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的肖遙(化名),在重慶擁有三套房。
他最近一次買房,是在2020年的5月。那年,國內還處于疫情期間,他告別工作了20年的廣東,回到老家重慶定居。當他在渝北區買入某央企開發的“中字頭”樓盤時,一度幻想“抄底”。在此之前,他的另兩套房產買入后雖未大漲,但不曾降價。
樓市的轉折,也許從這一年埋下伏筆。此后迄今五年,重慶樓市一度沖高,又逐漸回落,肖遙從2012年起陸續買入的三套房,如今都已跌穿當年買入價。
“我那時以為是低谷,沒想到現在可能才是低谷”。肖遙嘆息道。
房地產市場深度調整這些年,房價回調現象在重慶變得常見。根據貝殼找房重慶數據,重慶主城區(渝中區、江北區、沙坪壩區、九龍坡區、大渡口區、南岸區、北碚區、渝北區、巴南區,下同)二手住宅成交量TOP5區域今年前4月的成交均價,對比2018年降了13.5%(渝北區)至24.4%(九龍坡區)不等。
與此同時,重慶樓市的去化顯得緩慢。據克而瑞重慶監測數據,截至今年5月,重慶中心城區住宅廣義存量約4270萬㎡,預計要8年才能出清。不過,從狹義存量(已拿證未售)存量909萬㎡看,去化周期或只需21.2個月。
肖遙在重慶買的三套房,幾乎踩中了房地產市場的“三起”階段。
2012年,他在江北區五里店片區某二線江景樓盤買入人生里的第一套房,當年一手成交單價約1.2萬元,小區高層可以隔江對望洪崖洞景區。在肖遙印象中,曾有中介打電話告訴他,這套房的單價已值“2萬元”。但事實上,迄今該樓盤記錄的最高二手成交價是1.9萬元/㎡,為帶有40㎡露臺的戶型,而肖遙的房子只帶小陽臺。
從貝殼找房可見,該盤今年來只成交了4套二手住宅,成交單價介于1.05萬至1.1萬元之間,唯一單價高至1.5萬元的正是有40㎡露臺的戶型。
肖遙在重慶的第二套房產位處西部科學城,是當地某超級大盤,于2016年以單價6000多元買入,“高峰期曾漲至1.6萬至1.7萬元/㎡”。近日,重慶德佑地產經紀彭先生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該盤在2016年、2017年套內開盤單價介于6800至7500元,如今年二手成交價介于6200至6500元/㎡,“比買入價還要跌一些”。
2020年5月,渝北區空港新城某樓盤開盤時,重慶房價剛回調不久。開盤時曾賣2萬元/㎡,肖遙以1.8萬元/㎡買入,建筑面積120多㎡,總價約200萬元。五年過去,按照今年同樣面積的二手成交價,總價縮水至七成,“把首付都虧沒了還不止”。從貝殼找房可見,在今年3月至5月,同小區同組團同樣面積的單位,二手成交總價回調至146萬元至152萬元之間。
曾持有重慶三套房的80后陳銘(化名)是一家企業老板,他告訴南都灣財社記者,他未曾期待在重慶買房能賺取升值利潤。
陳銘2017年、2018年、2021年先后在重慶買入三套房,如今只有一套2017年在南岸區買入的一線江景房,可能未出現虧本。
為了止損,去年9月,他以265萬元賣掉了在渝北區中央公園附近的一套疊墅(建面320㎡,毛坯),對比2021年4月的買入價(約350萬元),三年間降了超24%,賬面虧損85萬元。
“渝北區的空置率特別高”。陳銘慶幸去年拋售快,“到今年可能還會繼續下跌”。從貝殼找房平臺可見,當前該盤6個組團共有800多套二手房在掛牌出售。
陳銘另一套出現降價的房產位于南岸區,2018年周邊樓盤售價約2.5萬元/㎡,他以員工價約1萬元/㎡買入。盡管小區緊鄰輕軌和地鐵,但今年同款面積的成交單價已降至6000多至8000元出頭。好在月租金高達2500元,年回報率約5%,可以彌補房價下跌帶來的虧損。
伴隨房價回調,重慶主城九區二手房掛牌量一再走高。
