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虛擬仿真技術;母嬰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湘潭技工;品牌建設
Empowering"the"“Xiangtan"Technician”"Brand"through
a"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Based"Training"Model"for"Maternal
and"Infant"Care"Skills:"A"Case"Study"of"Xiangtan"Medical
and"Health"Vocational"College
Zhao"Ru"Zeng"Yani
(Xiangtan"Medical"and"Health"Vocational"College,Xiangtan,411104,Hunan)
Abstract: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integrates"various"advanced"cutting-edge"technologies"to"create"highly"realistic"virtual"environments,enabling"natural"and"efficient"interactive"operations"between"users"and"the"virtual"space,significantly"enhancing"learning"experiences"and"outcomes.Taking"Xiangtan"Medical"and"Health"Vocational"College"as"a"case"study,this"research"conducted"field"investigations"at"the"college"and"several"private"vocational"training"institutions.The"findings"reveal"prominent"issues"in"the"traditional"training"model"for"maternal"and"infant"care"skills"in"Xiangtan"City,including"limited"practical"teaching"resources"and"insufficient"integration"of"industry"and"education,resulting"in"inconsistent"skill"levels"among"trainees.To"address"these"challenges,this"article"proposes"a"new"training"model"based"on"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which"creates"realistic"scenarios"for"trainees"to"practice,overcomes"resource"constraints,and"establishes"standardized"processes"and"assessment"criteria.Furthermore,it"explores"pathways"to"leverage"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to"empower"the"“Xiangtan"Technician”"brand,enhancing"the"quality"of"maternal"and"infant"care"skills"training,shaping"a"distinctive"brand,promoting"industry"development,and"strengthening"the"national"influence"and"competitiveness"of"the"“Xiangtan"Technician”"brand.
Key"words:Virtual"Simulation"Technology;Maternal"and"Infant"Care;Talent"Training"Model;Xiangtan"Technician;Brand"Building"Branding
