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底,走進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運營調度中心,大屏幕上一串串跳動的數字映入眼簾。在這里,管理者可實時查詢沿線各地鐵路、港口等信息,對沿線省(區、市)的貨源、船期等進行調配,實現資源優化配置。
數字背后,一張連接全球的巨大網絡正鋪展開來,以“13+2”機制為基礎,重慶市與廣西壯族自治區合作牽頭,會同沿線省(區、市)建立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并成立重慶、貴州、甘肅、寧夏、新疆、湖南等區域子公司,按照“統一品牌、統一規則、統一運作”原則推進通道建設。
滾滾長江水,連起兩地情。
作為最早加入西部陸海新通道省際合作機制的地區,貴州與重慶同處西南地區,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重要節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新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通江達海的重要地位和戰略支撐作用。
以數字化為例,依托陸海新通道運營有限公司建設的“陸海鏈”數字提單平臺,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創新推出“一單制”服務模式。公司負責人鄭俊杰表示,“一單制”可依托西部陸海新通道海內外倉庫、堆場、站點、干線運輸等物流網絡體系,優化組織運輸,也可減少客戶與多個主體對接的繁瑣步驟,避免多次換單產生額外成本。
在此之后,陸海新通道運營貴州有限公司首單凍品業務,成功落地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冷庫。鄭俊杰表示,未來將圍繞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無水港,推動茶葉、辣椒、竹筍等本土優質農產品拓寬銷路,引入優質水產品、水果、肉類等商品穩定供應本土市場,打造一個“全鏈條、多種類、現代化”的冷鏈產業體系,助力黔貨出山,優品入黔。
沿著這條新通道,更多要素資源在兩地有效流動,帶動更多新產業拔節生長。
今年4月,西部陸海新通道“氫走廊”渝黔桂干線在渝貫通首發。一條橫跨三省、全長超千公里的綠色動脈,正一路向南打開西部陸海新通道新格局。
這條重慶至廣西的氫能干線,可與廣西欽州港海運無縫銜接,實現“公路+海運”綠色聯運,可有效帶動重慶、貴州、廣西及周邊地區加快打造中短途氫能物流應用場景,是我國氫能產業發展邁出的重要一步。
2024年底,烏江三級航道建設工程啟動,工程有望將通航標準從500噸級提升至1000噸級,未來從貴州遵義烏江渡至重慶酉陽龔灘431公里航道將實現更大規模、更低成本的運輸。
“相近地緣,讓重慶與貴州天然相親。”陸海新通道重慶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吳江云說,未來,重慶與貴州除了物流上的合作,還將按照兩地資源稟賦和比較優勢,以發展通道經濟為導向,建立沿通道的產業上下游聯系,培育通道增量貨源,共同促進西部地區進一步開放融合發展。
如今,這條跨越山海的黃金通道,改變了曾經西部地區大多貨物出海“一江春水向東流”的窘迫,連接我國西部地區多個省市和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成為區域協作與國際合作的重要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