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嬰幼兒用品市場日益繁榮。然而,一些不法分子為牟取暴利,竟將黑手伸向了這一領域。近日,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檢察院聯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對一名銷售假冒某品牌奶瓶和奶嘴的寶媽提起訴訟,為守護嬰幼兒“舌尖上的安全”注入檢察之力。
90后女子林某是一名新晉寶媽,正在哺乳期的她,為了緩解家庭壓力,竟賣起了假冒某品牌的奶瓶和奶嘴。
嬰幼兒群體是國家法律規定需要特殊、優先保護的群體。銷售假冒注冊商標且含有有毒有害成分的嬰幼兒專用商品,不僅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還危害嬰幼兒等未成年人身體健康,嚴重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在本案中,長寧區人民檢察院對相關產品安全進行監督,嚴格把握公益損害認定標準,并首次創造性地將賠償金支付至上海市兒童基金會賬戶,專項用于兒童合法權益保護事業,具有較強的針對性,起到了教育與懲戒的雙重作用。
林某是一家房產公司的前臺文員,月薪只有三千的她萌生了做副業的想法。2022年初,她從微信母嬰群里嗅到了商機——售賣某品牌奶瓶。林某立即在某電商平臺注冊了嬰幼兒用品店鋪,并從批發網站以低價批量購入該品牌的奶瓶和奶嘴,再以明顯低于市場的價格進行出售,以此牟利。然而,網店經營剛一個月,就遭到了消費者的售假投訴。林某心生疑慮,便上官網對比,發現價格相差懸殊;又去追問供貨商,對方默認“不是正品”。知道真相的林某有些猶疑,但面對高額利潤,林某選擇了裝聾作啞,繼續經營網店。
之后,林某多次因刷單和售假等違規行為,被平臺刪除產品鏈接。2022年11月,她又開始“重操舊業”,先后使用親屬的身份信息,注冊了兩家嬰幼兒用品店鋪。由于售價低廉,吸引了不少消費者購買。
王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她是一名新手媽媽,經常在網上給孩子購買各種嬰幼兒用品。某天,她無意間刷到了林某的網店,發現她中意的品牌奶瓶售價不到官網價格的一半。王女士以為撿了大便宜,立即下單購買。但收到貨后,王女士發現奶瓶上的商標印刷模糊,奶瓶質量也很粗糙,便懷疑買到了假貨,遂向警方報案。
2023年5月,公安機關將涉案網店實際經營人林某抓獲歸案,并在其家中查獲大量待銷售的印有某品牌商標的奶瓶、奶嘴1000余件,貨值金額達3萬余元。經鑒定,這些均為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截至案發,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內,三家涉案網店的銷售金額高達46萬余元。
2024年5月,該案移送至長寧區人民檢察院審查起訴。檢察院審查后認為,林某明知是假冒產品仍予以銷售,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觸犯《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4條規定,應當以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追究其刑事責任。2025年1月,長寧區人民檢察院以該罪名對林某提起公訴。
由于奶瓶、奶嘴的受眾是不特定的嬰幼兒,關系到“舌尖上的安全”,長寧區人民檢察院在本案提起刑事訴訟的情況下,還與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依職權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
經對查扣的商品進行鑒定,檢察官發現涉案奶瓶瓶身主體材質為聚碳酸酯(PC),系國家禁止用于生產嬰幼兒專用食品接觸材料及制品的成分。據了解,該材質在高于80℃時會分解出雙酚A,該物質被人體攝入后會破壞荷爾蒙的正常分泌與調節機制,危害免疫系統、生殖系統,可能導致皮膚惡化、肥胖、不孕等癥狀。涉案奶嘴揮發性物質超標,長期接觸可能造成皮膚過敏、呼吸系統危害等健康風險,尚未完全發育的嬰幼兒更容易受其侵害,有致癌風險。
檢察官認為,林某銷售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奶瓶、奶嘴的行為,不僅涉嫌刑事犯罪,還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規定,侵犯了不特定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存在危害嬰幼兒身體健康的安全隱患,損害了社會公共利益,依法應當承擔相應的民事侵權責任。

