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油777;生育表現;栽培技術;田間管理
中圖分類號 S56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12-0027-04
DOI號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2.007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an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Fangyou 777 in the Chaohu region
LIU Xuting
Chaohu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Extension Center, Chaohu 238Ooo,China)
AbstractFangyou 777 is a semi winter type,chemical hybridization-induced Brassica napus hybrid cultivar developed by crossing thefemale parent Z11 with the male parent Y4.Its growth performance and cultivationtechniques were evaluated basedon field trials in Chaohu,Anhui Province.The cultivardemonstrated excellentagronomic traits with a growth period of 225 days,1 000-seed weight of 4.72g 。and oil content of 46.22% . It showed strong lodging resistance and high yield potential,achieving 3372.O kg/hm2 in core demonstration areas.Keycultivation techniques include:selecting well-drained,sunny fields withsoil pH6.5-7.5and deepplowing(15-20cm);using highquality seeds treated with soaking and coating; broadcasting (manual or mechanical) at 4.5-6.0kg/hm2 from late September to October 10; applying balanced fertilization basedon soil testing and optimized irigation (ensuring water suply during flowering whilereducing irrigationduring podmaturation);implementing thinning atseedling,1-leaf,and3-leaf stages, weed control with herbicides like metolachlor,and frost protectionusing paclobutrazol;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gainstdiseases (sclerotinia,downymildew)andpests (flea beetles,cabbageworms);harvesting either bydirect combining or two-stage method,followed by sun-drying to reduce seed moisture below 10% for storage. This paper provides references for promoting Fangyou 777cultivation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KeywordsFangyou 777; fertility performan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ield management
