閏土“從此沒有再見面”,可那往事卻愈發顯得珍貴。原因大抵是因為成年后的魯迅再也回不到故鄉的生活環境——無論北京還是上海,抑或廈門,總是一番20世紀都市里文人的生活方式。而如今的我,以及我兒,兩代人都是生長在都市的。就我來說,自少年至中年,基本的生活方式沒有質變。仔細回想,也沒有哪個幼時伙伴與如今的自己在生存模式上有巨大反差,少有稀奇事可供人分享。
我又問小兒,魯迅文章中最喜歡哪一篇?“當然是《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小兒迅速答道,且補充說,因為這篇文章中有蛇,所以喜歡。沒錯,他屬蛇,只是幾乎沒有接觸過真蛇,盡管在動物園見過,也是隔著玻璃。
我還問小兒,魯迅文章中哪樣美食印象最深刻?小兒答:“油豆腐!《在酒樓上》的油豆腐,‘一斤紹酒?!耍渴畟€油豆腐,辣醬要多!’看文章就覺得吃起來過癮!”小兒如今所處時代,吃食比百年之前可豐富多了!可《在酒樓上》那種油豆腐,我似乎都許久沒吃過了。當年初讀此篇,只驚異于“我”酒量之好,在見到呂緯甫后又添兩斤紹酒,加四個菜。哪知小兒自書中獨獨品出油豆腐的滋味。
其實我還想告訴小兒,魯迅曾在《中國小說史略》中提及《三國演義》寫人有失,比如“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夸過其理,則名實兩乖”,大約是給這部名著打了個B吧。
姜浩峰,媒體人,《新民周刊》主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