在國家大力重視職業教育發展的時代浪潮下,一系列重磅政策如《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關于推動現代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相繼落地。這些政策聚焦深化產教融合,致力于培育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推動職業教育邁向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當下,“三孩”政策持續推進,居民健康意識不斷提高,母嬰護理行業朝著專業化、精細化方向發展。然而,《中國母嬰護理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顯示,我國母嬰護理從業人員缺口高達50萬,高端復合型人才更是供不應求。與此同時,傳統母嬰護理人才培養模式弊端盡顯,實踐資源匱乏、產教融合流于形式、師資隊伍能力有待提升等問題突出,已難以契合湘潭市母嬰護理行業高質量發展的迫切需求。在此背景下,探索創新母嬰護理技能人才培養模式迫在眉睫。
湘潭市緊跟政策步伐,積極作為,將“湘潭技工”人才品牌建設作為提升技能人才競爭力、服務地方產業以及促進高質量就業的核心任務全力推進。其中,母嬰護理技能人才培養在“湘潭技工”品牌建設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一)母嬰護理人才培養的現狀
為全面了解湘潭市母嬰護理技能人才培養現狀以及虛擬仿真技術的應用情況,筆者對湘潭市多家民辦職業培訓學校和高職院校展開了問卷調查與實地調研。
1.民辦職業培訓學校的人才培養現狀
湘潭天英職業培訓學校作為地方龍頭機構,該校以“高取證率、高就業率”著稱。在2023年—2024年期間,累計培訓314人,取證率達90%,就業率為86%。其核心優勢在于緊密對接市場需求,將虛擬仿真技術融入崗前培訓,針對月子中心、家政企業的個性化需求,開發出“高端母嬰護理虛擬套餐”。經此培訓的學生平均月薪可達8000元。
對湘潭銀海職業培訓學校的實地調研數據表明,該校培訓規模較小,2023年—2024年共培訓218人,且就業率僅約40%。調研發現,該校教學以理論講授為主,實踐設備匱乏,學生只能通過視頻觀摩護理操作,這使得學生實操能力薄弱,難以通過企業考核。
2.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現狀
本次調研的高職院校主要為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它是湘潭市唯一的醫衛類高職院校。近年來,該校不斷擴大母嬰護理培養規模,在2022年—2024年,培訓人數從20人迅速增長至478人,取證率始終穩定在98%以上。該校建成省內首個“沉浸式母嬰護理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開發了涵蓋孕期護理、產后康復、新生兒疾病預防等12個虛擬項目,實現了“課程實訓—崗前強化—技能競賽”的全流程覆蓋。2024年,該校學生在全國職業院校母嬰護理技能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品牌輻射效應顯著增強。
(二)母嬰護理人才培養存在的主要問題
1.實踐教學資源有限
實地調研顯示,湘潭市僅有23%的培訓機構配備虛擬仿真設備,且這些設備主要集中在高職院校與頭部民辦機構。像銀海職業培訓學校等中小型機構,由于資金投入不足(單套虛擬仿真系統采購成本約50萬~80萬元),依舊依賴“黑板+模型”的傳統教學方式,學生技能熟練度較低。2024年就業數據顯示,未接受虛擬仿真訓練的學生,在月子中心面試中的實操通過率僅為55%,遠低于接受訓練群體的89%。
2.產教融合表層化
盡管湘潭部分學校引入了虛擬仿真技術,但課程設置未能緊密銜接企業崗位需求,存在“學校端課程體系”與“企業端崗位需求”脫節的現象。例如,行業已廣泛應用智能母嬰監測設備(如體溫貼、黃疸檢測儀),但多數培訓課程的虛擬仿真項目并未涵蓋此類設備的操作模塊。此外,校企合作大多停留在“掛牌實訓基地”的表面形式,企業在課程開發、標準制定等方面的參與程度不足,致使虛擬仿真內容無法跟上行業技術更新的速度。
3.師資隊伍“雙師型”能力欠缺
問卷調查結果表明,68%的母嬰護理教師缺乏虛擬仿真技術操作能力,35%的教師沒有接受過企業實踐培訓。部分學校雖購置了虛擬仿真系統,但由于教師無法熟練運用系統的智能評估、數據追蹤等功能,使得設備僅僅充當“演示工具”,未能充分發揮個性化訓練、過程性評價的核心價值。例如,在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早期的虛擬仿真教學中,因教師未利用系統的“錯誤操作自動標記”功能,學生重復犯錯率相較于人工指導僅降低了12%,未達到預期教學效果。
4.品牌建設意識薄弱
“湘潭技工”作為區域職業教育品牌,尚未結合虛擬仿真技術形成獨特的差異化定位。目前,各機構在宣傳時仍主要圍繞“取證率”“就業率”等基礎指標,缺乏對“虛擬仿真賦能高端護理人才”這一特色的品牌宣傳。例如,天英學校經過虛擬仿真培訓的學生已進入一線城市高端家政市場,但該校未能將這一優勢轉化為“湘潭技工”品牌的核心競爭力,導致該區域品牌在全國行業內的辨識度不高。