為了更好履行公益訴訟職責,根據相關規定,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三分院、長寧區人民檢察院與林某就如何修復已經受損的社會公共利益進行訴前磋商并達成協議:第一,林某停止銷售假冒偽劣奶瓶、奶嘴的行為,在國家級媒體上賠禮道歉并公布涉案產品銷售信息,提示消費者勿使用涉案產品;第二,林某支付賠償金5萬元至上海市兒童基金會賬戶,依法用于兒童合法權益保護事業;第三,上述兩項內容由林某在協議簽名蓋章后三個月內履行完畢;第四,協議不免除林某向其他個體消費者依法應當承擔的賠償責任。之后,雙方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司法確認。
根據磋商協議,林某目前已經在國家級新聞媒體上公開賠禮道歉,公布涉案產品的銷售時間、銷售范圍等信息,提示消費者勿使用涉案產品;已經支付賠償金用于上海市兒童基金會母乳庫項目。
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審查認為,雙方為保障廣大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經磋商自愿達成的協議,內容真實,不違反法律法規強制性規定且符合社會公共利益保護要求。經長寧區人民檢察院確認,林某已根據約定,停止銷售案涉偽劣產品、公開賠禮道歉,并已將5萬元賠償金匯入指定賬戶。經依法公告,期滿未收到異議,符合司法確認的法定條件,遂裁定該磋商協議有效。
2025年3月13日,長寧區人民法院開庭審理本案。法庭上,檢察官對被告人林某進行了訓誡:“被告人,你銷售的奶瓶、奶嘴系假冒產品,且不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可能給嬰幼兒身體健康帶來安全隱患。你也是一位母親,更應該對所銷售嬰幼兒產品的質量負責。希望你能以案為鑒,深刻反思、吸取教訓,尊重他人知識產權和智慧成果,今后靠自己的雙手依法誠實勞動、誠信經營來創造合法財富,多做對社會和未成年人有益的事情?!北桓嫒肆帜澈瑴I表示,已經深刻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對所有被害的孩子和家庭誠懇道歉,希望能得到他們的諒解。同時,作為一名孩子的母親,自己也有切身體會,案發后一直非常后悔,并表示愿意接受法律制裁,今后一定好好悔改,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
法院經審理認為,被告人林某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其行為已構成銷售假冒注冊商標商品罪,且犯罪數額巨大。綜合考量被告人的行為性質、犯罪情節、社會危害程度、認罪態度及悔罪表現,同時鑒于被告人林某銷售的系奶瓶、奶嘴,其消費受眾為嬰幼兒,為積極維護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和身心健康,依法對被告人林某判處有期徒刑3年,緩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10萬元,緩刑考驗期內禁止被告人林某從事奶瓶、奶嘴等母嬰產品的生產、銷售等經營活動。目前,判決已生效。
檢察機關也在此提醒,在“人人皆可為賣家”的電商時代,經營主體更應敬畏法律、尊重創新。一些商家受利益驅使,鋌而走險銷售假冒、偽劣商品,既損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侵犯他人的知識產權,不僅要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嚴重的還會構成刑事犯罪。
尊重與保護知識產權不僅關乎企業利益,更是對民生安全的基本守護,是法治社會中每個市場參與者應堅守的底線。
部分商家誤認為“僅銷售不生產”可減輕責任,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214條規定,無論是否參與制造、生產,明知假貨仍銷售即可能構成犯罪。本案的辦理,彰顯了檢察機關從嚴打擊民生領域知識產權犯罪的決心。
另外,廣大消費者在選購嬰幼兒用品時,應認準官方渠道,通過品牌官網、授權實體店或大型電商自營平臺購買商品,警惕部分個人網絡店鋪的“超低折扣”;同時,可保留購買記錄及發票,遇質量問題及時投訴至市場監管部門或平臺,以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助力打擊售假鏈條。
編輯:張鈺梅" " zhangclaire08@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