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的制造業有自身的結構特點、有相應的優勢,希望重慶牢牢抓住科技創新這個“牛鼻子”,揚優勢、補短板,抓當前謀未來,堅定不移、久久為功,奮力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的重要講話
在2025年全國人代會上,一只“桌面機器狗\"成為眾人矚自的焦點。這款名為“哮天\"的機器狗,由兩江新區明月湖國際智能產業科創基地孵化企業恒之未來(重慶)創新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它能夠理解并響應人類指令,一躍成為新晉“頂流”。
作為西部科技創新高地,重慶這座制造重鎮,正以科技創新為強勁驅動力,積極布局機器人產業,梯度培育一批機器人“種子企業”。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為切實推動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托在重慶一貫到底,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在現代化新重慶建設“天場景\"中找準人大履職切入點和發力點,聚焦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等重大戰略重大任務落地落實,不斷強化立法引領、加強監督推動、發揮代表作用,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高質量發展跑出新速度。
跟蹤監督
助力企業科技創新提速
近日,市人天教科文衛委組成調研組,走進博拉網絡股份有限公司。
博拉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執行總裁曹靖分享了企業在科技創新領域的成果與布局。作為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博拉網絡在新能源汽車數字化服務和短視頻+AI兩大業務板塊發展勢頭強勁。2024年,其旗下博拉智算打造的“好易智算”平臺上線,通過整合各地政府建設的算力資源以及各類AI應用軟件開發企業,以算力交易中間平臺模式,為中小企業提供AI應用、算力服務及綜合服務。
憑借科技創新,博拉智算在短短一年內就獲得了重慶市種子基金、兩江新區明月湖種子基金的投資。在政府資金支持與自身數字技術研發優勢的雙重助力下,博拉網絡在智算領域的發展按下“加速鍵”,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數字化運營、企業部署等場景。
這次調研,也是一次跟蹤監督,主要是了解市政府對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意見的研究處理情況。
2024年9月,市六屆人天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聽取了市政府關于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工作情況的報告。
市人大常委會圍繞“政府統籌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強”“企業創新意識不強”“企業以融資增加研發投入難度較大”“創新鏈有待完善”“高水平創新人才引育不足”“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率有待提高\"等方面提出審議意見。
對于審議意見列出的問題清單,市政府照單全收。有關部門表示,將圍繞構建“416\"科技創新布局和\"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深化落實各項整改措施,進一步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加快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為現代化新重慶建設注人新動能。
2024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時指出,重慶制造業基礎較好,科教人才資源豐富,要著力構建以先進制造業為骨干的現代化產業體系。
重慶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立足自身產業基礎,著力打造以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為龍頭的“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快推進建設萬億規模的世界級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當前,科技創新已成為重慶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攻方向,特別是通過強化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深度融合,一大批具有“硬核\"科技的“重慶造”產品問世。
建言獻策
推動科技創新中心建設
在十四屆全國人天三次會議上,科技創新是熱詞之一。重慶代表團提交全團建議,葉請國家層面支持成渝地區加快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建設成渝地區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是國家戰略任務,是黨中央賦予川渝兩地的光榮使命和重天責任。近年來,川渝兩省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在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的大力支持和有力指導下,一體推動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取得重要進展。
代表們建議科技部會同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自然資源部、國家移民局等中央和國家有關部委,支持成渝地區在開展高新技術企業認定、享受減計收入稅收優惠、高技術人才移民、新建概念驗證等平臺用地納人科研用地等先行先試政策試點。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在十四屆全國人天三次會議閉幕后不久,重慶市人大常委會圍繞“科技創新”這一關鍵詞密集展開相關工作。
作為我市科技領域的基礎性、綜合性法規,《重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規定了科技創新的基本理念、工作原則和重要制度,構建起了推動我市科技創新的“四梁八柱”。自2025年3月以來,市人大常委會組成執法檢查組赴部分區縣,重點圍繞政府及有關部門職責落實情況、科技創新支撐引領情況、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有關情況、科技創新承載區建設情況、科技人才引育與激勵情況、財政性資金使用和項目管理情況等方面開展檢查,并召開片區會和企業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
同時,作為川渝首個科技創新領域立法協同項目,《重慶市推進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條例(草案)》的起草工作正有序推進,并結合《重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執法檢查,廣泛征求意見。該條例草案文本緊扣“國家所需、重慶所能”,促進和保障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并對《重慶市科技創新促進條例》在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方面的規定進行細化和錯位銜接。
專題詢問
為先進制造業發展賦能
新質生產力是新的先進生產力,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關鍵一環。新質生產力離不開科技創新。
全國兩會剛落下帷幕,重慶市就迅速召開深入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大會。會議強調,在做實“兩大定位”發揮“三個作用”中找準制造業發展方位,堅持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為主攻方向,突出“四側”協同,推動“四鏈”融合,構建“產業大腦 + 未來工廠\"新模式,久久為功做大做強\"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快打造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推動制造強市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重慶篇章提供有力支撐。
制造業是重慶的立市之本、強市之基。
2024年9月,市六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舉行聯組會議,專題詢問重慶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情況。這是本屆市人大常委會首次開展專題詢問。
專題詢問現場,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圍繞加強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優化營商環境等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中的難點熱點問題,向市經濟信息委、市科技局、市司法局、市人力社保局、市政府口岸物流辦、市發展改革委、市教委等單位負責人發問。詢問人直指問題,被詢問者不回避、坦誠作答,現場氛圍熱烈、真誠、務實。
實際上,市六屆人天一次會議以來,市人天常委會圍繞促進全市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持續用力。
工業設計是創新鏈的起點、價值鏈的源頭,是帶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創新的關鍵力量。
重慶是國家工業設計示范城市,近年來,重慶著眼于進一步擦亮“設計之都\"的名片,始終堅持把工業設計作為提升制造業創新鏈、產業鏈、價值鏈、人才鏈的起點和原動力,為建設國家重要的先進制造業中心賦能添彩。
2024年10月31日,《重慶市工業設計促進條例》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部關于工業設計的地方性法規,是重慶市人天常委會開展創制性立法的一次有益探索。該條例遵循“少而精”“小快靈\"立法思路,從立項、起草、征求意見到市人大常委會兩審后提交表決,用時不到一年。
條例立足重慶實際、堅持問題導向、積極探索創新,以“工業設計”小切口開展地方立法,通過一系列制度設計,提升工業設計賦能全市產業發展的能力,助推老工業基地轉型升級、提質增效,并發揮地方立法的探索性功能,凸顯重慶辨識度。同時,也推動工業設計成為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兩業融合\"的重要聯通基礎,提升重點產業的創新設計能力,為做天做強先進制造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
編輯程果美編伯艷1845046ε@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