虛擬仿真技術憑借構建沉浸式、交互式教學環境的特性,為解決這些問題帶來了新契機。通過創設高度逼真的虛擬場景,能讓學員反復練習各類母嬰護理技能,突破實踐教學資源的限制;還能依據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制定標準化的技能培養流程和考核標準,確保人才培養質量。
(一)破解實踐教學資源瓶頸
傳統母嬰護理實訓依賴真實母嬰案例,存在倫理風險高、場景復現難、設備損耗大等問題。虛擬仿真技術可無限次模擬高危護理場景(如早產兒急救、產后大出血應急處理等),解決“高成本、高風險、難實施”的教學痛點。以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其虛擬仿真實訓室可同時容納50名學生進行新生兒窒息復蘇訓練,有效破解了傳統教學模式中實踐教學資源的瓶頸問題。
(二)構建標準化技能培養體系
對湘潭市母嬰護理行業的調研顯示,母嬰護理操作流程普遍存在“一店一標準”現象,導致從業人員技能水平參差不齊。虛擬仿真系統內置國家職業技能標準(如《母嬰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通過動作捕捉技術規范學生操作細節(如抱嬰姿勢的手臂角度、哺乳指導的語言溝通流程等),使技能培訓從“經驗導向”轉向“標準導向”,以構建標準化的技能培訓體系,從而全面提升湘潭市母嬰行業從業人員的技能水平。
(一)模擬重難點教學場景,破解實踐教學資源瓶頸
1.基于虛擬仿真技術,實現重難點教學場景模擬
相關院校和機構應基于虛擬仿真技術,對課程中重要的教學應用場景進行模擬優化,實現對技能人才的分層訓練和精準培養。筆者建議設計和開展“三階段”的模擬訓練:
一是基礎技能模擬。通過AR手套模擬嬰兒撫觸、臍帶護理等單項操作,系統實時反饋壓力值、動作軌跡等數據,確保每項操作達標率超過90%。
二是綜合場景模擬。構建“多并發癥產婦護理”虛擬病房,學生需同時處理產后出血預防、泌乳不足干預、新生兒黃疸監測等任務,培養跨技能協同能力。
三是高危場景模擬。模擬子癇發作、新生兒窒息等高危場景,設置黃金搶救時間倒計時,訓練學生的應急反應速度與決策能力。
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的實踐表明,經過“三階段”訓練的學生,在真實場景中的應急操作失誤率較傳統教學模式降低了67%。
2.創新教學方法,構建標準化的技能培養體系
一是基于虛擬仿真技術,開展沉浸式情景教學,提升學生的母嬰護理水平。利用VR技術創設“家庭化母嬰護理場景”,學生分別扮演母嬰護理員、產婦、家屬等角色,完成包含護理操作、溝通技巧、健康宣教的綜合任務。例如,在“剖宮產產婦居家護理”場景中,學生需同時完成傷口觀察、哺乳指導、家庭矛盾調解(如處理長輩對科學育兒的質疑),系統通過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評估溝通話術的專業性與人文關懷度,引導學生在技術操作中融入情感支持能力。
二是基于虛擬仿真技術,利用數據驅動學生的個性化學習和技能培訓。虛擬仿真系統能實時采集學生的操作數據(如操作時長、錯誤次數、決策路徑等),并通過機器學習算法生成個性化能力圖譜,精準定位薄弱環節(如某學生新生兒包裹操作規范度不足,但溝通能力突出)。
教師可據此調整訓練方案,如對技能薄弱者增加專項虛擬訓練,對綜合能力強者布置“多產婦同時護理”等高難度任務,實現“千人千訓”,以全面提升學生訓練的整體達標率。
(二)強化產教融合,推動“校內+校外”的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
1.建設校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
按照“教學—培訓—競賽”多功能定位,建設校內虛擬仿真實訓基地,配置VR護理工作站、生理指標模擬產婦模型、新生兒智能護理機器人等設備。例如,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的校內基地中設置了“虛擬月子中心”“母嬰健康管理大數據平臺”兩大功能區,前者提供實景化護理操作訓練,后者通過分析虛擬母嬰數據培養健康管理能力,形成“操作技能+健康管理+數據分析”的復合實訓體系。
2.建設校外虛擬仿真實踐基地
與湘潭市婦幼保健院、高端月子中心共建“虛實協同”實訓基地,學生在虛擬系統中完成預案設計后,需在真實場景中驗證方案的可行性。例如,針對“妊娠期糖尿病產婦護理”,學生先在虛擬系統中模擬飲食指導、血糖監測操作,再到醫院產科跟隨真實病例,觀察理論方案與實際護理的差異(如產婦對飲食建議的接受度),形成“虛擬預案—臨床修正—再訓練”的螺旋提升。
(三)強化教師培訓,持續優化師資隊伍建設
1.建立“虛擬—臨床”的雙軌培訓機制