油菜是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種子中含有豐富的脂肪酸、維生素C等,不僅可以食用且在工業中廣泛應用。旅油777是以Z11為母本,Y4為父本育成的甘藍型、半冬性化殺兩系優質雜交高抗油菜品種,2019年獲得國家非主要農作物新品種登記[GPD油菜(2019)510073],2022年、2024年分別列入農業農村部糧油生產主導品種]。相關研究人員針對該品種開展了大量研究。閆鵬等2研究表明,無論直播還是移栽,該品種均能獲得較高的產量。夏明香[3]研究指出,該品種具有抗倒伏能力強,產量高等特點;從適時播種、苗期管理、適時移栽等方面提出其栽培技術要點。油777在安徽宿松[4]、廬江[等地區作冬油菜進行種植,其產量表現均較佳。安徽巢湖市位于長江中下游,該地區光照、熱量及水資源充足,適合種植油菜等農作物。本文根據邯油777在研究區種植生產的實踐,從農藝、經濟性狀及產量等方面綜合評價其生育表現,從選地整地、種子處理等方面總結其配套栽培技術。
1生育表現
1.1農藝性狀
該品種在研究區種植,全生育期平均 225d ,株高平均 163cm ,分枝節位高平均 58.5cm? 。幼苗生長態勢呈半直立狀,葉片表現為綠色葉面、具有明顯鋸齒狀邊緣,單片葉發育,2\~3對裂葉并伴有缺刻;葉表面刺毛少,覆蓋一層蠟粉;花瓣呈黃色,排列方式為覆瓦狀;角果生長方式為平生,長、中寬;籽粒黑色。
1.2經濟性狀、品質及抗性
該品種在研究區種植,有效角果數單株平均285.2個,單個角果的籽粒數平均22.3粒,千粒重平均 4.72g ;種子中平均含油量 46.22% ,硫苷平均含量18.40μmol/g ,芥酸平均含量 0.02% 。生長期間油菜植株表現出較強的抗倒伏能力;平均凍害指數6.62。
1.3產量
2023年,安徽省糧食發展專項在研究區中旱鎮建華村設置了龍油777精耕細作示范點(稻油輪作模式),2024年5月24日測產驗收,結果顯示,在種植的1.33hm2 核心示范區中,實際收獲面積 0.125hm2 時,油菜產量 409.8kg ,水分含量 7.8% 、雜質含量 1.0% ,按照標準含水量 11% 的標準進行折算,其產量為
;在千畝示范片隨機抽取有代表性的田塊,實際收獲面積為 0.115hm2 時,油菜產量為336.2kg ,含水量 7.7% ,雜質含量 1.0% ,折算實際產量為 3010.5kg/hm2 。未采取高產示范措施的直播對照田塊,收獲的油菜面積為 0.103hm2 時,油菜產量273.9kg ,含水率平均 7.8% ,雜質含量 1.0% ,折算實際產量為
。已采取高產示范措施的油菜產量較高。
2配套栽培技術要點
2.1 選地整地
油菜適宜種植于前茬作物為水稻的田塊,要求土壤肥沃、保水保肥能力強,并選擇地勢較高、排灌方便、光照充足且集中連片的地塊,土壤pH在 6.5~ 7.5。地勢低洼、易發生澇災且土質為黏土的田塊不適合種植油菜。在地塊選好后,需在前茬水稻收獲前7d進行田間排水并曬田。前茬水稻采用機械收獲,均勻地切碎秸稈(秸稈小段長度控制在 10cm 以內)并平鋪拋撒于田面形成覆蓋層,收獲時留茬高度控制在 15cm 以下。整地時采用機械進行深耕作業,翻耕深度控制在 15~20cm ,確保秸稈碎段完全埋入土層。隨后進行精細整畦,要求畦高 12~ 17cm 、寬 1.5~1.8m ,畦間預留寬 0.3~0.4m 、深20~25cm 的排水溝,達到表面土壤細碎、平整的效果。提前將配套的溝渠挖好(圍溝深度應大于畦間溝),實現旱能灌、澇能排的目的。在整地的同時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60t/hm2 作基肥,或施用硼砂 15kg/hm2 復合肥 450kg/hm2 。
2.2 種子處理
采用鹽水、風選等方法選種,去除雜質、空癟粒,選留飽滿、健康且有光澤的種子。選擇晴好天氣,在干凈的地面(避免水泥地面)將種子薄攤晾曬,以殺滅種子表面的病原菌,打破種子休眠,提高播種后的萌發率。曬種后,將種子放在 50°C 左右的溫水中浸泡 20min ,撈出后輕輕搓揉,以去除種子表面的黏液,然后清水沖洗1次。在浸種時可以加入尿素 + 硼溶液,以起到殺菌作用,有利于出苗后長勢健壯。播種前選擇吡蟲啉、噻蟲嗪等藥劑進行拌種(每 500g 種子需要 35% 噻蟲嗪、 60% 吡蟲啉 17mL 或“新美洲星” 10mL ),均勻拌種后陰干,現拌現播,可有效防治苗期蚜蟲等病蟲害
2.3適期播種
研究區施油777種植方式為直播法,選擇人工或機械撒播的方式進行播種。播種前田間灌“跑馬水”,確保土壤處于濕潤狀態,有利于種子萌發。播種量在 4.5~6.0kg/hm2 ,收獲時田間基本苗數在30萬\~45萬株 /hm2 。在播期延遲的情況下,可按照每延遲2\~3d,播種量增加 750g/hm2 的標準增加播種量。該品種適合在9月下旬播種,以10月10日前全部播種完為宜。該時段日均溫度穩定在 20°C 左右,確保播種后 30~40d 長出健壯的油菜苗,10月中旬當地日均溫度穩定在 15°C 左右,降水量也較適宜,能有效延長油菜越冬前的營養生長期,促進植株健壯生長,為其安全越冬和高產穩產奠定基礎。
2.4 田間管理
