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汽車行業最受關注的大事——東風長安重組一事出現重大變化!業內人士指出,這一調整后,長安汽車的地位得到明顯提升,話語權大增。
6月5日,東風股份公告稱,該公司接到間接控股股東東風公司通知,東風公司暫不涉及相關資產和業務重組,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受到影響。
而長安汽車也于同日發公告稱,公司接到兵器裝備集團通知,兵器裝備集團收到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通知,經國務院批準,對兵器裝備集團實施分立。其汽車業務分立為一家獨立中央企業,由國務院國資委履行出資人職責國務院國資委按程序將分立后的兵器裝備集團股權作為出資注入中國兵器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本次分立后,公司間接控股股東將變更為汽車業務分立的中央企業,實際控制人未發生變化。分立重組不會對公司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構成重大影響。
截至6月5日午間收市,A股市場東風股份報7.38元,跌幅一度超過7%;而長安汽車報12.76元,升1.59%。下午開盤后,東風股價仍保持7%左右跌幅,長安股價則一度拉升超5%。
對于此次的公告,業內出現了不同的解讀聲音。有的認為,雙方“合并”一事就此告吹; 也有的推測,這是為日后“重組”鋪路。在不少行業人士看來,長安發布的公告,意味著長安汽車將正式升級為部級央企,地位與東風汽車平級。當雙方可以平等對話之后,也為后續整合清除了阻力。
早在今年2月雙方傳出重組消息后,人們就為誰主導產生了猜想。若以2024年的表現對比,長安汽車的數據無疑更為亮眼。
銷量方面,長安汽車在2024年全年銷量達到268.3萬輛,東風汽車同期銷量為189.59萬輛。無論是出口銷量、新能源車銷量以及自主品牌銷量,長安汽車都明顯占據明顯優勢。財務數據上,長安汽車去年全年營收1597.33億元,同比上升5.58%;東風汽車為1061.97億元,同比上升6.86%。長安汽車去年凈利潤為73.21億元,同比下跌35.37%;東風汽車凈利潤為0.58億元,扭虧為盈。
東風汽車集團與長安汽車之前存在地位或資源不對等的情況,此次長安汽車分立為獨立中央企業,級別顯著提升。不過,單位級別上,長安汽車是正廳級,而東風汽車是副部級,長安要低于東風。因此,誰應占主導產生了不同的聲音。
經過此次公告透露的重大變化,有業內人士認為,長安汽車分立為獨立中央企業,級別得到顯著提升,將為接下來雙方更高效的整合奠定了基礎。
“此前長安汽車本身還不算是獨立央企,接下來長安汽車如果能正式作為一個央企獨立品牌,地位無疑會得到大幅提升,可以與東風汽車平行發展,話語權也會明顯增加,這肯定對長安汽車是利好。至于這次的變化,對接下來的重組會帶來什么樣的影響,還不好說。無論如何,此次的變化,體現出國家對汽車行業的重視,給予優秀車企更好的發展空間。”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告訴灣財社記者。
不過,長安汽車一名內部人士并不同意“長安正式成為獨立央企”一說。該人士表示,從公告透露的內容來看,是要新成立一家公司,長安汽車是這家新成立公司的下級單位。而這家新成立的公司,才是獨立的央企。對此,崔東樹覺得,這種可能性會更大。
今年2月9日,東風長安傳出將重組。東風股份(控股股東為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東風科技(控股股東為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均發公告稱,間接控股股東東風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同日,長安汽車也發布類似公告,稱其間接控股股東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實際控制人仍為國務院國資委。
此后雙方高層都在不同場合談及重組進程。3月28日,東風集團股份管理層在業績溝通會上表示,公司和長安的整合正在進行中。
4月11日,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在業績說明會上首次確認重組方案“基本已完成”,并強調這是國資委推動的“戰略性重組”,旨在整合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同時他指出,重組不會改變長安既定戰略(包括品牌、技術及全球化規劃)且“只會有利于長安更強的綜合競爭力”。
5月27日,朱華榮在年度股東大會上稱,重組是國資委基于全球化競爭的審時度勢,利用新能源智能化技術來打造世界一流智能新能源科技集團和品牌,對于央企汽車產業來講是戰略性重大舉措。同時他強調,這次重組對于長安汽車未來國際化、全球化、市場化等發展更加有利,不會因為重組改變長安汽車既定的一系列戰略和技術發展方向,不會調整品牌、既定方針和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