敷面膜,一直是愛美人士的日常“功課”。近年來,除了傳統的面膜紙,泥質面膜、啫喱面膜等新型面膜也層出不窮。不過,很多人使用面膜時都不自覺地陷入了誤區。大家不妨對照著看看,自己有沒有“中招”吧!
1.誤區:敷面膜的頻率越高,皮膚越好
很多人敷面膜都是每天1次,殊不知這個頻率已然“超標”。根據膚質,我們的面部皮膚可以分為干性、油性、混合性和中性4種。其中,干性皮膚通常比較細膩,但易干燥緊繃;油性皮膚通常有較好的皮脂分泌,不易干燥但易長痘痘;混合性皮膚是干性皮膚和油性皮膚的“結合體”;中性皮膚是較為理想的皮膚狀態,表現為皮膚水分與油脂分泌均衡,毛孔細小,不易敏感。
敷面膜的頻率,并不是越高越好。普通的補水保濕型貼片面膜,大家每周最多使用4片。尤其對油性皮膚的人來說,不建議經常敷面膜,一般一周敷1—2次就足夠了。
大約80%的亞洲人,面部皮膚屬于混合性,往往表現為臉上的“T區”(額頭和鼻子)等部位出油較多,臉頰部位則較干。混合性皮膚在夏季偏油、冬季偏干,此類人群在不同的季節要用不同的護膚方法,冬季適當增加敷面膜的頻次,夏季則相應減少。
2.誤區:面膜敷用時間越長越好
敷面膜的時間不是越長越好。普通補水面膜,大家敷15分鐘就差不多了。如果是以修復皮膚為目的的醫用面膜,大家敷的時間就可以長一點,適當延長至25分鐘。普通補水面膜敷太久,不僅會失去保濕效果,還會反過來吸取皮膚水分,導致皮膚干燥、起皮,甚至削弱皮膚屏障,增加皮膚敏感的發生風險。大家應該在晚上洗完熱水澡后敷面膜,此時皮膚表面的灰塵、油脂和化妝品殘留已經被清洗掉,皮膚處于相對干凈的狀態,而且毛孔因皮膚溫度升高而張開,可以更好地吸收面膜中的營養成分。
3.誤區:功能型面膜效果好,一直用
有些人嘗試了功能型面膜后覺得效果顯著,就會長期購買,反復使用。實際上,功能型面膜是針對特定皮膚問題設計的密集型護理產品,專攻美白、抗皺、淡斑等方面,其成分比普通的保濕面膜復雜。用了此類面膜后,人容易出現皮膚敏感,情況嚴重者還會產生玫瑰痤瘡、激素依賴性皮炎等皮膚問題,所以大家最好在皮膚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此外,功能型面膜可能需要按療程使用,不可像敷普通補水面膜那樣日常隨意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大家購買功能型面膜時應選擇正規廠家出品的面膜,如果出現過敏等情況,應立即停用。有些不正規的面膜里可能含有重金屬、激素等違禁成分,這種面膜往往使用后效果立竿見影,短期療效特別好。然而,一旦停用就會“反彈”,皮膚迅速回到原有狀態。
4.誤區:補水靠面膜就夠
市場上各種面膜的成分紛繁復雜,常見的成分有玻尿酸、膠原蛋白、維生素C等,不同的成分有不同的功效。總的來說,面膜中各種成分的主要作用是補水保濕。然而,護膚光給皮膚補水還不夠,更重要的是要幫皮膚“鎖”住水分。很多時候,面膜中的營養成分只能停留在皮膚的角質層,真皮層仍然缺水。例如,玻尿酸能吸收自身重量數百倍的水分,外用可顯著提升表皮的含水量,但其分子結構較大,滲透能力不強,不易被皮膚吸收。若敷用的面膜中玻尿酸濃度過高,或者與其他增稠劑同用,皮膚可能會出現“搓泥”現象。
要想充分發揮面膜的補水功效,大家應在敷完面膜后使用潤膚霜、啫喱等護膚產品,將水分“鎖”住。
5.誤區:自制面膜既天然又實惠
不少人崇尚純天然理念,在家用黃瓜、酸奶、雞蛋等材料自制面膜,覺得既省錢又放心。這些自制面膜沒有效果事小,萬一損傷皮膚事大!
