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天,媽媽用一塊小小的泡泡糖吹了一個比拳頭還大的泡泡。哇,這實在是太有趣了!于是,我迫不及待地買了幾粒泡泡糖,決定自己也來嘗試一下。
我滿心期待地把泡泡糖放進嘴里,嚼了幾口就開始用力吹氣,泡泡糖卻一點反應也沒有。我疑惑地問媽媽,媽媽耐心地對我說:“你要先多嚼一嚼泡泡糖,讓它充分軟化,最好是把甜味兒嚼沒。然后,用舌頭和牙齒把它壓成餅狀,再把它抵到舌尖上,用舌頭頂一下,讓泡泡糖包住舌頭,這時候就可以吹啦!”
媽媽說得簡單,可是我卻怎么都學不會。每次把泡泡糖抵到舌尖上時,它總是滑來滑去,要么沒法讓泡泡糖包住舌頭,要么沒法往泡泡糖里吹氣。我急得滿頭大汗,一次又一次地嘗試,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后來,我用力一吹,泡泡糖居然從嘴里噴了出來,差點掉到地上,我趕緊用手接,弄得滿手都是口水。我不禁有些泄氣:這吹泡泡糖聽起來容易,做起來可真難啊!
我央求媽媽再給我做一遍慢速演示,然后站在鏡子前,按照媽媽的樣子,再次嘗試。不記得試了多少次,我終于能用泡泡糖包住舌頭了。但是有時候,我把泡泡糖弄得很薄,剛要吹就破了;有時,泡泡糖薄厚不夠均勻,也吹不起來。最后總算均勻了,可還是吹不起泡泡!我焦急地問媽媽:“到底是怎么把氣吹進去的呢?”媽媽一邊給我示范,一邊告訴我:“把舌頭微微下沉或卷一下,使舌頭和泡泡糖之間留出孔隙,才能吹進空氣。”
我恍然大悟,趕快試了試,真的吹起了一個指甲蓋大小的泡泡。我開心極了,歡呼道:“媽媽,我成功了!我終于吹起來了!”媽媽拍手笑道:“真棒啊!”又經過幾個星期的持續練習,我終于吹出了一個特大的泡泡,它都碰到我的鼻尖了。
看來做什么事都要多練習呀,只要肯花時間,不放棄,就能收獲成功!
(指導老師:劉瑜)
小時候,特羨慕會吹泡泡糖的同學,因為自己老學不會。看了這篇習作,覺得很有意思,妙趣橫生,也激起了對童年的回憶。
習作情節設計巧妙,層次分明,既充滿趣味又蘊含深刻的生活哲理。起初,“我”滿懷期待卻屢屢受挫,甚至將泡泡糖噴出;接著,通過媽媽的耐心指導和“我”的不斷嘗試,情節逐漸推進;最終“我”成功吹出泡泡糖,并不斷進步,吹出了更大的泡泡。這一過程不僅展現了“熟能生巧”的樸素真理,更深刻揭示了堅持與努力的價值。
小作者最巧妙的是,通過貼近生活的情節,將成長的艱辛與喜悅娓娓道來,既讓人感同身受,又激勵讀者在面對困難時保持耐心與毅力。
(袁芬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