學院教師應每年不少于2個月在醫院或月子中心進行實踐鍛煉,將真實案例轉化為虛擬仿真場景(如將某產后抑郁產婦的干預過程制作成虛擬劇本);同時,定期組織虛擬仿真技術工作坊,邀請企業技術人員培訓系統開發、數據解讀等技能。例如,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通過該機制,使“雙師型”教師占比從45%提升至78%,教師主導開發的“產后康復虛擬訓練模塊”獲得了國家專利。
2.構建“校企協同”教學共同體
聘請行業專家作為虛擬仿真課程的“臨床導師”,參與場景設計、操作標準制定與學生評估。例如,在“新生兒常見疾病護理”虛擬項目中,湘潭市婦幼保健院兒科醫生提供臨床數據支持,確保虛擬病例的癥狀表現、護理方案與真實診療規范一致,避免了“學校訓練標準與醫院操作脫節”的問題。
(一)以技術賦能夯實技能根基,打造“高技能”品牌內核
1.建立“虛擬仿真+實戰認證”雙軌考核體系
湘潭市教育部門應聯合行業協會開發“湘潭技工·母嬰護理虛擬技能認證”,將虛擬仿真操作成績(占60%)與真實場景考核(占40%)結合,認證通過者納入“湘潭技工”人才庫。例如,2025年試點階段,湘潭市首批100名認證學生已獲北上廣深高端家政企業優先錄用資格,平均薪資較普通學生高30%,形成“認證即高薪”的市場認知。
2.打造“賽訓結合”品牌賽事
教育部門可舉辦“湘潭技工杯”母嬰護理虛擬仿真技能大賽,設置“單技能挑戰賽”“綜合場景應急賽”“創新方案設計賽”等賽項,邀請全國職業院校與培訓機構參與,以提高“湘潭技工”品牌的曝光率,提升區域職業教育影響力。
(二)以產教融合創新培養模式,塑造“專業化”品牌形象
1.共建“虛擬產業學院”,培育定制化人才
湘潭各院校應積極聯合湘潭本地母嬰企業(如蓮城月子中心、惠雅健康集團)成立虛擬產業學院,根據企業需求開發“高端月子護理”“涉外母嬰服務”等定向虛擬課程。例如,為對接國際家庭護理需求,開發多語言溝通、跨文化護理虛擬場景,學生畢業即獲企業錄用,形成“招生即招工、上課即上崗”的精準培養模式,以全面提高學生的就業率。
2.輸出“湘潭標準”,構建技術服務生態
依托湘潭醫衛職業技術學院等院校虛擬仿真基地的技術應用和研發成果,將本地化實踐成果轉化為行業標準。如編制《母嬰護理虛擬仿真教學指南》《虛擬護理場景開發技術規范》等,向全國培訓機構提供系統部署、師資培訓、課程輸出等服務,從而使“湘潭技工”從人才輸出品牌升級為“技術+標準”輸出的綜合服務商。
虛擬仿真技術不僅是教學工具的革新,還是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重構的催化劑。在“湘潭技工”品牌建設中,通過虛擬仿真技術破解傳統培養模式的痛點,構建“技術賦能技能、標準引領培養、產教融合創新”的立體化體系,既能提升母嬰護理人才的核心競爭力,又能形成區別于其他區域的品牌辨識度。未來,需進一步深化虛擬仿真技術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的融合,建立“動態感知行業需求—智能生成培養方案—精準評估培養效果”的智慧化體系,讓“湘潭技工”成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與區域品牌建設協同發展的標桿。
參考文獻:
[1]教育部.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指南(2023)[Z].北京:教育部辦公廳,2023.
[2]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母嬰護理員國家職業技能標準(2021年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21.
[3]徐國慶.職業教育課程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20.
[4]李芒,鐘柏昌.虛擬仿真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現狀與趨勢[J].中國電化教育,2022(5):18.
[5]湘潭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湘潭市“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Z].湘潭:湘潭市人民政府,2021.
[6]王琦,陳娟.產教融合視域下虛擬仿真實訓基地建設路徑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3(14):7883.
[7]艾瑞咨詢.中國母嬰護理行業發展白皮書(2024)[R].上海:艾瑞咨詢,2024.
(責任編輯"魏煒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