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一桌好菜,買菜成功占四成。
菜市場曾是一代人生活的“必修課”,那里充滿著鮮活的市井氣息一此起彼伏的討價還價聲,隨手捎上的一把小蔥;空氣中彌漫著魚腥味,卻也氤氳著最濃郁的煙火氣。
時代更迭,購物方式悄然改變。
超市興起后,憑借明亮整潔的環境成為新寵;線上購物App的出現,更是讓消費者足不出戶就能購物。許多年輕人逐漸遠離菜市場,下班回家依賴外賣或商圈預制菜,那份熟悉的生活氣息也隨之淡去。
然而,隨著都市節奏日益加快,人們對生活氣息的渴望愈發強烈。
前不久,重慶傳來消息:2025年重點民生實事工作目標任務明確提出,將對城區菜市場進行提檔升級與專項整治,著力打造20個“標準化菜市場”。
事實上,已有菜市場先行一步,通過創新悄悄轉換了“打開方式”一一有的探索跨界融合,拓展多元業態;有的因地制宜,在防空洞里重現市井煙火,讓傳統菜市場煥發新生。
跨界融合:“新物種”打破傳統業態邊界
在重慶九龍坡的民主村綜合市場,如今呈現出一番獨特景象:60歲的手工餃子攤主彭淑瓊熟練地揉面,隔壁馬來西亞風味肉脯店飄出陣陣誘人香氣,不遠處的日料店內,幾個年輕人享用著刺身拼盤。
這樣多元且充滿活力的場景,放在兩年前,彭淑瓊想都不敢想。
民主村綜合市場的前身是謝家灣駿騰菜市場,自2008年開業以來,一直是周邊居民日常買菜的主要去處。
然而,時代的浪潮也沖擊著這個傳統菜市場。
隨著超市、生鮮電商的興起,駿騰菜市場的客流量逐年下滑,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2022年,轉機出現。
民主村片區啟動城市更新項目,駿騰菜市場被納入改造范圍。但如何讓這個老舊菜市場重煥生機,成為一道難題:駿騰菜市場地理位置頗為特殊,周邊兩公里內就有兩家大型超市,生鮮電商的配送點更是星羅棋布。
“當時傳統菜市場業態已日漸式微,若再不尋求變革,這個菜市場恐怕真的只能成為‘過去式'了。\"民主村綜合市場負責人吳德明坦言,在“兩面夾擊\"的激烈競爭環境下,如果菜市場依然只靠單一的賣菜業務,根本無法在市場中立足。
經過深思熟慮,管理團隊決定天膽求變,打破傳統菜市場的固有模式。在重新規劃市場動線、翻新攤位,提升基礎硬件設施的同時,特意預留出600平方米的商業面積,用于引入新興業態。
吳德明介紹道,經過半年緊鑼密鼓的升級改造,2023年初,煥然一新的民主村綜合市場開始對外招商,向那些充滿創意與活力的新興業態拋出了“橄欖枝”。
丁順均第一次走進民主村綜合市場時,便決定在此開設一家日料店:“在日本,很多燒鳥店開在菜市場。既然如此,精致的日料與充滿煙火氣的菜市場,為何不能碰撞出別樣的火花呢?”
2023年5月,民主村綜合市場正式開市,丁順均的日料店也同期開業。讓他意外的是,日料店開業首月便人氣爆棚,幾乎每天排起長隊,周末及節假日每天更是要接待七八十桌客人。
丁順均說:“生意好得出乎我的預期,沒想到在菜市場里開日料店,能受到這么多人喜愛。”
防空洞“背簍菜市場”每周六早上8點準時開市。
更令人欣喜的是,新興業態的加入不僅沒有擠走老顧客,反而形成了一種良性循環。
日料店的廚師每天都會到菜攤挑選新鮮食材;手工餃子攤前也多了不少被市場新氛圍吸引而來的年輕面孔。
市民陳先生最近也喜歡上了逛民主村菜市場。
“我平時工作忙,很少有時間自己做飯,總吃外賣其實對身體不好。前不久偶然發現這里,買完菜后可以直接現場加工,吃上現成,這種體驗太潮了。\"陳先生說。
吳德明表示:“現在菜市場的顧客群體變得更加豐富多元了。這兩年間,越來越多非傳統農貿市場業態,如烤肉店、面包店等涌人民主村綜合市場,為這個地方注入了源源生機?!?/p>
民主村綜合市場并非個例。
在重慶,不少傳統菜市場都在探索轉型發展之路:觀音橋銀鑫樓菜市場引入烤肉店、脫口秀表演,為消費者帶來了全新的消費體驗;石灰市菜市場增設鮮花烘焙店和時尚餐飲店,滿足了人們對多元消費的需求……
這些對業態跨界融合的嘗試,讓原本功能單一的菜市場,重新成為充滿吸引力的生活空間,也讓人們看到傳統菜市場無限的發展可能。
空間探索:“洞子菜市”玩轉山城獨有浪漫
清晨8點,位于紅土地軌道站附近的“背簍菜市場\"準時開市。短短5分鐘,防空洞里就擠滿了人,吆喝聲與討價還價聲不絕于耳。
這個“背簍菜市場\"里,藏著重慶獨特的商業智慧一—當防空洞邂逅“菜籃子”,一座城市的煙火氣便有了新的打開方式。
2022年6月,重慶軌道交通4號線開通。每天清晨6點過,石船站附近的村民會挑著籮筐、背著裝滿蔬果的竹簍擠上首班車,將新鮮蔬果帶入市區。久而久之,4號線被人們稱為“背簍專線”。
但由于沒有固定的攤位,菜農們往往只能在街頭巷尾“打游擊”,既影響市容又阻礙交通。為了更方便菜農賣菜,在石船鎮政府的支持下,當地免費提供防空洞作為賣菜的場地。
2024年5月18日,“背簍菜市場\"在江北寸灘街道百年供銷智慧農貿市場,市民在查看溯源電子秤顯示的信息。
為何年輕人會愛上“MarketWalk\"?
