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土資源作為歷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在培養學生家國情懷和文化認同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家校社協同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重要途徑,通過充分挖掘家鄉的故事、講好家鄉的故事,學生能夠走進家鄉、了解家鄉、熱愛家鄉,從而建立起對家鄉的歸屬感和文化傳承的責任感。本文以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區鄉土資源為例,探討鄉土資源在家國情懷培養中的運用。
官渡區擁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這些資源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官渡古鎮作為古滇文化的發祥地之一,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曾是環滇池地區的商貿重鎮。官渡最早名為“窩洞”,意為螺絲殼堆積,后因成為官家渡口而得名“官渡”。官渡古鎮內的妙湛寺金剛塔是中國現存為數不多的金剛寶塔之一,也是我國保存最古老的石質金剛寶座塔,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價值,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此外,云南省博物館和昆明市博物館也坐落在官渡區。云南省博物館收藏了23萬余件文物,其中一級文物509件、二級文物1396件、三級文物12432件,是云南省最大的綜合博物館。館內收藏的珍貴文物如戰國?;~案、大理國銀鎏金鑲珠金翅鳥等,不僅展示了云南悠久的歷史文化,也為學生提供了直觀的歷史學習素材。特別是聶耳小提琴,作為聶耳創作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樂器,不僅是歷史的見證,也是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
官渡區還有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官渡粑粑和烏銅走銀。烏銅走銀是云南獨特的銅制純手工工藝,始創于清雍正年間,距今已有近300年歷史。它以烏銅為胎,鏨刻花紋后填入銀或金,經過高溫融合、打磨、拋光等工藝,呈現出黑白分明的藝術效果。烏銅走銀與北京的景泰藍齊名,被譽為“天下銅藝雙絕”,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文化價值。
官渡區毗鄰滇池,擁有獨特的自然生態景觀,是開展生態教育的理想場所。官渡區內的多個濕地公園,如寶豐濕地公園、五亮塘濕地公園、斗南濕地公園、海東濕地公園等,不僅在保護滇池生態環境、凈化水質、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市民提供了休閑娛樂和科普教育的場所。這些濕地公園為學生提供了實地考察的機會,幫助他們了解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
官渡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如抗戰遺址、革命紀念館等,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例如,昆明市博物館和官渡區革命烈士陵園,可以緬懷革命先烈、弘揚愛國主義精神。
學校應將官渡區的鄉土資源融入日常教學中,通過開發特色課程,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家鄉的魅力。例如,可以開設跨學科的濕地生態保護課程,結合生物、地理、歷史、美術等學科,組織學生參觀濕地公園,進行實地考察,讓學生親身了解濕地生態系統的重要性,培養環保意識。同時,結合官渡區的歷史文化資源,可以開設歷史文化課程,組織學生參觀博物館,與博物館聯合開設課堂。例如,博物館講解員和歷史老師可以進行同課異構,帶領學生參觀聶耳生平事跡,講解小提琴的來歷及其在國歌創作中的重要作用。學校老師可以組織學生模擬聶耳創作《義勇軍進行曲》的場景,最后全體學生齊唱國歌,再次感受聶耳所帶來的精神力量。
此外,學校還可以結合官渡區的紅色文化資源,開展紅色故事分享會、革命歷史劇表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參與中深刻體會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激發愛國熱情。同時,鼓勵學生參與課程內容的創作與創新,如舉辦以官渡區為主題的攝影比賽、征文比賽等,讓學生在創作過程中深入了解家鄉,培養對家鄉的熱愛之情。
家庭是學生成長的重要環境,家長的參與能夠有效增強學生對鄉土文化的認同感。學校可以鼓勵家長與孩子共同參與鄉土資源研學活動,增進親子互動與文化傳承。例如,利用周末時間,家長可以帶孩子前往官渡古鎮,學習制作烏銅走銀等傳統工藝品,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
此外,學??梢猿珜Ъ议L與孩子一起進行家史研究,通過調查走訪家族發展史,撰寫家譜,了解家族成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狀態與貢獻,增強家族榮譽感。這一活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家族歷史的理解,還促使他們思考個人與家族、社會的關系,培養了他們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通過家史研究,學生們學會了從家族微觀視角審視歷史變遷,進一步豐富了他們的歷史認知維度。
親子手工制作也是家庭參與的重要形式。家長與孩子可以利用官渡區的鄉土材料,如自然植物、廢舊物品等,進行手工制作,如編織官渡古鎮特色的燈籠、制作滇池濕地生態模型等。這樣既能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又能增進親子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加深對鄉土文化的理解和認同。
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平臺搭建是鄉土資源教育的重要保障。社區、文化機構和企業可以共同開發鄉土教育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實踐機會。例如,社區可以設立專門的鄉土教育資源中心,整合圖書館、博物館、文化中心等場所的鄉土教育資源,為居民提供豐富的學習材料和活動空間。同時,鼓勵企業參與鄉土資源教育活動,如贊助文化講座、提供實踐基地等,設計一些特別的文創產品,實現資源共享和互利共贏。
數字化平臺的建設也是鄉土資源教育的重要方向。利用互聯網和AI技術,搭建鄉土資源教育平臺,實現資源共享。通過在線課程、虛擬展覽、互動論壇等形式,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讓更多人能夠便捷地接觸到官渡區的鄉土文化資源,促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昆明官渡區的鄉土資源為校家社協同育人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與實踐平臺。通過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與文化認同,為新時代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展望未來,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和教育技術的持續發展,我們有理由相信,昆明官渡區的鄉土資源將在校家社協同育人的實踐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讓我們攜手共進,深入挖掘鄉土資源的獨特魅力,不斷創新教育方式,共同為培養具有深厚家國情懷和文化素養的新時代青少年而不懈努力。
基金項目:2023年度云南省教育科學規劃項目“基于家校社協同育人的高中歷史活動課實踐研究”(項目編號:BD23041)的階段性成果。
(作者單位:昆明市官渡區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