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基于地域文化認同的根基和文旅融合的背景,針對陜西商洛城市品牌打造過程中的具體問題進行探討。從地域文旅資源挖掘與提煉、城市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構建、城市品牌形象強化與傳播、持續監測與評估四方面進行分析;從生態文化、元素符號和表現形式進行挖掘提煉,研究商洛地域文化與特色,構建具有高辨識度的商洛城市品牌形象,提高城市的核心競爭力,為商洛經濟文化的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文旅融合;城市品牌;識別性構建
Constructing"an"Identifiable"City"Brand"Image"for"Shangluo
in"the"Context"of"Cultural-Tourism"Integration
Yu"Xin
(Shangluo"College,Shangluo"726000,Shanxi)
Abstract:"This"paper"explores"the"construction"of"a"distinctive"city"brand"image"for"Shangluo,Shaanxi"Province,against"the"backdrop"of"cultural-tourism"integration"and"rootednbsp;in"regional"cultural"identity.It"addresses"specific"challenges"encountered"during"the"branding"process"and"conducts"analysis"from"four"key"perspectives:the"excavation"and"refinement"of"regional"cultural"and"tourism"resources,the"establishment"of"a"visual"identity"system,the"enhancement"and"dissemination"of"city"brand"image,and"mechanisms"for"ongoing"monitoring"and"evaluation.Focusing"on"ecological"culture,symbolic"elements,and"modes"of"visual"expression,the"study"investigates"the"unique"cultural"characteristics"of"Shangluo"and"proposes"strategies"for"building"a"highly"recognizable"urban"brand"image.The"aim"is"to"strengthen"the"city’s"core"competitiveness"and"offer"strategic"guidance"for"the"economic"and"cultural"development"of"Shangluo.
Key"words:cultural-tourism"integration;city"branding;identity"construction
當前階段,各級城市正致力于高質量發展,城市建設的風貌呈現出日新月異的變化。在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城市的文化特質也得到了極大的彰顯和放大。“城市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是城市的靈魂”,城市與文化成為不可分割的整體。談論城市經濟發展時忽略文化的重要性顯得空洞無物,而脫離經濟發展背景去討論文化建設則顯得缺乏支撐。只有將地域文化不斷挖掘與呈現,城市文化與城市精神面貌進一步提升與凝練,城市的品牌形象才能被全新塑造,提升其影響力,間接推動城市的經濟發展。
近年來,商洛市政府提出打造“一都四區”的發展目標,即中國康養之都,高質量發展轉型區、生態文明示范區、營商環境最優區、市域治理創新區,這將成為商洛市高質量建設與發展的戰略方向。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地域文化成為滋養城市發展的源泉,城市可持續發展必須深深扎根于地域文化的土壤。地域文化認同的商洛城市品牌形象構建是一個綜合性過程,只有深入挖掘和展現商洛的地域文化特色,挖掘城市文旅資源,從產業植入、業態提升、人文環境、城市標識等多方面展示城市地理、歷史、文化等優勢,形成獨特且具有辨識度的城市品牌形象,才能提高城市競爭力,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
一、文旅資源的挖掘與提煉
(一)歷史文化資源梳理
商洛市位于陜西南部,秦嶺南麓,與湖北、河南兩省毗鄰,享有獨特的地理優勢,是我國兩大河流流域的分水嶺。東鄰河南省靈寶市、盧氏縣、西峽縣、淅川縣,南接湖北省的鄖陽區和鄖西縣。作為南北地理的分界,商洛市地形復雜多樣,擁有壯麗的山脈、廣闊的森林和充足的水資源,這些地理特征為商洛市賦予了豐富的自然資源,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商洛地區還蘊藏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包括金、銀、鐵、煤等,這些資源為當地的工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同時,商洛地區盛產超過兩千種稀有藥材,其種植面積及藥材品質在國內同品類中具有顯著優勢。
