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圖分類號[S-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5)12-0129-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5.12.031
Research on language services for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students inrural areasof vocational colleges
LING Shuangying
(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nhui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Hefei 231131, China)
AbstractTo research the language ability of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rural areasandtheir language service needs in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this study had used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regresion analysis methods to analyzethe main factorsafectingthelanguage abilityof students inrural areas.The targeted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 to enhance students’language ability.Theresults indicated,(1)most students were fluent in Putonghua,buttheir Englishapplicationabilitywasrelativly insuficient,whichmayafected theiremploymentcompetitiveness; (2)there were diferences in language proficiencyamong rural vocational colegestudents basedon gender,age,and targeted language educationprograms were needed tobeprovided for diffrentgroups; (3)rural graduates from vocational collges paid more attention to theapplicationof language in professional settings.Basedon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the folowing suggestions were proposed.Strengthen languageservices forrural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enhance Putonghua proficiency testing andcertification,optimize the language service methods for rural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strengthen schol-enterprise coperation,integrate industry andeducation,and optimizetheonlineandofline teachingexperience.Thisarticleprovidesreferencesforenhancing theabilityof vocationalcollgeruralstudents toprovide language services torural developmentsoastobeterachieve comprehensive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students; employment and entrepreneurship; language services
近年來,相關學者較為重視基層地區學生的語言服務研究。郭玉梅等研究認為,鄉村振興的推進使得語言生活發生相應變化,使部分地區人口慣常、自然的語言使用環境發生改變,如交際范圍擴大化、交際對象多元化、交際載體數字化、交際手段策略化和交際文明度不斷提升。張曉蘇等2研究提出,在設計語言景觀時,需考慮方言與通用語言文字、書面語與方言俚語、傳統語言表達與語言生活新元素、實物語言標識與數字化語言展示等之間的平衡。陳想等3研究語言服務中的勞動教育實踐,充分發揮外語學科優勢,深度參與國際會議、文博翻譯、外事接待、國際傳播等語言服務項目;通過“訓前強化一實戰錘煉一復盤提升\"全流程管理,構建專業化服務體系。郭誠4研究了農產品跨境電商的語言服務發展,認為當前存在語言服務成本較高、語言服務人才短缺等問題,并針對性提出通過人工智能工具對大量的農產品信息進行初步翻譯,再由專業譯員進行校對和優化,以降低服務成本,完善語言服務人才培養與引進機制等。然而,關于職業院校基層地區學生就業創業的語言服務研究有待進一步深入。
本文對職業院校基層地區學生的語言使用與語言服務需求進行分析,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研究區職業院?;鶎拥貐^學生語言能力與語言服務需求的數據,聚焦基層地區學生在就業與創業過程中所遇到的語言問題,包括語言能力在農業技術推廣、職場溝通交流、就業創業服務等方面的影響,了解當前基層地區學生的語言能力現狀,特別是方言、普通話和英語在實際中的應用情況。
