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F49;D922.29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5)11-0120-04
Research on the Competitive Effects of Data-Driven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Xing RuiLin1Liu He1Hu Xiaowei1,2 (1.SchoolofLaw;2.XinjiangSocialGovernanceandDevelopmentResearchCenter,YiliNormalUniversityYining835000)
Abstract: Underthevigorous developmentofthedigital economy,data-driven mergersandacquisitions havebecome keypathsand commonpracticesforplatforstocapturemarketsandsecuredominantpositions.Fromtheperspectiveofpositivecompeitiveefcts,such mergersandacquisitionsconsolidatethedatabaseiformationfaciliateconomiesofscale,jointlyunlockhevalueofdatasets,and generatesortiovaoctsFroteprspectieofgatieompitiets,yeateakettyaiesrgeon consumerprivacy,andultimatelyhinderenterpriseinovationanddevelopmentinthelongrun.Data-drivenmergersandacquisitinssig nificantlyprooteteconomicpeformancegowthofplatfoenterprses,butteirfectseibitimelagsandlongtecoegence. Theefectsareoreproouncedintransactioalplatfors,intraindustryergersandacqusitios,igfrequecymrgersadaqsitions,high-equityegersandacqusitiosndossdermergersadacqusitios,eingweakrirossndustrygersndc quisitions,andisicantinoasacoalplatfos,lofreqencymergesandacqsitios,lowquitymergersandacqsiios, and domestic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Keywords:data-driven mergersand acquisitions;positive competitive efects;negative competitive effects
2023年10月13日,游戲行業史上迄今最大規模的交易——微軟并購動視暴雪落下帷幕,這場歷經近20個月的并購案,再次引發了各國對數據驅動型并購的思考和應對。數據驅動型并購作為一種新型并購模式,具有交易成本低、資源配置效率高等優勢,但也有提高市場壁壘、損害市場競爭等弊端,鑒于此,其出現和發展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高度關注。
應對數據驅動型并購,國內外均采取了相應的舉措。2020年1月,德國公布了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數字經濟反壟斷法——《反限制競爭法》的第十修正案,2021年1月該草案獲得聯邦議會正式通過[1]。2020年10月,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公布了《數字市場競爭調查報告》,提出對數字巨頭并購進行特殊規制。我國2022年6月24日新修訂的《反壟斷法》第九條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利用數據和算法從事壟斷行為。從近年來國內外的舉措看,基本上對數據驅動型并購普遍采取包容審慎的態度。分析數據驅動型并購在市場競爭過程中產生的正、負向競爭效應,可以為推動國家決策機構有效應對提供有益參考。
一、數據驅動并購發展概況
(一)數據要素市場的形成與競爭
伴隨著數字經濟的蓬勃發展,數據成為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和企業競相爭奪的資源高地。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首次將“數據”明確作為第七大生產要素,自此我國數據要素步入高速發展階段[2]
1.數據要素市場的形成
數據要素市場是指將尚未完全由市場配置的數據要素轉向由市場配置的過程,最終目的是形成以市場為根本調配模式的機制,實現數據流動的價值或者數據在流動中產生價值[3]。數據作為生產要素首次提出是在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上,會議公報要求“健全數據與勞動、資本、土地、知識、技術、管理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2021年3月1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4提出,要發展數據要素市場,激活數據要素潛力,建立健全數據要素市場規則。2022年3月25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指出數據要素是數字經濟深化發展的核心引擎,要求到2025年初步建立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并對充分發揮數據要素價值作出部署[5]。