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析幾何中的直線與圓
例1已知直線 ξl 的方程為 3x-4y+4=0 圓c 的方程為 x2+y2-4x=0 ,求直線 ξl 與圓 Ψc 的位置關系,并求出交點坐標(若存在).
解析(1)理解題意:首先將圓的方程化為標準形式,確定圓心 c(2,0) 和半徑 r=2 .然后,利用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公式,求出圓心 Ψc 到直線 ξl 的距離d ,比較 d 與 r 之間的關系.
(2)應用公式:點到直線間的距離公式為 d= 將圓心坐標與直線方程系數代入,得出 d=2 ,等于半徑.
(3)判斷位置關系:由于 d=r ,可證明直線 ξl 與圓 c 相切.
此外,還可以通過假設 d (4)檢驗答案:對于相切的情況,應當驗證切點是否唯一且滿足相關條件.而對于相交的情況,則應當檢查交點是否都在圓內. 點評此類問題主要考查學生是否能夠理解直線與圓之間的位置關系.這一類型的習題強調了轉化思想、公式應用以及方程求解的重要性.在對此類習題進行解答時,教師應當讓學生針對習題中所給出的條件,應用相關的公式. 圓的標準方程為 (x-a)2+(y-b)2=r2 ,其中, (a,b) 是圓心的坐標, r 是圓的半徑.圓的一般方程為 x2+y2+Dx+Ey+F=0. 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為 2 數列與遞推關系 例2已知 {an} 滿足 a1=1,an+1=2an+3 求數列 {an} 的通項公式. 解析(1)觀察遞推式,嘗試對其進行變形:首先,學生應觀察遞推關系式,發現其并非等比、等差數列的標準形式,因此可嘗試通過加減常數,乘除非零因子等方式,將其逐步轉化為等差或等比數列等易于處理的形式. (2)構造新數列,尋找公式規律:通過觀察發現每項加3,可構造為一個新的數列.即首項為4,公比為2的等比數列,因此可以以此作為依據對數列進行重新構建. (3)利用等比數列性質,求解通項公式:依據等比數列的通項公式,最終得出原有的通項公式.這個由于變形而來的等比數列是由原有數列的通項公式加3而得成的.因此,只要減3便可以得出原有數列的通項公式 an=2n+1-3 : (4)驗證答案,總結解題思路:將求解的通項公式代入原具體關系式并驗證其正確性,便可以確定本題的最終答案. 點評本題型展示了如何通過對數列的特點進行觀察,以構造新數列,進而解決復雜數列問題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構造新數列時應當盡可能地嘗試通過加減常數,乘除非零常數等運算方式進行轉化,同時在轉化過后對數列的通項公式進行計算時,也需要將變形而來的通項公式轉變為原有數列的通項公式,以避免最終答案與原題意不符的情況. 3 函數與導數 例3求函數 f(x)=x3-3x2+2 在區間[—1,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析(1)求導數,判定其單調性:首先要對函數進行求導,以判斷函數單調性.導函數解析式為f′(x)=3x2-6x. 令 f′(x) 為零,則 x=0 或 x=2 這兩個點是函數在區間[一1,3]上可能的極值點. (2)判斷單調區間,求極值:根據導數的正負可將區間劃分為三個子區間,在每個子區間內選擇代表點代人原函數計算函數值,并結合導數的符號變化確定函數在各區間內的單調性及極值.在 x∈ (-1,0) 時,導數大于零,函數單調遞增,當 x∈ (0,2)時,導數小于零,函數單調遞減,當 x∈(2,3) 時,導數大于零,函數單調遞增.由此可知, x=0 是極大值點,而 x=2 則是極小值點. (3)計算端點值,比較確定最值:計算區間端點x=-1 和 x=3 處的函數值,并與極值點的函數值進行比較,以確定函數在區間[一1,3]上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具體而言,當 x=-1 時, y=-2 ,當 x=0 時, y=2 ,當 x=2 時, y=-2 ,當 x=3 時, y=2 .由此可見,函數在該區間上的最大值為2,最小值為-2 : 點評本題通過求導,分析數據及符號變化的特點,精準判斷函數的單調性以及極值點.結合區間端點值的計算,以確定函數在給定區間內的最大值與最小值. 常數函數的求導公式: 如果 f(x)=c (其中 c 是常數),那么 f′(x)=0 4數列與求和的推導 例4已知數列 {an} 滿足 a1=1,an+1=an+ 2n+1 ,求數列的通項公式 an 及前 n 項和公式. 解析(1)觀察遞推式,尋找規律:通過對數列進行觀察,發現每一項與前一項之間的差是一個等差數列,這提示學生可以通過累加的方式來求解通項公式. (2)構造新數列,進行變形:設 bn=an+1-an ,代 入原遞推式,可得 bn=2n+1 (3)求解通項公式:當 n?2 時, an-a1=(an- an-1)+(an-1-an-2)+?+(a2-a1)=(2n-1) (204號+(2n-3)+?+3. 因為 a1=1 ,所以 an=n2 .當 n= 1時,上式也成立.所以通項公式為 αn=n2 : (4)求前 n 項和:由于已知 {an} 的通項公式,可通過求和公式來求解.得到前 n 項和公式為 Sn 點評本題所考查的是特殊的數列求和方式,學生應當將等比數列與等差數列的基本知識予以掌握,并根據題干中數列所給出的特殊關系代換構造成為一個新型數列.但在變形時,教師要指導學生將其變為常見的等比數列和等差數列,從而計算新數列的通項公式,再將其轉變為原有數列的通項公式.在求數列的前 n 項和時也應當采用多元化的方法.如求和公式、裂項相消、分組求和等. 等差數列求和公式: 等比數列求和公式: 其中 (x,y) 是點的坐標 ,Ax+By+C=0(A,B≠0) 是直線的方程.
或 Sn=
其中, Sn 表示數列的前 n 項和, a1 是數列的首項, an 是數列的第 n 項, d 是公差, n 是項數.
當
時)或 Sn=na1 (當 q=1 時).其中, Sn 表示數列的前n 項和, a1 是數列的首項, q 是公比, n 是項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