據貝殼平臺數據,截至2025年4月,重慶市主城區在貝殼平臺掛牌的二手住宅超過28萬套,主要分布在渝北區(占比28%)、沙坪壩區(17%)、南岸區(占比12%),二手掛牌量同比2024年4月上漲14.4%。
自2018年1月至2025年4月,重慶市主城區在貝殼平臺的成交量TOP5區域依次是渝北區(占比28%)、沙坪壩區(占比16%)、南岸區(占比15%)、江北區(占比15%)、九龍坡區(占比10%)。在2025年首4個月,前述區域成交均價分別為12156、11589、12894、14786、12473元/㎡,較2018年均價分別降價13.5%、23.1%、24.3%、21.9%、24.4%。這意味著,重慶住房成交量最大的5個區已有4個區的房價跌穿2018年,甚至比2018年的房價還降了超兩成。
即便是近七年成交量最大的TOP5板塊,也有4個板塊(大學城、南坪、西永、龍頭寺)如今房價跌穿2018年,且對比2018年均價跌了11.3%、35.4%、28.1%、22.8%。其中南岸區的南坪板塊房價,更比2018年跌了超三成。
當然,重慶也有抗跌的板塊或樓盤。
作為重慶近七年成交量TOP5板塊中的TOP2——照母山板塊,正是渝北區(2025年房價較2018年降13.5%)的抗跌樣板。2025年首4月,照母山板塊二手成交均價較2018年仍上漲13.4%。這與該板塊作為重慶“宇宙中心”,有光電園和財富中心,集中大量行政機構和高科技企業,是重慶的新富人區不無關系。
抗跌的樓盤自有其稀缺因素加持。比如陳銘持有的未虧損房產,就是南岸區(2025年房價較2018年降24.3%)的特殊存在。
“一線望江望橋,有超大露臺,又有很好的學位,總樓高才五層,超低密度”。陳銘自2017年買入,收樓后裝修入住至今,“小區業主普遍自住,甚少放賣或放租”。
目前,該盤毛坯放盤單價介于1.6至2萬元之間,業主裝修后的放盤單價則是2萬元至2.5萬元。而陳銘2017年夏天買入的毛坯單價約為1.3萬元。
從貝殼平臺可見,該盤近三個月只成交了一套,為已裝修的疊墅,掛牌總價480萬元,放盤426天后以總價406.6萬元成交,折合單價2.35萬元。不過,今年2月份一套204㎡的毛坯房源,在放盤75天后降價17萬元,以213萬元成交,折合單價10444元。重慶德佑經紀劉先生表示,該小區一直以來放盤量少,成交量也少,故而相對抗跌。
頗為微妙的是,在重慶主城二手房價跌穿2018年之下,新房均價在2021年至2024年間卻保持在1.4萬元/㎡,直到今年前4月,方回調至13704元/㎡,仍居近十年的較高位。
重慶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負責人指出,2020年前后,重慶出現拿地熱潮,不少地塊樓面地價破萬元,加上核心地段、兩江四岸也出現高端產品。這些高地價項目或高端產品這幾年一直在售,從而“支撐”了整體房價。
如今回看,重慶樓市的高光時刻,或許是在2018年。
南都灣財社記者根據銳理數據庫的數據,梳理重慶主城區2015年至今商品住宅的供應和銷售情況,回看最近11年,重慶新增商品住宅的爆發年份在2018年,這也是重慶唯一商品住宅新增面積達到3000萬㎡的年份。
2018年,重慶一手商品住宅的銷售面積也達到史上最高的2667.7萬㎡,成交均價一舉從2017年的9304元/㎡拉升至11303元/㎡,均價首次突破萬元大關。這一年,重慶商品銷售額也創下3015億元的歷史新高,是此后迄今無法企及的高度。
在2017年至2021年這五年,重慶一手商品住宅的成交規模每年都保持超2000億元(在2281億至3015億元之間)。但從2022年起,伴隨新增商品住宅面積從2021年的1664萬㎡陡降至585萬㎡,其一手成交金額也從2732億元驟降68.6%至857億元,此后2023年、2024年的銷售金額也未能重返千億輝煌。
過去十年,重慶主城區新建住房成交量究竟怎樣?
