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沒有標價,真要標價,不是崇禮就是三亞。
這個冬天,北方中產拖家帶口逐熱而居,在某個遍布星辰的夜晚,高價坐上飛往三亞的經濟艙。各地年輕人火速占領北方雪場,一波炒熱了崇禮的租金,一波振興了長白山撫松縣的經濟。
三亞跟崇禮的不同在于,買了機票,大海是共享的,大雪是跟雪場收費捆綁的。
雪季門票,打響飆價第一炮。
拿北大湖雪場舉例。2020年,淡季門票 200+ ,旺季 400+ 。這個雪季開始,淡季門票直接飆到了600+ ,旺季最高到了 1000+. 0
這還不含雪具租賃、住宿、交通等投入。淺算一下,不考慮交通費,每天滑雪的支出大概在1K左右。發了公積金,也經不起這么造。
這不,去年年初入雪坑的年輕人,這幾個月開始一股腦涌入二手裝備轉轉群,集體拋售“99新”。
據說,這個雪季還活躍在雪場的,只有兩種人,一種是真中產,一種是深譜“窮滑”之道的普人一在意識到燒錢滑雪終究是走不長遠的,今年,“窮滑”就成了雪圈的流量密碼。花最少的錢滑最多的雪,窮滑人,為了彌補沒錢,就要拼命擠時間。
有人借著居家辦公,悄悄在雪場拼房,每天在雪道上勢必滑出性價比,成為雪場最努力的風景線。
有人不分白天黑夜蹲守雪友群,搶別人不要的票根。
有人白天坐班,晚上拼車,雙城奔波,滑價格便宜的夜場……
真正的滑雪發燒友,有條件要滑,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滑。
技術富人和真愛滑雪的窮滑人
“早早就在雪場開板的只有兩類人,富人和貧窮閑人。”2019年開始接觸滑雪的阿花說。
前幾年,滑雪剛風靡的時候,雪場到處都是擺Pose拍照片的網紅,穿各種高奢裝備,比如LV雪鏡,Dior雪服,Chanel雙板…華而不實,純純搶錢。后來,這波浮夸風孵化出了國內首批高奢裝備租賃公司。
今年雪場里高奢品牌明顯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專業組里的價格王者,比如始祖鳥、KJUS、BOGNER等。“我覺得經過這幾年沉淀,能堅持來雪場的有錢人,必定也是技術大神。”



阿花說的這些技術富人,疫情前,通常會在國外度假滑雪,疫情后,他們成了國內各大雪場的常客,順帶振興了某些偏遠縣市的高端酒店行業,讓“吉林省白山市撫松縣松江河鎮長白山度假村”一度成為中國網紅密度最高的地方。
今年雪票價格的陡升,眾籌裝備拍照的網紅都望而卻步了。篩選下來的,除了練活兒的真有錢人,剩下的就是真愛滑雪的窮滑人。比如在崇禮拼房的阿花。
阿花形容自己是貧窮閑人,賺得雖然不多,因為職業自由,所以時間上要比朝九晚五的多一些。
為了省錢,阿花選擇在崇禮拼房。“滑雪前一周,我會在小某書上搖人,求雪搭子的信息特別多,大家的訴求很明確,只要省錢,住上可以將就。訂酒店,一周至少2800,拼房可以租上下鋪,7天大概1000塊,倆人一分便宜到可以忽略不計!”
雪癮多大, 得把家安在雪場?