2.4.1合理施肥 結合種植地塊的土壤肥力情況,進行測土配方施肥,在施足基肥的基礎上,結合油菜植株實際生長狀態進行追肥[7-8]。結合研究區實際,可在越冬前施用氯化鉀 45~75kg/hm2 過磷酸鈣75kg/hm2 、尿素 75~120kg/hm2 ,春季追施氯化鉀30~45kg/hm2 尿素 75~105kg/hm2 作蕾耋肥。
2.4.2適時澆水 油菜進人抽墓期后其植株需水量較大,結合當地氣候特點及田間土壤實際情況進行科學灌溉,以滿足油菜生長發育對水分的需求9。油菜開花期對水分的需求量較大,此階段水分管理與其產量密切相關,及時灌溉,每次灌水確保灌透。油菜角果成熟后灌溉的次數可逐漸減少,以免角果貪青晚熟[8]。
2.4.3合理間苗 科學調控油菜田間密度是培育壯苗的關鍵技術環節之一。油菜田間密度過大易導致植株長勢弱、苗情差,需及時進行間苗、定苗,營造有利于壯苗的生長條件。油菜生長期間一般需間苗2\~3次,分別在齊苗、油菜植株上長出1片真葉和3片真葉時進行[0]。第1次間苗是清除油菜田間過密的苗,確保田間密度合理;第2次間苗是控制植株間距離,一般約 3cm ;第3次間苗是調整油菜株距,結合植株長勢確定。間苗的原則是去弱留強、去密留稀、除雜留純[1]。一旦發現田間出現缺苗、死苗等現象,及時從密苗處選擇相同規格的油菜苗進行移栽,每次補苗后適量澆灌清糞水,有利于移栽苗的成活。
2.4.4化學除草 油菜直播后到出苗前需在田間進行1次封閉除草,對準畦面均勻噴灑 96% 精異丙甲草胺 900~1200mL/hm2,99% 乙草胺 750~ 1 200mL/hm2 等。當土壤含水量過高時,封閉除草的藥劑量可適當減少。油菜4\~5葉(禾本科雜草 3~ 5葉)時,選擇晴朗無風天氣,采用人工或無人機方式噴施 8.8% 的精喹禾靈乳油 450~600mL/hm2,5% 精禾草克 750mL/hm2 。噴藥后 4h 內如果遇到降雨天氣,雨后及時進行1次補噴。
2.4.5防止早臺早花 油菜抽開花情況受品種遺傳特點、播期、天氣情況、栽培措施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冬性品種需經歷20d左右的低溫春化階段才能正常抽耋開花。若播種過早或秋冬季遭遇干旱高溫,會導致花芽分化提前,顯著增加早耋早花風險。早耋早花的預防措施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適時播種,促使幼苗健壯生長;及時摘耋、追肥,摘臺的時間以晴天為宜,選擇專業工具,盡量減少對植株的損傷,每次摘臺后施入適量的速效肥作追肥,以補充油菜生長所需養分;適時中耕松土,有利于延緩早耋早花出現的時間、降低其發生率。
2.4.6防凍護苗與化控 研究區油菜生長發育階段的主要氣象災害為凍害,主要發生在初冬、冬季和早春3個時期。初冬凍害一般每 2.5~3.0 年發生1次,冬季凍害每年均可能發生,早春凍害一般每2\~3年發生1次。通過噴施多效唑等藥劑,可降低凍害的發生概率及為害程度。
越冬前如果油菜植株旺長(單株綠葉數量超過10片、葉面積指數約1.3),則在封凍前7d噴施 15% 多效唑 450~600g/hm2+ 水 600kg/hm2 ;如果植株未表現出旺長趨勢,則在冬至前噴施1次 0.136% 赤·吲乙·蕓苔 30g/hm2+ 水 450kg/hm2 ,有利于提高植株抵抗凍害的能力,提高產量[12]。冬前化控后如果沒有緩解油菜植株的旺長趨勢,可在降溫前再進行1次化控,噴施 15% 多效唑可濕性粉劑 675g/hm2+ 水675kg/hm2 ,或 5% 烯效唑可濕性粉劑 900g/hm2+ 水900kg/hm2 ,氣候干旱時灌“跑馬水”。冬前需灌1次透水,確保土壤充分沉實,避免油菜根系懸空、提高其對寒冷的抵抗能力。進入冬至后,葉面噴施 0.2% 磷酸二氫鉀溶液、蕓苔素內酯等藥劑,以提高植株抵抗凍害的能力[2]
2.5 病蟲害防治
が油777油菜生長階段容易發生的病蟲害有菌核病、霜霉病、根腫病、跳甲、菜青蟲、蚜蟲和地下害蟲等。防治方式主要包括農業、物理和生物防治,選擇合適的藥劑進行針對性防治,有利于降低藥物對作物及環境的不利影響[13]。
2.5.1農業防治 油菜種植不可連作,輪作模式可減少土壤中殘留的病原菌基數、降低病蟲害發生概率,其與禾本科作物輪作增產效果較好。播種前進行種子晾曬、拌種等處理,可促使苗齊、苗壯。土壤酸性過高時,可撒施生石灰等堿性物質,以科學改良土壤。上茬農作物收割后及時將田間的落葉、殘留雜物等清理干凈,及時清理病株,并對病穴進行消毒,避免病原菌擴散。適時播種,推廣深溝高畦技術,利于及時排漬、降低病蟲害發生率;科學進行澆水、除草等田間管理,以營造利于油菜植株生長的條件,提高作物抵抗力。
2.5.2物理防治 蚜蟲等害蟲對顏色具有趨向性,可在油菜田內懸掛黃板,以引誘害蟲,懸掛密度在375\~450塊 /hm2 。對于規?;N植的油菜田,可懸掛頻振式殺蟲燈、黑光燈等,夜間打開可誘集多種害蟲,包括跳甲、菜青蟲等,懸掛密度為1盞 /hm2 。