據銳理數據,2015年至2024年,重慶的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面積達到1.677億㎡,相當于5個澳門(澳門行政區陸地總面積33.3平方公里)那么大,成交套數達到157.8萬套。
令人詫異的是,過去十年里,重慶樓市其實“供不應求”:十年間(2015年至2024年)新增商品住宅面積達到1.564億㎡,新增供應147.1萬套。
但是,由于早期大量供地,重慶樓市的庫存實則不少。
根據克而瑞重慶最新數據,截至今年5月,重慶中心城區住宅市場廣義存量(含已推未售+已開工未售+已拿地未售的商品住宅))約4270萬㎡,預計去化周期97個月,即相當于要8年時間;有效廣義存量占比87%,為3703萬㎡;已入市項目廣義存量2272萬㎡,預計去化周期52個月,相當于要4年多才能出清。其存量主要聚焦在渝北區,當中沙坪壩區去化周期最短。
而從狹義存量(已拿證未售)看,重慶中心城區截至今年5月的存量為909萬㎡,去化周期只需21.2個月。
貝殼研究院重慶分析師魏莉豐分析表示,2017年之前,重慶年成交土地可建體量達到2000萬-4000萬㎡,在2022年市場成交量陡降后,去化速度放緩,庫存量也持續處于高位。但重慶新房庫存中有一部分土地屬于政府平臺公司,處于暫未開發狀態,有成交量的項目較往年已大幅減少,在“優化增量,盤活存量”的背景下,預計重慶新房庫存將持續得到優化改善。
早在2015年,西南財經大學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在《重慶家庭金融報告》中指出,91.5%的重慶市家庭擁有自有住房。2020年,時任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的黃奇帆在一個講座中指出,過去十幾年來,得益于重慶的“地票”改革,重慶的房價基本上相當于6至7年的家庭收入買一套房。
較為輕松的上車門檻,令重慶人對于買房之事顯得較為灑脫。但從政府層面,如今面對市場調整,在這幾年的供地量也一減再減。2025年,重慶計劃供應住宅用地787公頃,僅為2022年2243公頃住宅的35%。
新房供應減少之下,二手住宅成交的比重越來越大。據源銘騰數據庫數據,從2022年開始,重慶的二手房成交比例首超一手,從2021年的占比46%躍升至62%,占比在此后連年走高:2023年、2024年的二手住房成交占比分別為67%、71%。
在此之下,重慶的住宅成交量也一再減少,從2019年一二手成交35.6萬套,降至2024年的15.5萬套。5年后比5年前,買房量減少了56.5%。
與此同時,重慶住建部門也一再為居民購房“減負”。僅今年以來,就陸續推出中心城區取消兩年限售,出臺住房“以舊換新”最高可獲1%購房補貼等等。
據重慶市住房和城鄉建委數據,今年一季度,重慶中心城區住房網簽成交同比增長8.8%;其中商品住房同比增長2.5%,已實現連續6個月正增長。而重慶銳理數據顯示,今年4月以來,重慶商品住宅亦實現供應、銷售、價格的全面上漲,呈現結構性復蘇態勢。
重慶中原地產市場研究部負責人分析表示,當前重慶樓市已進入“止跌回穩”階段,新房與二手房市場協同復蘇,但新房與二手房分化加劇,二手房承接了大部分剛需市場。在供應回歸核心地段,四代住宅產品爆發,疊加政策利好之下,市場信心有所回升。
在魏莉豐看來,近兩年,全國及重慶房地產調控延續寬松狀態,因城施策力度加大,重慶調控政策基本應出盡出。今年首4月,重慶市主城區新房成交量同比上漲6.6%,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上漲17.3%;從3月份起,重慶二手價格已開始企穩回升,連續兩月保持環比上漲,客戶預期也有所改善。她認為,“若樓市政策持續加大,經濟復蘇效果顯現,預計重慶樓市將繼續企穩回升”。
備注:重慶市共轄38個區縣,本文涉及的樓市數據或樣本,均為重慶主城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