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小紅的三階輔導
1.創傷后情緒疏導
第一次輔導時,心理教師李老師輕聲對小紅說:“小紅,現在我們來做一個放松練習。想象一個讓你感到最安全、最舒適的地方,比如,外婆家后面的一片竹林。你看,陽光透過竹葉的縫隙灑下來,微風吹過,竹葉沙沙作響,你能聞到那清新的竹子香氣\"通過“安全島技術”,小紅原本緊繃的身體逐漸放松下來。李老師還引入了“情緒溫度計”,讓小紅每天記錄自己的焦慮等級及觸發事件,比如“今天因為數學作業不會做,焦慮值達到了7分”。通過這種方式,小紅逐漸建立起對情緒的元認知,察覺到自己情緒的變化,臉上也有了笑容。
2.認知重構與應對技能訓練
有一次,小紅在輔導時提到每次看到數學錯題就非常恐慌,覺得自己考不上重點學校了。針對小紅“我必須考上重點學校\"的絕對化思維,李老師通過蘇格拉底式提問,引導小紅深入思考:“如果考不上重點,你的人生就失敗了嗎?重點學校固然重要,但它并不能決定你整個人生的走向,對不對?”小紅若有所思地點點頭。李老師還教授小紅“番茄工作法 + 正念呼吸\"組合技巧。在學習時,小紅先專注25分鐘,然后休息5分鐘,在這25分鐘里,一旦發現自己走神,就立刻進行正念呼吸,將注意力拉回到學習上。
3.重建支持系統
考慮到小紅在數學學習上的困難,李老師與王老師決定安排她加入班級的“學習互助小組”。小組里的小林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非常有耐心,和小紅一起討論數學問題,幫助她梳理知識點。在這個過程中,小紅不僅在數學學習上取得了進步,還感受到了同學之間的溫暖和支持,她的自信心也越來越強,社會支持系統得到了有效重建,現實適應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
對傳播者的認知干預
在小組角色扮演活動中,小陽在李老師的安排下扮演“被議論的學生”。當其他小組成員模擬在背后議論他的情景時,小陽的表情逐漸變得凝重,他說:“聽到別人背后這樣說我,我的胸口真的很悶,心里特別難受。”通過這次親身體驗,同學們深刻感受到了污名化對他人造成的傷害。
在后續的小組活動中,李老師引入了“成長型思維”理念。她通過講述名人走出心理困境、實現自我成長的故事,引導學生認識到:“每個人在成長過程中都會遇到心理困擾,不同的是有人選擇勇敢面對,而有人選擇逃避。你們能夠努力改變自己的觀念,就是成長的開始。”
面向全班的預防性心理教育
李老師精心設計了三個模塊的課程,內容豐富有趣,貼合學生實際:
情緒識別。通過播放《頭腦特工隊》中的精彩片段,讓學生掌握情緒的分類,同學們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了不同情緒的特點和表現,認識到情緒沒有好壞之分,都是我們的身體語言。
壓力管理。李老師教同學們“478呼吸法”,即吸氣4秒,屏住呼吸7秒,然后呼氣8秒,這種簡單有效的呼吸方法能幫助學生迅速緩解緊張情緒。還有“壓力氣球釋放術”,同學們可以將自己的壓力寫在氣球上,然后用力將氣球踩爆,把壓力釋放出去。
污名破除。播放《心理醫生訪談錄》,節目中真實展現了心理輔導日常,心理醫生與來訪者之間平等、信任的交流,讓學生看到心理輔導并不是一件可怕的事情,而是一種幫助人們更好生活的有效途徑。
在征得小紅的同意后,我邀請她站上班級講臺,略顯緊張但又堅定地分享自己的輔導經歷。這種正向敘事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學生的內心,打破了“求助=軟弱”的錯誤認知,讓大家對尋求心理幫助有了全新的認識。
(作者單位:華師附屬洪山理想城市學校)
責任編輯 劉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