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某湖畔出土的一枚青銅時代的鐵制箭簇,考古學家發現它竟然是用隕鐵制成的。
這枚沉睡近3000年的箭簇長約4厘米,表面布滿銹跡。當時人類還未發明冶煉鐵的技術,天上墜落的隕鐵含有天然金屬。箭簇中含有8.3%的鎳和微量的特殊元素,高鎳是隕鐵的特征之一。通過比對數據庫,科學家發現它來自一顆約3400年前墜落在今天愛沙尼亞的隕鐵。
我國殷商時期就出現了隕鐵鑄造的刀劍,埃及法老的陪葬品中也有隕鐵制成的匕首。但不同于前兩者,這枚箭簇的特別之處在于它不是祭祀神器,而是獵人日常使用的工具。考古學家推測,當時生活在歐洲的古人會用糧食、毛皮交換這些天上掉下的隕石塊。
更有趣的是,瑞士本地其實也有豐富的隕鐵資源,而當時的人們卻沒有使用本地隕鐵,這是不是表明古人也愛“貨比三家”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