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多月前,隨著廣汽集團正式告別曾慶洪時代,55歲的馮興亞接棒董事長一職。在他上任前,廣汽集團正面臨合資板塊失速、自主品牌承壓、價格戰吞噬利潤的三重困境。馮興亞以“番禺行動”為核心推動全面改革,聚焦戰略調整、組織優化和技術突破,同時面臨合資轉型、盈利壓力及市場合規等挑戰。掌舵百日以來,他燒起的“三把火”,能否帶領廣汽集團破局?
去年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正式宣布展開三年番禺行動,成為該集團打翻身仗的戰略綱領。
臨危受命,馮興亞很清楚時不待人。上任后,迅速推進“番禺行動”,將總部從廣州市區CBD遷至番禺,推動研發與市場深度融合。同時,集團成立四大本部,啟動IPD(集成產品開發)及數字化變革項目。此外,迅速推行干部競聘上崗與任期制。南都·灣財社記者注意到,馮興亞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要讓聽見炮火的人決策”。
廣汽集團開始了組織重構,展開新一輪自主品牌研產銷一體化改革,成立跨領域共享中心,覆蓋產品、采購、財務及營銷等方面,實現研產供銷統一調度。
“番禺行動之所以要對旗下自主品牌三個子品牌之間重新進行整合,就是因為之前這些品牌之間,各自調性缺乏統一管理,大家都在爭取同一市細分市場的資源。現在集團有必要強制這些子品牌間的明確分工,不允許它們的產品在同一區間搶資源。”在今年3月份廣汽星靈智行發布會現場,馮興亞曾經明確指出。
同時,進行了大研發體系整合,重組產品本部與廣汽研究院,形成“市場+技術”雙輪驅動架構。并且對采購體系進行了升級,建立全流程數字化采購系統,實現供應商準入、競價等在線化、可追溯,規避人為干擾。
管理人員的任命選拔,也更趨合理優化。廣汽集團實施了產品總經理競聘制,選拔兼具專業深度與戰略高度的優秀人才擔任產品總經理,選派各領域骨干力量組建車型項目“重量級團隊”,實施矩陣式運作,推動車型項目團隊從“資源執行者”向“價值創造者”轉型。
一方面,廣汽集團推行中層以上干部“競聘上崗”,重點提拔年輕骨干;另一方面,打破行政職務“獨木橋”、構建“行政職務+項目職務+資格通道”互通的三維晉升體系。同時,實施薪酬改革,今年建立起以價值貢獻與績效結果為決定因素的薪酬分配體系,為三年“番禺行動”提供高水平人才保障。
馮興亞知道,對于一家車企而言,產品是核心競爭力,數量與質量缺一不可。因此,飽和式產品投放策略上馬了。
自主品牌規劃2025-2027年推出22款新車,囊括燃油/純電/插混/增程各種技術路線,保持每季度1-2款新車的飽和式投放力度,在售車型逐步由17款增長至32款,價格區間覆蓋6萬-30萬元。并且通過爆款分級管理模式,按“戰略級-利潤級-流量級”配置資源,強化技術搭載與用戶體驗。按照目前規劃,自主品牌目標是2025年沖刺百萬銷量及盈虧平衡,到2027年銷量達到200萬輛、占比超60%。不過,按照1-4月廣汽集團旗下兩個自主品牌埃安、傳祺合計銷量為16.4萬輛,要完成年度任務,壓力可想而知。
在馮興亞“穩合資、強自主、拓生態”的整體戰略思路下,合資品牌正在加速轉型節奏。其中,廣汽本田推進P7工廠智電生態建設,純電新車GT搭載端到端大模型智駕技術(與Momenta合作)的同時,深化和寧德時代合作,開發磷酸鐵鋰電池與CTB技術,并保留雅閣/皓影插混車型,未來按需導入新車型。
