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消費者的健康意識不斷增強,輕食風尚在年輕群體中興起,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偏好低卡、低脂、高纖維的飲食選擇,輕食市場也呈現出較大的發展潛力。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continuous enhancement of consumers' health awareness, the trend of light food has emerged among young groups. More and more consumers have begun to prefer low-calorie, low-fat, and high-fiber diets,and the light food market has also shown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輕食正流行
輕食指的是升糖指數低的碳水化合物、低脂的肉類、優質蛋白質以及綠葉蔬菜。輕食食譜以低糖、低脂、低鹽為準則,只要是均衡、自然、清淡、低熱量、不加重身體負擔的食物都可當作輕食的食材。輕食“寬泛”的定義,疊加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愈發重視,令這一賽道的熱度不斷攀升。多樣化的選擇,也令消費者“眼花繚亂”。
輕食起源于17世紀歐洲的下午茶,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傳播至全球,并與各地的飲食文化相融合,形成了諸如三明治、沙拉和壽司等具有鮮明文化特色的輕食代表。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和壓力的增加,消費者更加青睞于簡單、無負擔的健康食品。輕食正是符合這一需求,以低熱量、低脂肪、低鹽低糖且富含膳食纖維的特點,滿足了消費者對理想飲食的追求。此外,輕食產品的不斷創新和輕食餐飲企業的積極推廣,也進一步吸引了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關注輕食。數據顯示,2022年國內輕食市場規模突破1000億元,預計未來5年內將逐步占據餐飲業總收入的 10% 左右。
從輕食品類來看,沙拉蔬菜卷類是消費者最喜歡的輕食品種,占比達到53.6% 。沙拉蔬菜卷以其低脂、高纖維和富含維生素的特點,成為了很多追求健康飲食的消費者的首選。同時,沙拉蔬菜卷的制作簡單,口感清新,適合作為快速健康的餐替。
其次,全麥夾心吐司類也是受到消費者歡迎的輕食品種,占比達到 46.6% 0全麥夾心吐司以其富含纖維、低糖、高蛋白的特點,成為了許多人的早餐和下午茶的選擇。其口感香脆,夾心口味豐富多樣,既滿足了口感需求,又提供了必要的營養。
第三,粗糧糙米飯/面類也是消費者偏愛的輕食品種,占比達到 46.3% 。粗糧糙米/面以其低熱量、高纖維、富含維生素和礦物質的優點,成為了輕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獨特的口感和營養價值,使得消費者愿意將其作為主食的替代品。
此外,低卡沙拉類和果蔬汁也是消費者較為喜歡的輕食品種。低卡沙拉以其低熱量、高纖維、低脂肪的特點,受到了減肥和健身人士的喜愛。而果蔬汁則以其新鮮、營養豐富、方便快捷的特點,成為了快速健康飲食的優選。
李女士近期的晚餐都是輕食,“一碗清淡的蔬菜湯,搭配上一份白水煮雞胸肉,再加上一小塊烤魚和新鮮水果,是我每晚的必備餐點。”李女士認為輕食的核心在于簡單的烹飪方法,例如蒸煮,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營養成分,并減少油鹽的攝入。“持續一個月的輕食飲食搭配健身運動,人也感覺更輕盈、更精神了。”張先生是一位健身達人,他對于輕食餐的要求略有不同。因此在減脂期間,他會主動聯系輕食餐飲店,要求他們根據他提供的食譜進行定制。張先生表示:“都說‘三分練,七分吃’,按照自己的需求定制輕食餐,能夠更好地控制攝入的營養成分,有助于達到減脂的效果。”他認為,嚴格控制飲食是健身過程中的關鍵之一,而定制的輕食餐能夠滿足他的特定需求,提高健身效果。
輕食拓寬消費場景
營養專家表示,輕食的烹調方式一般采用生食、蒸或者烤的烹調方式,避免了用油煎、炸、爆炒這些烹調方式,在烹調的過程中,確實減少了一些有害物質的產生,更好地保留了食物的營養成分。
那么,所有主打“減脂”的輕食是真的利于減肥嗎?調查發現,部分輕食店中的調料五花八門一一蛋黃醬、芝麻醬、油醋汁、千島醬、蜂蜜芥末醬、泰式甜辣醬等,輕食店菜單上并未標注熱量數值。
輕食中常用到的沙拉醬、干島醬、蛋黃醬等熱量都很高。如果經常吃含有這些醬料的輕食,不僅達不到減脂的效果,可能還會造成體重增加。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飲食上可以少油少鹽,還可以增加一些像豆類、全谷類這些食物的攝入量,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限制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只要食材健康,大家的烹調方式健康,這樣搭配制作出來的食物,都是符合健康理念的一種輕食。