2022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了《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首次從生產要素高度對數據進行了價值詮釋,并且從基礎制度角度對發揮數據要素作用進行部署。2023年3月,根據《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組建國家數據局,同年10月25日,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成立,負責協調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統籌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發利用,以及統籌推進數字中國、數字經濟、數字社會規劃和建設等。
2.數據要素市場的競爭
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生產要素,數據在市場的資源配置中發揮著基礎性作用。基于數據要素的重要作用,跨行業、跨領域的數據競爭已成為數字經濟形態的普遍模式,數據要素市場的競爭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爭奪數據資源。數據是數據要素市場的核心資源,因此在市場競爭中,數據資源成為企業爭相追逐的重要資源,企業會采取與數據提供方建立合作關系、通過并購或投資等方式獲取更多的數據資源。二是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在數據要素市場中,技術創新是獲取競爭優勢的關鍵。各大企業紛紛加大研發投入,推動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技術在數據處理和分析領域的應用。三是提升數據質量與服務水平。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是決定企業在數據要素市場中競爭力的關鍵因素。企業需要提供高質量的數據產品和服務,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四是創新商業模式。隨著數據要素市場的發展,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競爭的重要方面。企業需要探索新的商業模式,以適應市場的變化尤其是客戶需求的變化,包括開展定制化服務、構建數據生態系統、推動數據交易等。
(二)數據驅動型并購特點
1.并購對象多為初創企業
根據《福爾曼報告》,2001—2021年期間GAFAM(Google、Amazon、Facebook、Apple、Microsoft)進行的400多次并購,因并購規模較小而未達到并購審查標準的占多數。因在并購過程中經營者集中審查的標準是營業額標準,而初創型企業因在平臺成立初期,為獲取支撐平臺的流量,往往會采用“免費定價”的模式聚集數據信息,如此必然造成營業額較少,使得并購基本上均因未達到經營者集中審查標準而通過,如滴滴與優步中國(Uber)并購一案即是如此。總體上在與數字巨頭企業競爭的過程中,初創企業處于絕對的弱勢地位,故在實際中甚至有部分初創企業成立的初衷是等待巨頭企業并購。
2.以數據及數據產品或服務作為并購考量要素
數據作為新型生產要素成為并購主體實施并購關注的核心要素。數據是驅動數據驅動型企業發展的力量源泉,故此類企業并購的根本目的是獲取數據資源,擴充數據容量。通過以生產要素為驅動力的數據驅動型并購,并購主體可獲取并購對象的數據資源,進而通過整合、優化,提高并購主體的服務質量和效益,實現企業的良性發展。
3.以縱向并購或混合并購為主
數據驅動型企業在實施并購時會考量整個業務發展過程中的連貫性和承繼性,著眼產業發展鏈實施縱向并購或混合并購,以此整合資源優勢、擴充產業鏈、豐富業務范圍,實現用戶鎖定。數據驅動型并購的主體間普遍具有生產鏈上的銜接性或具有并購企業進入新領域的互補性,通過并購能夠實現阻斷競爭對手獲取上下游數據的路徑,抑或是為自家企業進入新發展領域提供便捷路徑。
二、數據驅動型并購的正向競爭效應
(一)易于形成規模經濟,擴大消費者福利
數據驅動型企業處于雙邊或者多邊市場,受到不同用戶群體之間的相互影響,兩者的相互促進則會引發交叉網絡效應,從而使相關消費者受益,受此網絡雙邊效應的影響,在數據流量的驅動下,平臺企業傾向于發展并購。一是增加市場集中度、形成規模經濟。在交叉網絡外部效應的影響下,業績越好的企業發展勢頭越強勁,越能收集到用戶信息數據,并運用算法技術對用戶信息進行整合、分析,從而實現自身的優化和升級,從而形成寡頭壟斷,造成高市場集中度,進而形成規模經濟,提高企業效益。二是提高服務效率、使消費者受益。受交叉網絡外部效應的影響,企業對收集的大量數據信息進行分析,從而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在此基礎上,企業根據用戶需求精準提供服務,提高了服務的效率。
(二)促使經營者挖掘數據“財富”,提高經濟效率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發揮著原料的重要功能,對于數據的收集和挖掘愈發重要。數據驅動型企業以數據為中心,運用算法對數據進行高效處理,轉化成為企業生產力,提升產品或服務的質量,增強企業競爭力。為獲取用戶數據信息,很多初創企業會制定“低價策略”,甚至“零價策略”,由此積累并形成用戶數據池。為實現短期內獲取大量數據,經營者傾向于通過并購控制一定規模的企業,以此快速擴張經營規模,整合資源,實現便捷高效、低風險、低成本,取得更高的經濟效益。
(三)增強平臺企業市場競爭力,促進創新發展