我們面部皮膚的毛孔和細胞的間隙非常微小,而自制面膜使用的材料沒有經過加工處理,天然食物或藥物原材料的分子量太大,幾乎無法被皮膚吸收。市場上的成品面膜一般都經過特殊的工藝和消毒處理,將其中的營養成分分解成小分子,這樣皮膚就能更好地吸收了。

此外,自制面膜沒有準確的配方,而且制作時很難保障食物的新鮮和清潔,若在制作過程中沾上細菌,使用時很容易刺激皮膚,引起過敏、感染等癥狀。尤其在皮膚有破損時,大家更不可隨意嘗試沒有科學依據的護膚方法。
市面上的面膜種類繁多,針對不同膚質和護膚需求,選擇合適的面膜才能事半功倍。以下是常見面膜類型及其適用人群。
1.貼片面膜
【特點】精華液浸透無紡布或生物纖維膜布,貼合面部,封閉性強,促進吸收。
【功效】急救補水、曬后修復等。
【注意】敏感皮膚的人應避免使用含酒精、香精的產品。
2.泥質面膜
【特點】含高嶺土、膨潤土等吸附成分,深層清潔毛孔的油脂和污垢。
【功效】油性皮膚、混合性皮膚的人對“T區”進行護理。
【注意】干性皮膚、敏感皮膚的人慎用,使用后需及時補水。
3.凍膜或凝膠面膜
【特點】清涼舒緩,含蘆薈、薄荷等鎮靜成分,降低皮膚溫度。
【功效】曬后降溫、敏感皮膚鎮靜、夏季降溫護膚。
【注意】部分含酒精,敏感皮膚的人慎用。
4.睡眠面膜
【特點】免洗型啫喱或乳霜質地,夜間持續滋養皮膚,增強皮膚屏障。
【功效】干性皮膚的人在秋冬季節加強保濕。
【注意】油性皮膚的人需選擇輕薄的配方,避免悶痘。
5.剝離式面膜
【特點】成膜后撕拉去除,可帶走皮膚表層的角質和黑頭。
【功效】角質層較厚的人去角質時使用。
【注意】頻繁使用易損傷皮膚屏障,敏感皮膚或皮膚較薄的人應避免使用。
總的來說,干性皮膚的人優先選擇含玻尿酸、神經酰胺的貼片或睡眠面膜,強化保濕;油性皮膚的人可嘗試用泥質面膜清理毛孔油脂,調節水油平衡;混合性皮膚的人應分區護膚,在“T區”用泥質面膜,兩頰用保濕貼片。對敏感皮膚的人來說,要注意避免使用含有酒精、香精等刺激性成分的面膜,不要輕易嘗試泥質面膜等新型面膜,以免引發過敏等皮膚問題。
最后,給大家奉上護膚小貼士——面膜是護膚的“加餐”,不可完全替代日常使用的爽膚水、保濕乳液和面霜等產品。無論什么樣的面膜,其作用都是在短時間內改善現有的皮膚狀態,只能起到輔助的保護作用。要想皮膚好,大家還得內外兼修,除了“外修”護膚,更要“內修”養生。大家平時應多喝水,同時做到飲食多樣化,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達到營養均衡。大家要保證充足睡眠、適當運動,保持規律的生活作息。若有嚴重皮膚問題,如痤瘡、玫瑰痤瘡等,大家不要盲目使用護膚品治療,應及時咨詢皮膚科醫生。
(通訊員" " 崔玉艷)
(編輯" " 顧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