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教育政策的不斷深化,《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明確提出,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問題解決能力及合作精神[],強調學生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數學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還要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培養他們的思維深度和團隊協作能力.
然而,在當前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傳統的教師主導模式依然占據主導地位,導致學生參與度不足、合作學習效果較差.許多學生在合作學習中依賴性較強,缺乏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的能力.與此同時,課堂上個性化教學的缺失,限制了學生數學思維的提升和合作能力的發展.因此,如何有效構建伙伴式學習關系,促進學生在合作中成長,成為提升課堂效果、增強學生數學能力的關鍵.本文通過分析現有的教學實踐,為小學數學教學提供可操作性的策略,旨在促進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更多的成長與進步,推動數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
1伙伴共建:激發合作的動力
1.1立足伙伴關系,構建互動平臺
伙伴式學習的核心在于學生之間建立平等且互助的關系,這種關系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積極互動、共同進步的學習平臺.在數學課堂中,教師通過設計合作任務,能夠讓學生在小組內相互協作、共同完成任務.這樣的合作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還能提升他們的思維深度.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傾聽他人的見解,從而在互動中促進思維的碰撞與提升.教師的角色也由傳統的知識傳遞者轉變為學習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從而創造出充滿合作與互動的學習氛圍.通過這種互動平臺,學生不僅能在小組內獲得反饋與支持,還能學會如何清晰表達自己的觀點,并與他人進行有效溝通,這一過程極大地促進了他們數學思維的提升.
1.2探索價值引領,激發合作潛力
要想激發學生的合作潛力,除了設計合理的任務和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師還需要通過價值引領來增強學生的合作意識.伙伴式學習不僅是合作的過程,更是學生內化合作精神、培養集體責任感的過程.[2教師通過明確的學習目標和任務設定,使學生認識到合作學習的重要性,進而在實踐中逐漸體會到合作帶來的益處.在解決數學問題時,學生通過互相討論和分享各自的解題方法和思路,不僅能提升自己的數學能力,還能促進彼此間的團隊合作與互相支持.通過這種價值引領,學生會逐步認識到合作不僅是提高個人能力的途徑,更是集體成功和共同進步的關鍵.這樣的思維轉變能夠激發學生在課堂中更加積極地參與合作,提升整體學習效果.
2合作共融:塑造互動的課堂
2.1創設合作情境,激活學習能量
要實現伙伴式學習的有效推進,需要在課堂中創設合適的合作情境.教師通過精心設計具有挑戰性和互動性的學習情境,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他們的合作意識.具體而言,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興趣,設計出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任務和問題,引導學生在小組內進行積極討論與合作,如通過角色扮演、情境模擬或團隊合作等方式,為學生提供一個能夠激發思維碰撞、促進合作解決問題的學習環境.這不僅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活力,還能夠在實踐中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和責任感.在這種情境中,學生不僅學會如何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想法、聽取他人觀點,還能通過集體智慧找到更有效的解決方案.通過有效的合作情境,學生的學習動力得到極大激發,課堂也變得更加生動和富有創造性.
2.2設計互動任務,促進共同成長
互動任務的設計是推動學生合作共融的重要手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與實際水平,設計既具有挑戰性,又能夠促進學生合作和共同成長的任務.這些任務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合作精神,還能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討論、集體解題或合作項目等任務形式,讓學生在團隊合作中共同面對數學難題,分享各自的思路與解決方案.通過這種互動,學生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同時在合作中提升彼此的思維能力.設計互動任務時,教師還應關注任務的層次性,逐步增加任務的難度,從而幫助學生在不同階段實現學業與合作能力的雙重提升.在任務完成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在學業上獲得進步,還能在團隊合作、溝通交流等方面不斷成長,最終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共同提高.
3互助共贏:提升數學的能力
3.1引導合作實踐,提升思維深度
在伙伴式學習中,教師不僅是課堂的組織者,更是學生合作實踐的引導者.通過精心設計的合作任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提升他們的思維深度.例如,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復雜的數學問題,要求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合作,共同探討解題的思路和方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夠分享自己的解題方法,還能從同伴那里獲取新的視角與思路.這種互動促使他們從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與應用.學生在解決問題時,通過與伙伴的討論與協作,他們能夠突破個人思維的局限,找到更為高效的解決方案.通過這種集體協作與思想碰撞,學生的思維方式變得更加靈活多變.在面對復雜問題時,他們能夠更自如地思考、分析和應對.
3.2促進能力躍升,成就數學智慧
伙伴式學習不僅能幫助學生掌握基礎的數學知識,更能顯著促進他們綜合數學能力的提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分享彼此的解題思路,還通過相互啟發、共同探索,提升了自己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與伙伴的討論與互動,學生接觸到多種不同的解題策略,這使他們能夠更全面地理解數學知識,并且在實際應用中靈活運用.例如,在面對同一問題時,學生可能會提出多種不同的解法,這不僅有助于加深他們對問題的理解,還能激發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隨著合作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全面的提升[3,尤其是在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效率方面有了顯著躍升.此外,伙伴式學習不僅幫助學生建立了堅實的數學基礎,更成就了他們的數學智慧,使他們在面對各類數學挑戰時能夠更加從容、自信地思考和應對.
4結語
伙伴式學習作為一種創新的教學模式,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互動與合作的平臺,還為他們數學能力的提升創造了條件.在教學實踐中,通過構建良好的伙伴關系、創設合作情境和設計互動任務等策略,學生在團隊合作中不僅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也提升了思維深度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合作學習不僅幫助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還激發了他們的創新思維和集體智慧,提升了他們在解決復雜問題時更加靈活的應對能力.隨著合作學習的不斷深入,學生的數學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教師在教學中要持續關注學生的合作過程,提供適當的指導和支持,幫助學生在互動中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李國紅.小學數學線上教學中伙伴式學習關系建構的實踐探索[J].教育界,2024(4):98-100.
[3]吳衛國.小學數學互動式教學策略探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4(36):134—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