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應用于社區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9例)和觀察組(51例)。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干預,觀察組給予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比較兩組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血紅蛋白(HbA1c)]、血壓[收縮壓(SBP)、舒張壓(DBP)、平均動脈壓(MAP)]及生活質量[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Ⅰ-74)]。結果 觀察組干預后FPG、2 h PG、HbA1c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BP、DBP、MAP均低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有利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維持良好的血糖、血壓狀態,使其保持積極的心態,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糖尿病;高血壓;空腹血糖;敘事護理;康復
據報道,全球成年糖尿病患者高達4.25億人,且發病率仍持續攀升[1]。糖尿病臨床表現為多尿、多食、多飲、體重減輕,且容易合并高血壓,隨著病情進展,還可能引發嚴重的代謝紊亂及多組織器官病變[2]。為了保證血糖、血壓控制效果,臨床在給予患者積極治療的同時,還需配合有效的康復干預[3]。隨著人文實踐精神在醫學領域的落實,敘事護理與傳統康復干預相結合在護理領域脫穎而出[4]。王光琳等[5]研究表明,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對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心理健康、自我管理行為具有積極意義。鑒于此,本研究旨在進一步探討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應用于社區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1月~2022年1月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治的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對照組(49例)和觀察組(51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備可比性。見表1。
納入標準:符合《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6]中糖尿病診斷標準;符合《高血壓病治未病干預指南》[7]中高血壓癥診斷標準;臨床檔案完整;患者配合度高,可穩定接受康復干預;簽署知情同意書并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臟器病變;存在精神類疾病;存在傳染疾病;近期做過大型手術。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干預
給予患者用藥指導,指導其遵醫囑正確服用藥物或注射胰島素。密切觀察病情,加強健康宣教,定期組織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座談會,幫助患者正確認識疾病,增強健康意識。指導患者合理控制飲食,調整飲食結構,適度運動。告知患者定期復查,及時更新、完善患者病歷資料。
1.2.2 觀察組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
(1)成立敘事護理小組:由糖尿病專科醫生、心理科醫生以及護理人員組成護理小組,組員須掌握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康復相關知識、敘事醫學理念、傾聽能力及敘事技巧等。
(2)敘事護理:收集患者性格、興趣愛好、生活習慣等信息,選擇利于患者調整心態、主動管理健康的敘事內容,制定個性化干預方案,選擇患者接受度高的溝通方式及溝通內容,鼓勵家屬參與,提高患者及家屬對疾病的自我管控能力。小組成員在具有一定私密性的診療場所每周與患者進行1~3次交談,注重保護患者隱私,消除其顧慮,以開放式話題引導患者敘事,表達內心需求及困擾。了解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針對性制作疾病簡介手冊,定期通過微信推送疾病相關知識。了解患者心理狀態,避免患者出現消極情緒,可介紹其他病情控制良好的病例,幫助患者樹立治療信心;鼓勵家屬從家庭角度給予患者精神支持,使其能夠正視疾病、調整心態。定期通過微信、電話隨訪,了解患者血糖、血壓控制情況以及心理狀態,動態調整干預方案。
兩組均隨訪3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血糖指標:干預前后,抽取患者空腹外周靜脈血3 mL,離心取上層清液,檢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2)比較兩組血壓:干預前后,于07:00、11:00、16:00、21:00測量患者靜息20 min后的收縮壓(SBP)和舒張壓(DBP),計算平均動脈壓(MAP)。(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干預前后,采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Ⅰ-74)[8]評估患者生活質量,總分100分,包括角色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和社會功能4個維度,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數據處理采用SPSS25.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血糖指標比較
兩組干預前FPG、2 h PG、HbA1c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FPG、2 h PG、HbA1c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2 兩組血壓比較
兩組干預前SBP、DBP、MAP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SBP、DBP、MAP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前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3討論
糖尿病合并高血壓在臨床較為常見,兩者相互影響,可增加心腦血管事件發生風險[9]。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程長,患者需長期服藥,易影響治療依從性,導致自我護理能力下降,不利于血糖、血壓穩定,進而使病情進展,引發一系列并發癥[10~11]。因此,如何提高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和治療依從性,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干預后FPG、2 h PG、HbA1c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SBP、DBP、MAP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
(P<0.05)。說明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可以有效控制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血糖、血壓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敘事護理可以通過了解患者故事、共情及反饋為其提供有“溫度”的護理服務,使患者了解不利于病情控制的行為方式,糾正患者對疾病的錯誤認知,基于患者日常習慣及個人性格針對性提出干預方案,從而提高患者執行力和接受度,調節患者心理狀態,更好地控制病情。糖尿病合并高血壓病程較長,部分患者治療依從性差。定期隨訪可使患者持續接受護理服務,也利于護理小組成員及時了解患者心理狀態,針對負性情緒及時給予疏導,從日常生活、心理健康等方面給予患者康復指導,同時,引導患者家屬參與日常護理,幫助其營造良好的家庭氛圍,從而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保障血糖、血壓控制穩定。
綜上所述,基于敘事護理的康復干預有利于糖尿病合并高血壓患者維持良好的血糖、血壓狀態,使其保持積極的心態,進而提高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關蘭竹,王桂平,李齊偉.正向反饋式心理護理對老年Ⅱ型糖尿病伴高血壓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心理狀態的影響[J].
心理月刊,2024,19(23):181-183.
[2]李藹琪,夏惠,孫桂菊.低血糖生成指數飲食在2型糖尿病營養管理中的研究進展及應用現狀[J].食品科學,
2024,45(11):343-350.
[3]王健,王培忠,宋怡.優質化護理結合針對性系統干預對高血壓合并糖尿病患者血壓、生活能力及并發癥預防的效果[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4,43(5):803-806.
[4]張靖,孫茵.重癥糖尿病護理的決策誤區與討論[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06,22(33):13.
[5]王光琳,賀艷琴,張福仙,等.敘事護理在2型糖尿病患者門診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0,20(12):904-908.
[6]國家老年醫學中心,中華醫學會老年醫學分會,中國老年保健協會糖尿病專業委員會.中國老年糖尿病診療指南(2024版)[J].中華糖尿病雜志,2024,16(2):147-189.
[7]《高血壓病治未病干預指南》編寫組,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高血壓病治未病干預指南[J].北京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46(8):1063-1075.
[8]王振中,尹學珺,楊京松,等.高血壓、糖尿病照護級聯效應促進與阻礙因素的定性研究[J].中華預防醫學雜志,2024,58(5):615-621.
[9]葉婷婷,邵英,余彬,等.老年人不健康生活方式與高血壓、糖尿病和血脂異常的關聯研究[J].中華流行病學雜志,2024,45(3):385-392.
[10]田清艷,馮婷,張森茹,等.五步式敘事護理對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負性情緒的影響研究[J].承德醫學院學報,2024,41(6):496-499.
[11]張曉慧,李珊珊,范麗軍,等.敘事護理在糖尿病患者健康宣教中的應用及對患者自護能力、治療依從性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3,34(8):100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