商洛地處秦嶺腹地,不僅擁有壯麗的自然風光和豐富的生態資源,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著名的“商於古道”即由此經過。隋唐以后,中國政治經濟中心逐步東移,“商於古道”亦隨之逐漸衰落。商洛,作為秦文化和楚文化交匯的圣地,孕育了豐富的文化遺產,有“商鞅文化”“四皓文化”“道教文化”“戲曲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古村落文化”。此外,這里還保留著諸多名人故居與歷史遺址,例如王柏棟故居、程豫故居以及我國當代著名文學家賈平凹的故居。這些文化資源構成了商洛獨特的歷史底蘊,也是塑造商洛城市品牌形象和文化內涵的核心。
(二)文化旅游現狀呈現
旅游品牌是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宣傳的最佳途徑。商洛在歷史上曾是商貿重鎮,因地理位置優越,成為古代絲綢之路的重要驛站。二十世紀以來,商洛在現代化氣息的濡染下,有著突飛猛進的發展,同時大量保存著遠古的文化遺風,禮俗多樣而復雜,民風淳樸而深厚。作為道教和佛教的重要傳播地,商洛孕育了“倉頡造字遺址”“商山四皓”“商山驛站”等具有深厚歷史底蘊的文化遺跡。這些遺跡為塑造城市品牌形象提供了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資源。
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商洛市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目前,該市擁有“商於古道”、棣花古鎮風景區、天竺山旅游風景區、山陽漫川古鎮風景區、商南金絲大峽谷旅游風景區,以及木王國家森林公園、塔云山旅游風景區、牛背梁國家森林公園、江山風景區等眾多景點。這些景區將自然風光與人文歷史巧妙結合,佛教與道教文化相得益彰。作為秦嶺的瑰寶之地,商洛市還蘊藏著許多未被開發的文化旅游景區,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
二、"城市品牌形象識別體系構建
(一)視覺識別(VI)系統設計
城市品牌形象設計,必然離不開城市視覺識別系統。在構建城市品牌的過程中,通過運用特色的視覺識別(VI)設計來提升城市形象,確保城市標志能夠體現其地域特色和歷史文化,從而有效擴大城市的影響范圍,提升其宣傳效果。例如,在一些旅游小鎮或者民宿標識設計中,可以運用“商”“洛”等關鍵詞作為創意元素,并將其與中國傳統圖案相結合,創造出獨特的且易于辨識的標志;或將商洛民宿品牌與“22℃商洛”相結合,既能體現商洛的康養特色,又易于記憶和傳播。在視覺識別(VI)設計的色彩處理方面,可以選擇藍色為主色調,搭配秦嶺特有的深山綠、秦川藍等色調,展現商洛的自然美景,彰顯“一年中有三百個藍天白云”的“商洛藍”城市品牌;在字體選擇上,可以將古典書法韻味與現代流行的字體樣式相融合,創造出既有古風韻味又不失現代感的設計,賦予字體獨特的風格與變化。
(二)視覺符號的甄選
在城市視覺符號的甄選過程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在地理標識方面,借助商洛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塑造具有標志性的地理標識,例如“秦嶺南麓的璀璨明珠”或“山水之城,魅力商洛”,以彰顯其地理位置的優勢和自然景觀的獨特魅力。在文化符號的挖掘上,可以深入探索商洛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甄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例如商代的青銅器、道教的太極圖以及佛教的蓮花等,將這些元素巧妙地融入到城市品牌形象的設計之中。在產業形象設計方面,應著重強調商洛的綠色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理念,凸顯其在農業、林業和旅游業方面的優勢。以“綠色商洛,生態家園”的主題形象,展示商洛在環保和經濟平衡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在視覺元素提取上,可以選取具有象征意義的視覺符號,例如“秦嶺畫派”的山水畫、洛南的麥稈畫以及藤竹編織工藝品等,或融入歷史文化遺跡和當地民俗藝術等元素,將這些獨特的文化遺產整合到城市品牌形象的設計之中,從而塑造出獨一無二的視覺風格。
(三)城市形象的傳播
在城市形象傳播方面,可以通過多種傳播渠道推廣城市品牌形象。一方面,高調宣揚城市品牌口號,讓“秦嶺最美是商洛”這一富含濃厚地域特色的品牌口號深入人心。通過新興媒體推廣《商洛》《秦嶺情》《江山美》《我在漫川等著你》等原創歌曲,展現商洛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情懷,利用各類藝術作品加深群體傳播記憶;另一方面,在旅游景點、交通樞紐、商業街區等關鍵位置設置城市品牌形象宣傳牌,利用LED屏幕滾動播放城市形象宣傳片;同時,結合線上線下活動,舉辦城市品牌主題展覽和文化節,吸引更廣泛的游客、市民以及投資者參與,提升商洛城市品牌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三、城市品牌形象強化與傳播
(一)舉辦多種類高水平賽事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推進,商洛市地理位置的優越性逐漸凸顯。近年來,商洛市承接了“2018‘森弗杯’中國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2019環秦嶺國際公路自行車賽”“2021‘安森曼杯’中國環秦嶺公路自行車賽”等多種體育賽事,吸引了國內外專業和業余的運動員前來參賽。2024年8月,世界水平最高的沙灘排球國際A類賽事——國際排聯沙灘排球U19世界錦標賽在秦嶺博物館西廣場舉行,有50個國家參與,標志著這座康養之都邁入了承辦國際賽事的行列。商洛市政府按照“辦好世錦賽,提升一座城”的總體思路,聚焦賽事組織、賽事宣傳、賽事招商、場地建設、服務保障等方面,扎實推進賽事籌辦工作。[3]借鑒以上經驗,政府還可以進一步申辦國內外各級各類的賽事活動,積極探索新的刺激消費政策。同時開展城市環境的全域提升和全面提質工作,建設山水園林城市,提升城市知名度,聚焦公眾視野,讓世界在商洛看見美麗中國,達到“以賽興城,以賽惠民”的目的。