數據驅動型并購有利于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應對數字市場中的競爭壓力。一方面,數字經濟領域更新迭代速度快,致使數據驅動型企業面臨著持續的競爭壓力;另一方面,數字經濟領域平臺具有顯著的跨界競爭特點,平臺企業既要面對同一相關市場的競爭壓力,又要面對試圖跨界發展的其他行業的經營者。數據驅動型企業若想保持競爭優勢,掌握某些特定數據或者關鍵技術是必由之路,為避免被競爭對手通過創新而彎道超車,占有一定市場份額且發展潛力大的初創企業成為并購的首選。在數據和技術的支持下,數據驅動型企業對用戶進行精準畫像、對市場進行精準分析,從而提升產品效能、增加創新效率以維持其競爭優勢。
三、數據驅動型并購的負向競爭效應
數據驅動型并購中,數據聚集給并購主體帶來數據優勢地位,為維持乃至增強數據優勢地位,并購主體可能會采取反競爭策略,進而引發競爭負效應,主要表現在遏制創新主體發展,減弱行業創新壓力;提高市場進入壁壘,減弱市場競爭力;降低個人數據保護力度,侵害用戶隱私。
(一)遏制創新主體發展,減輕行業創新壓力
熊彼特的創新理論認為生產要素的新組合會使企業實現創新,進而推動企業發展,但從長期來看,數據驅動型并購具有抑制企業發展創新的因素。數據驅動型并購抑制創新具體表現在,數據封鎖會增加企業創新成本,數據驅動型并購會引發創新轉移效應。企業合并后會減弱創新的意愿,進而抑制創新。競爭壓力往往會給企業帶來被動型創新動力,數據驅動型并購的目的有時是消滅潛在競爭對手,即“扼殺式并購”。《數字市場競爭狀況調查報告》顯示,某些數字巨頭以扼殺潛在的競爭對手、獨占數據信息為目的,時刻緊盯數字經濟市場初創企業中的潛力股,市場競爭對手的減少會引發上文所論述的創新轉移效應。
(二)提高市場進入壁壘,削弱市場競爭力
數據驅動型并購在給并購企業帶來競爭優勢地位的同時,也會提高相關市場的進入壁壘,提升競爭對手尤其是中小企業進入市場的壁壘,損害市場競爭。數據驅動型并購的競爭損害影響缺乏評估標準,競爭損害程度難以量化。在市場競爭中,由于經濟學中存在的沉沒成本和網絡產品中慣常的零價服務,潛在競爭者若非具有雄厚的資本作為支撐,無法在發展初期通過高額的價格補貼占據用戶數據,就算具有創新優勢,在市場競爭中亦無法與在位企業進行抗衡。例如拼多多在創業初期就采用注冊免費領禮品等方式來增加用戶黏性,以達到占有用戶信息的目的。
(三)減弱個人數據保護力度,侵害用戶隱私
數字經濟的發展讓個人信息和數據不再屬于私人,數據是個人信息的載體,個人隱私與數據密切相關。數據驅動型并購存在單方收集用戶數據(即未經用戶同意)過度收集用戶數據和用戶對個人數據無法控制的風險。首先,并購主體完成并購后,在相關市場上占據一定的優勢地位,其面臨的競爭壓力和外在約束力相應減弱,且網絡平臺企業本就具有個人信息和個人數據風險性高的特點,用戶可以“零價”獲取數據資源和享受服務,但這種“零價”是以“貢獻”個人隱私數據為代價的。其次,數據驅動型并購發生后,平臺在用戶數據信息獲取方面存在更強烈的需求動機,且并購會增強平臺獲取數據信息的能力,在這過程中具有超出用戶授權范圍和本平臺實際提供功用的可能性,進而侵害用戶隱私。對此,我國《數據安全法》第三十二條、《個人信息保護法》第六條和歐盟GDPR均有相關立法規定,要求平臺在進行個人數據收集和運用時需范圍最小、使用必要且相關。
四、結語
數據驅動型并購會促進形成規模經濟、擴大消費者福利,促使經營者挖掘數據“財富”、提高經濟效率,增強平臺企業的市場競爭力,短期具有促進創新效率的顯著優勢,但其負向競爭效應亦具有不容忽視的顯著性。如何有效發揮數據驅動型并購的正向競爭效應,規避其不利于平臺經濟健康發展的方面,有待學者進行深人研究。鑒于此,可從反壟斷法視角調整數據驅動型并購的申報標準、從個人信息保護法加強用戶信息保護、從數據安全信息保護法增強數據安全監管,構建全方位的監管規制體系,引導數據驅動型并購健康發展,助力數字經濟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翟巍.從“經典反壟斷法”向“反壟斷監管法”的范式轉換:德國《反限制競爭法》第十一次修訂評析[J].競爭法律與政策評論,2023(0):45-60.
[2]艾龍.數據要素市場背景下的數據安全協同治理體系[J].
數字經濟,2023(7):74-78.
[3]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推動數據高效流通促進數據要素市場高質量發展[EB/OL].(2022-12-20)[2024-11-06].https://www. ndrc. gov. cn/xxgk/jd/jd/202212/t20221219_1343662.html.
[4]中國政府網.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EB/OL].(2021-03-13)[2024-03-01].https://www.gov.cn/xinwen/2021-03/13/content_5592681.htm.
[5]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EB/OL].(2022-03-25)[2024-03-01].https://www. ndrc. gov.cn/fggz/fzzlgh/gjjzxgh/202203/t20220325_1320207_ext.html.
[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EB/OL].(2022-12-02)[2024-03-01].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23/content_5736707.htm.
作者簡介:邢瑞琳(1998—),女,漢族,山東濱州人,單位為伊犁師范大學法學院,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劉賀(1991一),女,漢族,山西運城人,伊犁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民商法。
通信作者:胡曉偉(1990—),男,漢族,河南洛陽人,伊犁師范大學法學院講師,伊犁師范大學新疆社會治理與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經濟法學。
(責任編輯:王寶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