1材料與方法
1.1 問卷調查
采用線上問卷調查法,針對安徽地區部分職業院校在校生和畢業生兩類群體進行了語言能力與職業需求的調研,調研在校生語言能力與培訓需求、畢業生語言能力與職業應用。其中,在校生有效樣本量946份,主要集中于研究區各大職業院校,學歷層次以??茷橹?,占比 97.14% ,樣本中女性占比60.11% ;畢業生有效樣本量276份,學歷以??坪捅究茷橹鳎ê嫌嬚急瘸^ 94% ),女性占比 64.49% 。具體問卷內容涉及方言使用、普通話語言能力、普通話水平測試與認證、英語水平、語言課程需求,以及其對未來就業創業中語言使用的期望等方面。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分發和回收問卷,確保樣本的廣泛性和代表性。
1.2 回歸分析
為進一步分析各項變量對基層地區學生語言能力的影響,采用回歸分析方法,通過模型揭示不同因素對語言能力的影響程度,特別是語言能力與學業、性別、年齡等變量的關系。依次檢驗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程度,檢查其回歸系數 ?t 值 ??P 值及方差膨脹因子(VIF),以判斷各自變量對因變量的貢獻度,并進一步分析不同因素如何影響學生的語言能力。采用逐步回歸法,確保模型的穩健性與有效性。
對于在校生,建立兩個回歸模型。第一個回歸模型以學歷層次為背景,考察不同語言能力及認知因素對職業院校基層地區學生語言表現的影響;第二個模型以性別作為分析背景,研究不同性別學生在語言能力評價上的影響因素。
對于畢業生,通過回歸分析,研究語言能力相關變量與畢業生性別、年齡及文化程度的相關性。
1.3數據處理
相關研究數據通過SPSS統計軟件進行描述性統計、頻率分析以及回歸分析處理,數據清洗和預處理包括缺失值處理、數據規范化等。模型顯著性檢驗通過 F 檢驗和 t 檢驗完成,并依據 P 值判斷各項因素是否顯著影響語言能力。
2結果與分析
2.1 頻率統計
2.1.1在校生語言能力與培訓需求 對于在校生語言能力與培訓需求,調研結果顯示, 86.14% 的學生平時經常使用的語言為普通話,少部分學生在日常交流中使用方言。學生的普通話測試參與度偏低(僅 20% 參加過測試),約 65.50% 的學生在自我評價中認為自己普通話表達流利或非常流利。說明在校學生具備較強的語言應用能力,但對證書認證的認識不足。
英語方面,部分基層地區英語教育資源不夠豐富,整體教學能力有待加強。對于聽、說、讀、寫4項能力,學生自評“非常好\"的比例均不足 3.00% ,尤其是寫作方面,僅 1.59% 的學生給予較高評價。學生通過大學英語四級及以上考試的比例較低,僅12.27% ,反映出當前高職基層地區學生的涉農產業語言服務能力亟待提升。近 90% 來自基層的在校生表示未來就業過程中會用到普通話,而英語的使用需求較低;約 28% 的學生表示在工作中可能有英語應用需求。
在語言課程與培訓需求方面,學生普遍反映部分語言類課程設置的針對性不強,如語言與農業、農村、農民的關聯不緊密,不利于通過語言教學提高學生對于“三農\"術語的認知;部分教學內容枯燥,涉農場景少,語言技能服務鄉村振興的實訓機會不多。培訓偏好方面,學生傾向線下集中授課( 60.04% 或一對一輔導( 45.19% ),而對線上形式的接受度相對較低。語言提升的首選方向集中在普通話表達能力中 75.24% 和英語口語( 70.05% 上,反映出學生對實際表達和職場溝通能力的高度關注。超過1/3的學生愿意每周投入 2~4h 用于語言培訓,展現出積極提升語言能力的意愿。
2.1.2畢業生語言能力與職業應用 對于畢業生語言能力與職業應用,調研結果顯示,畢業生的就業狀態較為多樣化,其中 24.28% 的畢業生考慮從事直播助農等新興職業,自由職業者和“其他\"類型崗位占比也較高,反映出畢業生的職業路徑存在不確定性和多樣性。
在語言使用方面,普通話是主要的交流工具(占比 93.12% ),方言在部分社交和家庭交流中廣泛使用, 50.00% 以上的基層地區學生家庭中,日常交流語言為方言。畢業生群體的普通話表達能力整體較好,極少數人參加普通話水平測試,同樣存在缺少證書認證的情況。
在語言提升需求方面,畢業生群體更注重語言在職業場景中的應用,其關注內容包括農業領域的專業術語、就業環境中的語言交流模式,以及商務溝通、工作匯報、資料閱讀、寫作能力等。在對工作能力的評價中, 85.51% 的畢業生認為專業知識最重要, 84.78% 的畢業生同時認為語言能力是職場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部分學生認為,英語教學有助于宣傳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
綜上,畢業生群體對英語的實際應用不多,但其提升語言能力的動力仍然存在,尤其是在服務“三農”和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背景下,對語言的實用性要求明顯增強。
2.2 回歸分析結果
2.2.1在校生語言能力回歸 第一個回歸模型整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F(5939)=]6.819 ! Plt; 0.001],解釋力適中(調整 R2=0.077 ),表明該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相關變量之間的關系。結果表明,學生的英語水平對語言能力自評有顯著正向影響 (β=0.04,Plt;0.01) ,反映出多語言能力尤其是英語能力提升能增強學生整體語言信心,與農學關聯緊密的英語知識能夠提高其學習的針對性和實用性,促進農村新技術新工藝的國際傳播。同時,學生對學校語言課教師水平的認知也顯著正向影響語言自評 (β=0.02,Plt;0.01) ,說明高質量的語言教學資源對語言發展起到積極作用。第二個回歸模型同樣達到顯著性要求 [F(5939)=17.278,Plt;0.001] ,具有一定的解釋力(調整 R2=0.079 )。結果顯示,漢語閱讀能力對語言自評具有顯著正向影響 (β=0.08,Plt;0.01) ,而漢語寫作能力則表現為負向影響 (β=-0.06,Plt; 0.05),表明部分學生可能對自身寫作能力的信心不足,或其寫作能力暫未得到系統性提升。