廣汽豐田也在加快本土化研發突破,成立中國首席工程師(RCE)體制,無論純電車型還是全球研發重點車型,都由中國工程師擔任首席工程師,以中國視角打造“更中國”的產品。新上市的鉑智3X首搭激光雷達智駕)、鉑智7首搭鴻蒙座艙。同時加速PHEV布局,計劃導入新一代插混車型,純電續航更長,并堅持多路線電動化(BEV/FCEV/混動)。
同時,廣汽集團整合研發、能源生態(光儲充換電)、國際化等七大板塊,構建“新四化”產業鏈集群。
海外市場拓展方面,東南亞市場正成為重中之重。目前推行“差異化競爭+本地化深耕”,以廣汽傳祺/埃安/昊鉑三大子品牌產品覆蓋多元市場,并且布局泰國“光儲充換”能源生態,通過泰國/印尼工廠對右舵車型實施本地化生產。未來三年將推出9款海外車型,構建“ICE+XEV+EV”組合。
一系列“組合拳”過后,廣汽集團取得了預期效果。
最突出的表現就是采購成本顯著降低,業務效率提升約50%。產品開發革新方面,也是收效明顯。引入IPD流程后,研發周期從26個月縮短至18-21個月,研發成本降低超10%。
在自主品牌技術紅利釋放下,廣汽集團有望加速搶占市場份額。以搭載鴻蒙/激光雷達的廣豐鉑智系列為代表,在三電、智能座艙技術逐漸處于領先地位,形成合資領域“技術代差”。目前處于插混市場爆發窗口期,廣本/廣豐加速導入新一代PHEV車型,也正契合國內插混需求激增趨勢。
出海方面,廣汽集團的全產業鏈出海模式,通過產品+能源+服務,正構筑起差異化優勢,并通過本地化生產規避關稅風險,東南亞市場迎來了一定的增量空間。
今年1-4月,廣汽集團銷量48.75萬輛,其中4月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694輛,同比增長26.88%。廣汽埃安4月銷量23408輛,同比增加9.64%,高端車型占比提升;廣汽豐田4月終端銷量為60038輛,同比增長15%,首款自立化戰略車型鉑智3X累計交付超10000輛,成為合資純電銷量最快破萬車型。
不過,對于廣汽集團這艘巨型航母,仍然需要在機遇與挑戰中,適時地修正自己的航向,才不至于偏航。
首要的就是政策法規上,智能駕駛監管趨嚴,新規要求明確L3/L4責任主體,對“智行2027”計劃,2025年處于國內領先的目標提出了更高合規與安全要求。
對此,馮興亞表示并不擔心。在他看來,國內對智能駕駛宣傳監管的加強,有利于整個汽車行業的健康發展。他指出,廣汽集團自2013年布局智能駕駛系統以來,就將安全放在首位,建立了完善的安全體系,可以為智能駕駛系統提供多維度安全保障。
至于合資品牌電動化進程,仍存在反攻壓力。有業內人士稱,廣汽的合資方本田和豐田的電動技術(如e:N架構和bZ系列)都必須更快地進行本土化適配,以避免在純電市場掉隊。
而且,多路線技術投入壓力需要重視,廣汽集團同時布局燃油/純電/插混/氫能等多技術路徑,研發與產能分配需高度精準,避免資源分散。
隨著多家中國車企在東南亞發起價格競爭,廣汽面臨的海外價格戰持續加劇,需平衡“價值競爭”策略與市場份額壓力,并以“能源生態+本地化服務”構建壁壘。
百日革新,馮興亞以激進的改革措施,正在努力推動廣汽向科技型企業轉型,但真正要讓廣汽集團重拾輝煌,顯然還需要給予他時間。
“我們無法改變風,但可以改變帆,調整帆的角度,以適應新的航程。”這是馮興亞在與媒體溝通時喜歡說的一句名言。如今,廣汽的“帆”,已借華為智駕、增程技術、一體化改革重新張滿。能否乘風破浪,接下來將迎來關鍵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