還有一部分年輕人選擇安家在雪場,除了性價比,更想把有限的時間花在冰刀上。?居家辦公的國企職員BB,早早就在崇禮租了房。開間,有地暖,離雪場500米,6500塊一個雪季。“比住酒店便宜得多。”
住在雪場,BB通常半天滑雪半天工作。“滑雪是個體力活,有氧無氧交叉進行,一直滑也吃不消。”以前,買日票入場,總想滑回本,今年BB買了3000多塊的季卡,時間充裕,滑雪就從輕奢體驗變成了生活方式。?BB雪癮很大,2021年雪季,每個周末奔崇禮,工作日下班驅車倆小時,去京郊滑夜場。擔心被同事發現,只能穿日常點的運動雪服,看起來就像去健身房一樣。“滑雪也是運動,但是在國企總覺得還是要低調些。”
以往,每到雪季,BB總想辭職。“滿腦子都是滑雪,回京上班特別難受。”今年居家辦公結束后,她干脆辭掉了國企的工作,想著先滑個過癮,再去找一份時間上相對自由的工作。?2020年開始接觸滑雪的數據分析師大菠蘿,每年雪季最大的開銷就是交通和住宿。?這個雪季,大菠蘿在崇禮租了一套2萬的兩室一廳,和男友AA。“我們每個周末都來,2晚酒店大概900塊,今年酒店價格波動大,偶爾還會訂不到房,租房既能放裝備,朋友去了也有地方住。”

去年10月開始,崇禮出現一房難求的情況。“有一部分線上辦公的年輕人,還有一群滑了兩三年的愛好者,這個雪季開始有了長期練活的需求。”
大菠蘿屬于后者,朝九晚五,雙城奔波。“工作日瘋狂加班,周五下班開車去雪場,元旦那次為了玩個痛快,我連續加了4天班。”在大菠蘿看來,能每周跨城滑雪的都是狠人,“不管工作日多苦多累,一到雪場,立馬亢奮,滿腦子都是沖沖沖。”
今年,她計劃去一趟新疆追粉雪。“那邊雪場大,更有挑戰性,滑雪的魅力就在這里,設立目標,完成目標,獲得滿足,再繼續。”
“窮滑”如何更持久
對于一般打工人來說,滑雪屬于騎自行車去酒吧,該省省該花花。
BB分享各種“窮滑秘籍”
作為知名“窮滑倡導者”,BB干脆在網上開了賬號教大家如何花最少的錢,滑最長時間的雪。她的省錢邏輯是,可以買貴的,但不能買貴了。“滑雪最重要的還是安全,貴有貴的好,但是沒必要為了貴而貴。”
對BB來說,教練費屬于必要支出。3年前,在崇禮找教練,1對2,400,今年1對2,同樣時長,平日800,節假日 1000+ 。“雖貴但得花,為了安全也為了更快入門,真想練活這反倒節省了成本。”BB說。
南方滑雪愛好者亮,每年都會和家人在雪場滑上一周。2017年,他和妻子請教練,1對2,4小時2100,學會剎車和后刃推坡,考慮到價格決定自學。
“這幾年都是晚上看視頻白天實操,時間有限,盡量多滑。今年我本想找個認識的教練,花個兩三千學點干貨,沒想到人家根本不賣散課,都是10天1個課包,兩三方,分天上,我就算有錢時間也不行啊。”
在亮看來,教練內卷反倒可以把價格打下來。“網紅教練不缺學員,價格虛高,想練活可以在臀部教練里找找技術咖,為了搶學員,價格沒那么夸張。”
在練活上花錢,在其他地方能省則省。BB除了鞋和固定器這種易損耗品必須買新的,其他裝備基本都是挑性價比高的買。
比如雪板可以買二手,不少新人上來就先搞裝備,滑了幾次,興趣沒了就轉手,很適合撿漏。所以新人盡量選離家近的雪場,有了興趣再搞裝備,避免韭菜。還有貼身衣物就選吸汗保暖的,幾十塊搞定一身行頭。功能溢價的速干衣,一般人用不上。
原本把滑雪當成季節限定的消遣,今年亮也有點吃不消了。“一家三口,每人每天成本在1000左右,再加上更新必要裝備,滑一周雪,全家消費,2.5萬起步。”
“上海去哪滑機票都不便宜,以后考慮還去日本,消費差不多的情況下,至少配套措施好,既能滑雪還能度假,這樣一看是不是省錢了?”亮說。
某年雪季,大菠蘿在hublot贊助的纜車上偶遇了幾個神態慵懶的富貴閑人。?其中一位慢聲說:“冬天就得來雪場度個假,滑滑雪才算圓滿,三月就去三亞,買了船和朋友海釣,五月得去沙漠玩越野車…”?“停船費得不少錢吧?”“一年十幾二十萬吧。”?不過兩三年的光景,原本網紅打卡高頻地、中產新貴社交場、富貴閑人度假區的雪場,開始涌入越來越多朝九晚五的打工人。他們打破“窮滑選手只能當分母”的偏見,把時間從海綿里擠出來,經過兩三年的練活兒,在雪場劃出了優美的弧度。雪場就像是飛機艙,也分經濟、商務和頭等位,一種是靠財富區隔開的,一種是靠技術區隔開的。那些體會過真正登頂快感的打工人,喜歡憤憤然地把滑雪形容成“白粉”,不光貴還上癮。但快樂是真快樂啊,“像飛鳥一樣控制方向和速度的感覺,太讓人著迷了。”一位滑雪愛好者告訴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