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是我國轄區面積和人口規模最大的城市,要深入踐行人民城市理念,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的重要講話
“積極探索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新路子”,這既是習近平總書記賦予重慶的光榮使命,也是重慶邁向現代化的關鍵考題之一。市委六屆五次全會進一步明確了方向,提出重慶要打造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加快構建宜居、韌性、智慧的國際化大都市。
為助力全市答好這道必答題,一年來,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積極作為,以高質量立法供給助力破解超大城市治理難題,與各方攜手共繪大城善治的新圖景。
出臺決定助推示范區建設
今年2月5日,蛇年首個工作日,重慶召開“新春第一會”,明確提出要推動超天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緊接著,2月10日,2025年重慶市推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新聞發布會召開。發布會上提出,2025年是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的“突破攻堅年”。按照“新春第一會”的安排部署,重慶迅速制定了《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2025年行動方案》,將實施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八大行動”。
推進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意義重大,這既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的重要舉措,也是推進市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抓手,更是推動現代化新重慶建設的必然要求。
在此背景下,人大該如何作為?3月26日,一項重要決定正式出臺。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重慶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助推超天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決定》在立法、監督、代表工作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確規定。在立法方面,聚焦宜居城市建設、安全韌性城市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等關鍵領域,全力推動相關立法項目。積極探索開展創制性立法、小切口立法,以增強立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同時,開展地方立法理論和實踐問題研究,推進立法智庫建設,充分發揮專家學者對立法的智力支持作用。并且用好基層立法聯系點等載體,廣泛征求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切實做到吸納民意、匯聚民智,讓立法工作更貼合群眾需求。
在監督方面,通過聽取專項工作報告、執法檢查、專題詢問和質詢等多種形式,推動解決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中的難題。在代表工作方面,市、區縣(自治縣)人天常委會以及各級人天代表要圍繞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示范區建設積極發揮作用。此外,《決定》還提出建立“協同聯動\"和“深度調研\"雙輪驅動機制,為各項工作的開展提供有力保障。
精細立法為城市“舒筋活絡
城市治理工作千頭萬緒。市人大常委會緊扣推動超大城市現代化治理等重天部署,聚焦城市治理中的痛點難點,積極開展立法工作。制定《重慶市停車管理條例》《重慶市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安全管理規定》,修訂《重慶市軌道交通條例》,以法治之力為城市\"舒筋活絡”。
截至2024年底,重慶機動車保有量641萬輛(不含摩托車314萬輛),其中,中心城區機動車保有量232萬輛(不含摩托車44萬輛);共有停車場2.9萬個、停車位632萬個,中心城區停車場1.24萬個、停車位366萬個。從數據來看,我市停車位供需總量基本平衡,但存在高峰時段車位需求大以及局部區域停車難等問題。為有效破解“停車難”,促進停車場多樣化供給,《重慶市停車管理條例》對臨時停車場的設置管理予以了規范,明確了住宅小區內合理設置停車泊位的相關規則。此外,還鼓勵社會主體多元化參與停車場投資建設,支持村(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等建立停車共治共享協商機制,鼓勵專用停車場向社會開放,實行錯時共享停車。
此前,重慶缺少專門的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安全管理方面的地方性法規。針對這一情況,市人天常委會以“小快靈”立法切實保障安全“大民生”,推動《重慶市電動自行車充換電設施安全管理規定》出臺,彌補了該領域的制度空白。該《規定》既注重監管,明確各部門的職能職責,按照業務相近的原則確定住房城鄉建委作為牽頭部門,同時對建設運營主體、電動自行車使用人等的安全主體責任進行規定;又注重發展,規定市、區縣(自治縣)政府結合即時配送、快遞、互聯網租賃電動自行車等行業發展和個人出行需求,科學布局充換電設施,促進相關產業健康發展,保障市民的出行安全和便利。
隨著城市的發展,軌道交通面臨著新情況新問題。新修訂的《重慶市軌道交通條例》細化了軌道規劃建設統籌,通過系統性規劃和創新性建設,為城市空間拓展和品質提升提供了戰略支撐;通過細化安全責任、規范服務標準、強化應急能力,打造安全可靠、便捷舒適的軌道交通運營環境,提升市民的出行體驗。
培育城市治理“新力量
在今年的全國人代會上,全國人天代表、重慶市律師協會常務副會長陳友坤建議,通過完善法律體系,明確勞動關系認定標準,讓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車司機等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更有底氣。近年來,這樣的呼聲不斷傳來。

據不完全統計,重慶新就業形態從業人數已達279萬人。雖然全市各級各部門單位、平臺企業不斷完善相關保障重慶多條軌道線路齊頭并進,大幅提升市民出行便捷性。資料圖措施,初步構建了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政策制度體系,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新就業形態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仍面臨著勞動權益保障、行業規范管理等問題。
如何保障這部分人的權益?今年3月18日以來,市人天常委會就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情況開展專題調研。調研組前往順豐速運重慶有限公司、重慶滴滴出行科技有限公司等平臺企業,詳細了解服務新就業群體公平就業、工資支付、休息休假、勞動安全衛生、社會保險、職業傷害保障等方面的情況,與平臺企業負責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深入交流,聽取他們在實際工作中存在的困難問題和意見建議;走訪安誠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義渡\"數字零工市場等企業單位,詳細了解建立新就業形態勞動者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工傷保險、權益維護機制和健全完善相關配套政策、優化服務保障等有關工作,仔細詢問從業人員數量分布、勞動報酬、工時休假、社保參保等方面情況。
調研組還分別召開座談會,聽取了部分市級部門和平臺企業相關工作情況匯報,聽取了大渡口區政府關于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工作情況的匯報,并與部分市、區人大代表以及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深人交流、聽取意見建議。
通過深人調研,市人大常委會加快立法進程,為新就業形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讓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更有底氣。同時,充分利用新就業群體“走遍大街小巷、連接千家萬戶\"的特點,積極推動他們融入超天城市現代化治理,使其成為城市治理的“新力量”。
編輯程果美編伯艷184504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