一方面,年輕人對性價比高的美食需求旺盛,菜市場提供的實惠選擇自然備受青睞;另一方面,沉浸式體驗正成為旅游新趨勢,年輕人不再滿足于走馬觀花的景點打卡,而是渴望融人、體驗當地生活,菜市場無疑是感受城市脈搏的最佳窗口。
相關數據也印證了這股熱潮
自去年7月起,重慶地區“菜市場\"這一關鍵詞的搜索量持續攀升,相關筆記攻略數同比增長超 150% ;搜索用戶中,20一35歲的年輕人占比超過 70% 。菜市場儼然成為年輕人“反emo\"打卡地。
防空洞開市,許多石船鎮菜農慕名而來。
“一開始只想到有個固定的賣菜點?!笔偛宿r吳興發驚喜地發現,固定攤位不僅讓蔬菜“秒售一空”,甚至還能賣出更高價格。
“背簍菜市場”工作人員王小姐介紹,如今菜市場已形成獨特生態:每周五菜農在工作群內接龍報名,周六清晨8點,80多位攤主憑報名序號入場,沒有攤位費。
防空洞冬暖夏涼的天然優勢,搭配連通的火鍋店與茶館,讓交易場景充滿生活意趣。還有不少年輕人來此打卡,有的甚至擺攤做起了鹵菜生意,外地游客也照著網絡攻略專程探訪。
“洞子菜市\"的探索不正于此。
早在2021年,沙坪壩區石井坡街道和平山社區的大河溝菜市場因拆舊建新,臨時遷至映山紅公交站附近的一條廢棄鐵路隧道里。
這條隧道建于20世紀60年代,曾是重慶特鋼廠的運輸專線。街道征求居民意見后,投入數方元進行改造,包括搭建攤位、安裝照明、制作標識,并安排專人保潔,最終打造出一個便民利民的“洞子菜
為適應這一變化,各地菜市場紛紛升級改造。
市”,為周邊4000多戶居民服務。
重慶特有的山地地貌與防空洞資源,為菜市場創新空間提供了天然土壤。
這份山城獨有的商業浪漫,不僅盤活了閑置空間,更在保障民生與激發商業活力間找到了平衡點。
受眾向新:
年輕人愛上“MarketWalk\"
“逛菜市是一個‘吃貨'的自我修養?!笔忻耥n小姐表示,以前下班就往家里沙發一躺,隨手點個外賣草草應付,如今卻迷上了菜市場里的煙火氣。
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走進菜市場,讓這個傳統場所煥發新生。同時,“MarketWalk\"也成為年輕人彰顯生活態度的新潮流。
這種轉變背后,折射出年輕人對生活品質的追求與熱愛。
菜市場早已突破傳統印象,成為集美 食、文化、休閑于一體的“潮玩\"新地標。 咖啡吧、文創攤位、民俗展示等創新元素 不斷融入,讓菜市場從過去的“土味\"代 表,搖身一變成為“潮生活\"的代名詞。
杭州、蘇州、上海等地不少菜市場在保留傳統韻味的同時,增設了休閑咖啡區、親子互動空間等功能區域。
在重慶,民主村綜合市場引人咖啡店、烤肉店、小酒館等新業態。攤主們為了吸引更多年輕人,也紛紛選擇延長營業時間。
而在江北寸灘街道百年供銷智慧農貿市場,智慧化管理成了“法寶”。在這里,市民可以通過觸摸查詢機,自助查詢菜品信息、農殘檢測、市場攤位分布等。每個商戶還配備了溯源電子秤,與智能化管理系統聯網后,可以通過電子秤打印的收銀小票獲取農產品溯源信息。
這些舉措不僅優化了購物環境,也滿足了年輕人的多元化需求。
菜市場不僅是食物的集散地,更承載著一座城市的飲食文化、地方特色和生活記憶。當年輕人走進菜市場,觸摸到的不僅是新鮮食材,更是一座城市的溫度。
編輯 劉婷婷美編 周子朝32738043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