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點在二次函數(shù)圖像上,動點在坐標軸上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
這類問題通常已知三角形的一個或兩個頂點在二次函數(shù)圖像上,需要在坐標軸上尋找動點,使得這三個點構(gòu)成等腰三角形.解題時,一般先設(shè)出動點的坐標,然后根據(jù)距離公式分別表示出三角形三邊的長度,再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分情況建立方程求出動點的坐標.
故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當 x=0 時, y=-2 ,
所以點 c 的坐標為 (0,-2) ,
所以 OC=2
解方程 
得 x1=-1,x2=3 ,
所以點 A 的坐標為(3,0),
所以 OA=3 ,

例1 如圖1,拋物線y=ax2- x+c與x軸交于 A,B 兩點,與
軸交于 c 點,連接 AC ,已知B(-1,0) ,且拋物線經(jīng)過點 D(2,-2) .若點 P 是 y 軸上一點,以 P,A,C 三點為頂點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求 P 點的坐標.


解析 將點 B(-1,0),D(2,-2) 代人 y=ax 2
解得 
如圖2,設(shè) P(0,m) ,
則 PC=|m+2| ,
① 當 PA=CA 時,
則
,
所以 m2+9=13 ,
解得 m=2 或 m=-2 (舍去),所以點 P 的坐標為(0,2).
② 當 PC=CA 時,則
,所以
,或
,解得
,或
,所以點 P 的坐標為
或 (0,-2-
:③ 當 PC=PA 時,則
,所以 (m+2)2=m2+9 解得
,所以點 P 的坐標為
綜上所述, P 點的坐標為(0,2)或 (0,-2+ √13)或(0,-2-√13)或(0,5).
2定點在坐標軸上,動點在二次函數(shù)圖象上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
在這種題型中,動點在二次函數(shù)圖像上運動,而定點在坐標軸上.解題思路同樣是設(shè)出動點坐標,利用二次函數(shù)表達式表示出動點的縱坐標,再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定義,分情況討論三邊關(guān)系,通過建立方程求解.
例2如圖3,已知二次函數(shù) y=ax2+bx+c 的圖象與 x 軸相交于 A(-1,0),B(3,0) 兩點,與
軸相交于點 C(0,-3) ,點 P 是二次函數(shù)的圖象上一個動點,且在第四象限.設(shè)點 P 的橫坐標為 ψm ,過點P 作 PH⊥x 軸于點 H ,與 BC 交于點 M 如果ΔPMC 是等腰三角形,直接寫出點 P 的橫坐標 λm 的值.

解析 設(shè)拋物線的解析式為 y=a(x+1)(x-
3),把 C(0,-3) 代人,解得 a=1 ,所以拋物線解析
式為 y=(x+1)(x-3)=x2-2x-3. 易知 P(m,m2-2m-3) ,直線 BC 的解析式為 y=x-3 ,所以 M(m,m-3) :又因為 C(0,-3) ,所以 PM=m-3-(m2-2m-3)=-m2 (
+3m :
① 當 PM=CM 時,則
解得
(舍), m=0 (舍),
② 當 PM=CP 時,則
解得 m=0 (舍), m=2 ③ 當 CM=CP 時,則
(204號解得 m=0 (舍), m=3 (舍),(204號 m=1 :綜上所述, m 的值為
或2或1.
3結(jié)語
二次函數(shù)中的等腰三角形存在性問題是初中數(shù)學的重要題型,它綜合了函數(shù)與幾何知識,對學生的綜合能力要求較高.通過對常見題型和解題思路的分析,以及典型例題的研究,我們可以看到解決這類問題的關(guān)鍵在于合理設(shè)點、準確表示出三角形三邊的長度,并根據(jù)等腰三角形的定義進行分類討論和列方程求解.
參考文獻:
[1]劉玉文.歸類探析提升素養(yǎng)—以二次函數(shù)背景下特殊三角形存在性問題為例[J].初中數(shù)學教與學,2023(1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