英語能力在兩組模型中影響較大,需持續改進教學內容,滿足基層地區學生對于涉農行業英語的學習需求;加強師資培訓,強化教師對于農業農村的認知和職業場景的體驗。在性別模型中,寫作能力的負向影響提示學生可能存在表達焦慮或訓練不足,需加強實踐教學。建議高職院校根據基層地區學生的學歷和性別差異,制訂更具針對性的語言能力培養方案,提升其服務“三農”及鄉村振興的語言能力。
2.2.2畢業生語言能力與背景變量回歸 在以性別為因變量的回歸模型中,調整后的 R2=0.102 ,模型整體顯著 [F(5270)=7.263,P=0.000] 。結果表明,“普通話測試等級”對性別具有明顯的負向預測作用,說明部分職業院校基層地區學生中的女性較為重視普通話水平的提高。以年齡為因變量的模型擬合良好(調整 R2=0.274 ),結果顯示,“普通話測試等級”與“英語水平\"對年齡有顯著負向預測作用,表示年齡越小,畢業生的普通話水平和英語等級越高,提示語言教育與測試應延伸到義務教育階段。以文化程度為因變量的回歸分析中,模型解釋力較強(調整R2=0.288 )。其中,“英語水平\"對文化程度有顯著負向影響,其余變量均未達到顯著性水平。
綜上,語言服務能力與學生的性別、年齡有明顯關聯,提示職業院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需優化教學方式,通過鄉村就業創業語言服務方式優化,提高基層地區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語言實踐能力。
3結論與建議
本文探討了安徽省職業院?;鶎拥貐^學生的語言能力與需求,重點分析其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對就業與創業影響。研究發現,大部分基層地區在校學生能流利使用普通話,但認證少,在語言能力提升方面,部分生源受方言和教育資源影響,英語能力不強;畢業生有一定的語言能力,認為英語教學有助于宣傳推廣當地特色農產品。針對職業院?;鶎拥貐^學生中在校生和畢業生語言能力調查分析中反映的問題,提出如下建議。
一是培養學生服務鄉村振興的語言能力。鄉村振興背景下,鄉鎮企業成為職業院校基層地區學生回鄉就業的重要選擇之一,需重點培養其在真實職業場景下的語言應用能力。孔麗研究認為,部分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英語能力需進一步強化,否則會影響國際游客的旅游體驗,這與本文的研究結果具有相似性。為此,需加強鄉村旅游從業人員的語言服務能力培訓,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譯等能力。石淑芳等研究認為,在人口流動頻繁的村落文旅中,提升語言服務能力、展示地方文化尤為重要;對于特色景點的英譯,一些專有名詞的拼寫需結合對外服務需求利用英文進行合理解釋。實踐中,可開設農業領域的行業英語課程,以及職場溝通、商務談判和跨文化交際等語言服務課程,并在其中融入相關農學專業知識,提升語言課程的針對性、互動性和實用性,增強學生對鄉村專業知識的學習與傳播能力。
二是優化就業創業語言服務方式。任盈潔等7研究認為,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能夠驅動產業融合發展。例如,部分學生借助新媒體平臺,通過直播鄉村生活,展現鄉村的風土人情以及當地的文化底蘊,實現引流增收,這與本文的研究成果具有相似性。為此,可加強校企合作、產教融合,與鄉村企業及用人單位開展深度合作,邀請電子商務企業參與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制,融入對職業院校學生語言能力的要求,引入企業真實語言生活項自案例,定制培訓課程,如商務普通話和行業英語,并通過實習項目讓學生在真實工作環境中應用語言知識,提高基層地區學生的涉農產業語言實踐能力。黃小彤等8研究認為,創新運用語言資源,有助于激活鄉村經濟發展新活力,注重培養學生將鄉村語言元素融入鄉村文化創意產業的能力,例如,通過制作地方特色方言為主題的折扇、鑰匙扣、手提包等系列文創產品,為鄉村經濟發展助力;通過對特色美食、民間手工、鄉村特色產品命名與標識進行翻譯,推廣獨特的地方文化特色。
綜上,語言能力是基層地區學生服務鄉村振興、實現就業創業的重要因素。需要說明的是,本次調查的樣本量有限,樣本主要來自安徽省職業院校的基層地區學生,未考慮家庭背景和社會關系等因素的影響,且未進行長期跟蹤調查,可能無法全面代表整體基層生源情況;同時,問卷調查可能存在偏差,如學生自我評價的主觀性可能影響其語言能力的真實水平。因此,未來研究可考慮擴大樣本范圍,采用更多元化的數據收集方法,以提高結果的普遍性和精確性。本文為增強職業院?;鶎拥貐^學生應用語言服務地方發展的能力,更好實現鄉村全面振興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郭玉梅,杜敏.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和諧語言生活的建構[J].北方民族大學學報,2023(4):154-161.
[2]張曉蘇,屈哨兵.數字經濟時代農村語言生活和語言服務[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23(3):123-131.
[3]陳想,張琰.雙軌融創:勞動教育賦能語言服務復合型人才培養新范式[N].經濟導報,2025-04-11(7).
[4]郭誠.農產品跨境電商的語言服務發展[J].村委主任,2025,31(4):241-243.
[5]孔麗.鄉村振興視域下英語語言服務廣西鄉村旅游發展路徑探索[J].梧州學院學報,2025,35(1):76-81.
[6]石淑芳,鄧亞丹.鄉村振興背景下傳統村落文旅語言景觀設計策略[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5,5(5):124-126.
[7]任盈潔,李娜.鄉村振興賦能小鎮大學生返鄉就業創業研究:以山東省煙臺市為例[J].山西農經,2025(10):11-13,66.
[8]黃小彤,陳靜宜.語言服務助力鄉村振興的內在邏輯與實踐路徑[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5,19(1):35-40.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