2.5.3生物防治科學保護瓢蟲、草蛉、寄生蜂等天敵種群,充分發揮其自然控害功能,實現“以蟲治蟲\"的生物防治效果[13];也可直接在田間釋放天敵生物,可釋放鳳蝶金小蜂、赤眼蜂等生物防治青菜蟲。生物藥劑噴施也是防治病蟲害的重要手段,如噴施20% 除蟲脲1000倍稀釋液、Bt乳劑600倍稀釋液等可達到較好的殺滅菜青蟲效果;噴施綠僵菌粉、白僵菌粉和魚藤酮等藥劑,可滅殺跳甲等害蟲的成蟲。2.5.4化學防治針對菌核病,可在初花期交替噴施 12.5% 治萎靈500倍稀釋液、 50% 甲基硫菌靈500倍稀釋液或 40% 核菌凈 1 000 倍稀釋液,每7d一次,連續2\~3次;霜霉病防治宜選用 72% 霜脲·錳鋅600倍稀釋液或 58% 甲霜靈·錳鋅500倍稀釋液交替噴霧;根腫病可在真葉期采用 70% 托布津800倍稀釋液或 70% 百菌清600倍稀釋液灌根處理。蟲害防治方面。跳甲可選用 4.5% 高效氯氰菊酯2000倍稀釋液或 1.8% 阿維菌素3000倍稀釋液進行噴霧防治;菜青蟲可施用 2.5% 功夫乳油2500倍稀釋液或20% 殺滅菊酯 2 000~3 000 倍稀釋液進行防治;蚜蟲防治采取播前吡蟲啉拌種與發生期 50% 抗蚜威1 000 倍稀釋液或 3% 啶蟲800倍稀釋液噴霧相結合的方式;地下害蟲在播前施用 1% 二嗪磷毒土(藥土比 1:100Ω )進行土壤處理。所有藥劑處理均需間隔7d施用,連續2\~3次,注意藥劑的交替施用,以達到較佳防治效果并延緩抗藥性產生。
2.6機械收獲
油菜的機械收獲包括一次性聯合收獲和分段收獲兩種方式。一次性聯合收獲要求在田間 80% 以上角果達到觸碰即裂的成熟度時進行,需避開午間高溫、清晨或傍晚露水較多時段,以防止角果炸裂或濕度過大造成產量損失。分段收獲則是在約 80% 角果呈現枇杷黃時,先采用割曬機將植株割倒,并整齊鋪放于離地 20~30cm 的木頭架子上,經過5d左右晾曬后再進行機械脫粒[14]。收獲后,在晴天及時曬籽,將籽粒含水量降至 10% 以下,以確保儲藏穩定性。
3結語
綜上,本文分析了油777在研究區種植的生育表現及配套栽培技術要點。該品種在研究區作冬油菜種植,具有抗倒伏能力強、產量高等優點。生長期間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栽培管理措施、外界環境條件、病蟲為害等,對油菜的產量及品質造成一定影響。為提高該品種的產量、確保品質,從適期播種、科學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積極推廣先進的農業栽培技術,為油菜的高產優質栽培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崔慧芬.我市選育的\"旅油777\"獲農業農村部植物新品種授權[N].漢中日報,2025-02-06(001).
[2]閆鵬,周世慶,張彥春,等.不同種植方法對油菜新品種施油777產量和農藝性狀的影響[J].中國種業,2024(2):68-71,76.
[3]夏明香.油菜新品種旅油777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要點[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102-103.
[4]王維開.宿松縣稻后油直播品種篩選試驗[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12):75-76.
[5]胡傳高.旅油777在廬江縣的生育表現及配套栽培技術[J].江西農業,2019(16):8-9.
[6]吳雪兵.油菜種植田間管理技術[J].農業技術與裝備,2024(9):193-194.
[7]萬岳送.岳西縣油菜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J].農村實用技術,2024(7):48-50.
[8]郎顯容,潘麗,楊秀紅.油菜高產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分析[J].種子科技,2024,42(17):121-123
[9]陳廣海,劉斌,杜麗,等.甘藍型油菜新品種丹油雜3號的選育及栽培技術[J].農業科技通訊,2024(6):193-194,228.
[10]李玲玲.安仁縣油菜綠色高產高效種植技術應用探究[J].農村科學實驗,2024(3):55-57.
[11]王仁東,蒲春雷,田波,等.雙低雜交油菜新品種德超油797及全程機械化栽培技術[J].中國種業,2024(2):156-157,160.
[12]張金敏.油菜栽培技術及主要病蟲害防治措施[J].種子科技,2024,42(16):107-109
[13]徐達勝.安徽望江縣油菜全程機械化高產栽培技術[J].廣西農業機械化,2024(1):16-18.
[14]雷婷,申瓊.改變冬油菜栽培方式,提高和發展油菜生產[J].農業開發與裝備,2022(4):24-26.
(責任編輯:胡立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