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頜面是人體極為重要的一個部位,其作用是語言表達、咀嚼等。頜面外傷主要是指發生在頜面部的軟組織損傷及骨折。其中,軟組織損傷包含切割傷、鈍挫傷、刺傷等;骨折包含顴弓骨折、鼻骨骨折、上頜骨骨折等,通常是因爆炸損傷、暴力撞擊等原因導致的。
頜面外傷的表現
(1)出血:頜面部有著極為豐富的血管,主要癥狀是局部出血。
(2)呼吸道不暢:受傷之后因組織有水腫、舌后墜、分泌物堵塞等原因,會導致患者出現呼吸道出現不暢的情況,嚴重時會窒息。
(3)感染:頜面部包含多個腔竇,極易引起感染,表現為語言不清、鼻塞、進食困難等情況。
(4)神經損傷:損傷面神經會導致患側壁唇溝變淺、不能閉眼等,腮腺受傷會引發涎瘺。
(5)其他癥狀:出血量過多或者有顱底損傷時,會有休克、昏迷、血壓下降等癥狀。
頜面外傷特點
(1)顱腦損傷:顏面骨骼與顱骨緊挨在一起,很多頜面外傷患者伴有顱腦損傷,如顱底骨折、腦震蕩、顱內水腫等。
(2)窒息:口腔頜面部處于呼吸道上端,受傷之后由于軟組織損傷、分泌物堵塞等會引起窒息。
(3)感染:由于竇腔中有著大量細菌,受傷之后創口與腔竇是相通的,增加了感染發生風險。
(4)大出血:頜面部皮下組織比較疏松,筋膜間隙較多,受傷之后很容易形成組織內血腫。
(5)功能障礙與顏面部畸形:功能障礙與顏面部畸形對患者身心造成了很大影響。
頜面外傷護理措施
重點護理
(1)窒息:這是頜面外傷最嚴重的問題,在救治過程中需要重點觀察。一旦發現患者有鼻翼翕動、煩躁不安、口唇發紺等癥狀時,首先考慮窒息,并立即清除患者口腔內分泌物、異物,牽出后墜的舌,將下墜的上頜骨塊吊起來,必要時進行氣管切開術。
(2)預防失血性休克:口腔頜面的血管、淋巴管豐富,受傷之后很容易出血,尤其是頜內動脈損傷,止血難度比較大,患者會出現出血性休克。因此,在護理時要按照受傷部位、損傷性質,觀察患者的出血狀況,不僅要有效止血,更要補充血容量。值得注意的是,在補充液體時控制好速度,避免加重腦水腫。
(3)觀察病情:觀察患者神志和瞳孔變化,以及耳鼻中是否流出清亮液體或者血液。一旦發現有清亮液體或者血液流出,很有可能是腦脊液外漏,要高度懷疑合并腦外傷,并及時告知醫生。
心理護理
頜面外傷的發生比較突然,再加上受傷之后面部出血、頜骨骨折、容貌改變、張口受限等,患者存在焦慮、恐懼、擔憂等心理問題。因此,要及時做好心理護理。例如:通過宣教的方式傳授相關疾病的知識,提高患者的認知程度;耐心回答患者提出的問題,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信心;當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遇到困難時,要積極幫助解決;做患者忠實聽眾,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幫助其正確宣泄不良情緒;站在患者角度考慮問題,以真摯的態度面對患者,獲取其信任;鼓勵家屬多關心、安慰患者,使其有安全感。
創面護理
由于頜面部的腔竇中極易存在致病菌,與創面相通之后感染風險很大,所以要及時對與創口相通的腔竇進行清理,之后作閉合處理,預防感染。加強創面處理,確保創面清潔程度及干燥程度,使用碘伏擦拭,減少感染概率。及時處理滲血或膿液創口,用生理鹽水進行徹底沖洗,然后用藥包扎,定時換藥,預防感染。
口腔護理
使用0.02%呋喃西林液進行口腔清潔,每天2次,進食后漱口,確保口腔清潔。頜間結扎、張口受限患者使用20 mL注射器抽吸漱口液反復加壓沖洗,直至口腔干凈;或者含漱3~5 min,然后使用吸引器吸出來。
飲食護理
因頜面外傷患者張口受到很大限制,再加上面部傷口疼痛等原因,導致不能咀嚼食物,所以需通過鼻飼提供高熱量、高蛋白質、維生素豐富的食物,間隔為2 h一次,提高機體修復能力。鼻飼5~7 d后,改為使用橡皮管吮吸食物,促進吞咽功能恢復,期間控制好吮吸速度。
針對不能吮吸的患者,將皮管通過缺牙部位或者磨牙間隙進入口腔,沿著患者吞咽節奏慢慢喂食,避免發生嗆咳。頜面部腫脹明顯且不能吸吮患者,使用注射器注入法或者把流食注入到液體瓶中,把輸液管的一端插到瓶中,另外一端放到患者口腔中,讓患者自己調節流速。鼻飼需少量、多次進行,當患者適應之后逐漸增加鼻飼量。餐具使用前后要消毒。
疼痛護理
不同患者對疼痛的耐受力與表達方式不同,所以要多傾聽患者主訴,并予以理解和尊重,禁止當著患者面討論病情。
醫務人員應以通俗易懂語言向患者解釋引起疼痛原因,并通過藥物、物理療法等減輕疼痛。用親切、和藹的態度對待患者,滿足其提出的合理需求。評估其疼痛程度、時間等,并根據評估結果調整護理方案。
用藥護理
向患者解釋藥物的作用、用法等,讓患者對藥物有正確認知,減輕對藥物的恐懼感。用藥后觀察患者變化,避免出現比較嚴重的藥物副作用。向患者解釋藥物副作用的引起原因與處理措施,使其做好心理建設。在患者出現抵觸用藥的情況時,做好溝通及解釋,使其意識到用藥重要性,提高用藥依從性。
健康宣教
向患者和家屬講解關于疾病知識,耐心回答其提出的問題,糾正錯誤認知。叮囑患者做好口腔清潔,養成早晚刷牙、飯后漱口的好習慣;指導患者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學會控制、調節不良情緒;養成日常堅持鍛煉的好習慣;告知患者不要碰撞、壓迫、手捏頜面部,在洗臉時使用棉質毛巾輕輕擦拭,盡量不碰觸骨折部位;囑咐患者定期回院復查,及時了解恢復狀況。
康復護理
由于口腔頜面部的血運極為豐富、有著很強的組織愈合能力,適當進行功能鍛煉不僅能促進骨折愈合,還可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臨床需根據不同的骨折類型進行康復指導,具體如下。
單純下頜骨骨折內固定術患者在術后第2天就可以開始做下頜咀嚼運動;髁狀突骨折內固定術患者在術后1周時進行功能鍛煉;頜間結扎患者在2~3周時拆除牙弓夾板之后進行功能鍛煉,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直到開口度達到食指、中指與無名指三橫指寬度。值得注意的是,鍛煉初期時肌肉與關節會有痛感,患者需要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