(二)開發文創產品和旅游路線
結合商洛地域文化特色,開發一系列具有獨特吸引力的文創產品和經典的旅游路線。一方面,將富有商洛特色的藝術符號融入文旅產業鏈,涵蓋紀念品、文化書籍、明信片等文創產品。商洛文旅可以組織策劃印制地域文化推廣手冊,同時著手于特色小鎮的布局、文化產業園的建設以及農特產品包裝設計,以此塑造商洛文旅品牌的新形象,并促進文旅產業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開發以“秦嶺最美是商洛”為主題的旅游路線,打造“商山洛水一日游”等經典旅游路線,鞏固現有“穿越秦嶺自駕游”“詩意山水浪漫游”“康養之都休閑游”等旅游路線,開發“倉頡小鎮一日游”“金絲大峽谷一日游”“牛背梁景區一日游”等短途旅游路線。通過推廣和銷售文化旅游產品,策劃與調整文化旅游路線,旨在吸引眾多游客前來商洛休閑度假,提高商洛的知名度。這將有助于進一步傳播商洛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品牌形象,促進文化和旅游產業的轉型升級。
(三)鼓勵公眾積極參與互動
政府機構鼓勵市民和游客積極參與城市品牌形象識別體系的構建與傳播。可以通過社交媒體、在線問卷調查、意見征集等方式收集公眾的意見和建議。地方文旅局定期舉辦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節慶活動,如“中國秦嶺生態文化旅游節”“商洛核桃節”“鎮安板栗節”“洛南豆腐宴”等。這些活動旨在展示商洛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民俗風情等,同時促進當地的農特產品的全國性推廣,提升公眾對商洛地域文化的認同感和參與度,進一步促進商洛經濟的繁榮發展。此外,加大惠民工程——“口袋公園”的建設力度,推進“城市在公園里,公園在城市中”的建設目標,提升人民的生活質量,建設宜居、宜游的山水園林城市。
四、持續監測與評估
(一)建立監測與評估機制
城市品牌形象構建是一個持續演進的過程,它不僅需要前期的精心規劃和設計,更需要在實施后進行持續的監測與評估。相關機構可以通過問卷調查、市場調研、實地考察、公眾號投票與留言、數據分析等方式了解群眾對商洛城市品牌形象的認知度和滿意度,評估商洛城市品牌建設成效,分析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根據評估結果進行相應調整。從制度保障、技術支持、人員培訓等方面制定具體、可行的改進計劃,明確責任分配、時間節點和資源需求等。
(二)持續調整和優化
城市品牌形象構建是多維度工程,需要全民參與。相關機構可每半年通過各類檢測與評估機制,在城市品牌形象建設成果基礎上進行評估。如制定相關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確保監測與評估有效運行;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提高數據收集、分析和評估的效率和準確性;對相關人員進行培訓,提升其專業能力和素質,確保監測與評估機制有效實施;建立反饋機制,及時收集反饋數據,根據反饋結果調整行動計劃,實現持續調整和優化,確保商洛城市品牌形象識別體系持續、有效地發揮作用。
五、結論
綜上所述,從文旅融合的視角出發,構建商洛城市品牌形象識別體系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從多個維度和角度出發,進行深入的探索和精細的塑造。針對城市品牌建設,政府部門應當針對性地增強城市文化品牌的構建,完善城市視覺識別系統。通過促進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吸引更多的游客來了解商洛豐富的文化內涵,從而提升城市的綜合發展實力,并進一步弘揚和傳播陜南地區的文化。相關機構和團隊運用創新理念和有效經驗,直面城市文旅品牌形象構建過程中的諸多挑戰,從文旅資源挖掘與提煉、城市視覺形象識別系統構建、城市品牌形象強化與傳播、持續監測與評估四方面進行改進。通過這一系列過程,使商洛城市品牌形象得以全面提升,形成獨特的城市魅力。同時,這一過程也有利于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使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互相促進,實現“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共生”的一體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王婕妤,黨率航.商洛:“一都四區”描繪高質量發展新畫卷[N].陜西日報,20220711.
[2]尚永亮.商洛民俗文化述論[J].長江學術,2007(2):161162.
[3]黨率航,李敏.康養之都邁入國際賽事新征程[N].商洛日報,20240703.
[4]王苗.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研究[D].西安:長安大學,2014.05.
[5]盧怡菲.成都市城市品牌形象設計研究"[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1(4):102103.
[6]徐燕.旅游城市的城市品牌形象設計與傳播[J].湖湘論壇,2014,27(3):8184.
[7]楊欣瑜.商洛市全域旅游發展的鄉村振興響應度評價"[J].湖北農業科學,2022,61(24):261266.
[8]劉龍龍,郭文杰.全域旅游背景下商洛旅游文化品牌建設研究[J].湖北農業科學,2022,61(16):243246.
[9]張妍,任燕妮,劉士博.商洛市文化產業與旅游產業耦合協調發展研究[J].商洛學院學報.2023,37(1):8996.
(責任編輯"吳烏英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