隨著健康意識的覺醒,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追求“吃得更健康”。美團外賣數據顯示,2024年輕食類訂單同比增長超過 60% ,其中25-35歲的年輕白領占比高達75% 。這種消費升級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代餐需求激增,蛋白棒、代餐奶昔等便攜式產品銷量暴漲;食材升級,有機蔬菜、優質蛋白等高端食材備受青睞;功能細分,針對健身、控糖等不同需求的定制化產品層出不窮。
報告顯示,餓了么平臺上“粗糧”的消費量增速遠超“細糧”。其中,雜糧飯在過去五年間的復合增長率達 15% 增速是白米飯的約5倍;蕎麥面制品過去五年復合增長率 22.3% ,增速是白面制品的約2倍。與此同時,人們對減鹽、減糖食品更加青,近七成茶飲消費者選擇低糖度,選擇標準糖用戶僅占 32% ;2023年選擇“少鹽”標簽的訂單占比接近1/3。人們對營養健康成分的關注也直接帶動了水果、膳食補充劑等商品的銷量增長。平臺上,2023年膳食補充劑訂單量規模是2019年的7倍,下午茶時段的果切、水果撈等水果商品的消費金額是2019年的2.8倍。
在銷售渠道方面,輕食行業呈現出線上線下融合發展的鮮明特征。線上渠道憑借便捷性和豐富性成為重要增長極,2024年輕食電商銷售額同比增長 85% ,其中即食沙拉、低卡零食等品類表現尤為突出。線下門店則向“體驗式消費”轉型,頭部品牌通過打造“透明廚房”、“營養師駐店”等特色服務提升競爭力。便利店渠道正在成為新的增長點,全家、7-11等連鎖便利店紛紛推出自有輕食品牌,進一步拓寬了消費場景。
輕食是餐飲行業的一股新風,豐富了傳統的餐飲業態。數據表明,我國健康食品市場規模在2015年達到6500億元,到2020年攀升至8000億元,預計到2025年有望達到11408億元。在風口之上,輕食代餐、功能食品、中式滋補、口服美容、健康零食、健康餐飲等多個細分賽道都十分火熱。主打即食雞胸肉的“鯊魚菲特”同時滿足“Z世代”追求健康和方便的兩大核心需求,在3年時間里銷售額增長超過200倍,屢次拿下天貓生鮮肉類店鋪排行TOP1。作為生鮮超市頭牌的盒馬,也推出了中式沙拉、魔芋涼皮等中式輕食類預制菜商品。
專家表示:“輕食崇尚輕便簡單的生活方式,不僅是對傳統飲食文化的突破,更引領了預制菜的發展。”如今正處于預制菜風口期,在輕食這個賽道,預制菜的優勢更為明顯。融入預制菜概念的輕食,不僅可以有效節約成本,且盈利模式成熟、持續,以健康、美味為主導的速食輕食近年正逆勢崛起,成為輕食行業增長的主要推動力。同時,相較于歐洲市場,我國輕食行業仍處于成長的初級階段。目前國內輕食滲透率僅40% ,且80后和90后消費者合計占比達86% ,以年輕女性為主。青年一代是輕食的主要消費群體,且只在有健身、減脂等特殊需求時才會食用,所以這種餐飲方式距離成為飲食主流還有相當大的距離,不提倡商家盲目投資。
提供個性化方案
輕食消費也面臨著一些挑戰。例如,消費者的口味單一問題,不少消費者反映輕食的口味較為清淡,缺乏足夠的多樣性和吸引力。此外,由于輕食產品對食材品質和制作工藝的要求較高,其價格往往超出傳統快餐,這也限制了輕食市場的消費群體范圍。此外,目前輕食行業還缺乏統一的標準體系,導致產品質量參差不齊,食品安全問題時有發生。
中國烹飪協會2022年發布的《輕食營養配餐設計指南》明確輕食定義為,“控制總能量(減少脂肪和鈉的攝入),同時保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及微量營養素的均衡”,但缺少執行細則、標準體系和監管機制。2025年1月,上海市消保委公布60款輕食樣品的測評結果顯示,輕食樣品食材豐富、搭配多樣,不同消費者、商家對輕食的認知和定位都存在差異。由于缺乏統一的強制性標準,許多輕食類產品一味強調低脂肪、低碳水、低熱量等賣點,易對消費者合理均衡膳食形成誤導。例如,一些“液體沙拉”產品宣稱補充每日所需蔬菜,一袋約等于384克新鮮果蔬,實際僅指膳食纖維含量。還有一些魔芋蛋糕、魔芋面等產品強調低卡、低脂、低碳水,但蛋白質含量偏低。
前不久,北京市烹飪協會發布《關于餐飲服務單位落實“體重管理年”活動的倡議書》(以下簡稱倡議書),倡議餐飲企業立足政策背景、推動健康餐飲升級,踐行科學膳食、研發健康餐品,優化健康方式、倡導適當點餐等。呼吁北京市餐飲企業制訂健康餐飲升級計劃,通過優化產品結構,增加低脂、低糖、低鹽菜品的供應比例,同時推廣使用天然香料和調味品,減少鹽、糖、油的用量。
倡議書提出,餐飲企業應升級食材采購標準,優先選擇綠色、有機、低GI食材;改良烹飪工藝,減少油炸、油煎等高油高鹽的烹飪方式,切實助力消費者實現科學體重管理的目標。
在菜品設計中,嚴格遵循科學膳食原則,確保菜品的營養成分符合健康標準。還可根據消費者反饋,不斷豐富并優化主食、菜品,推出健康美味搭配套餐,滿足不同人群的健康需求。
未來,輕食行業將通過產品創新、科技驅動和產業協同,推動行業的發展和市場擴展。企業將加大創新力度,推出更多別具一格的輕食產品,并通過人工智能和大數據等前沿技術,提供更加個性化的輕食解決方案。此外,輕食與健身、美容、醫療等行業的協同效應將日益顯現,共同構建一個完整的健康產業鏈,為消費者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