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年代,許多革命者在烽火硝煙中留下家書,一封封家書記載著他們矢志不渝的信仰,既是寫給小家也是寫給國家。我們重溫這些珍貴的家書,一起感受他們堅定的信仰和真摯的家國情懷。
朱德:好好學習 回來為祖國做建設
開國元帥朱德一生經歷了中國革命從艱難困苦到光輝勝利的全過程,烽火硝煙,家國難以兩全,女兒朱敏從出生后就與父親長時間分別。全面抗戰時期朱德在延安,蘇德戰爭爆發,明斯克淪陷,女兒朱敏從蘇聯被押送到德國東普魯士納粹集中營,明知送達的機會極為渺茫,他還是寫下了一封信,筆下滿是對女兒的囑托與期待。
你在戰爭中應當一面服務,一面讀書,腦力同體力都要同時并練為好,中日戰爭要比蘇德戰爭更為遲些結束。望你好好學習,將來回來作(做)些建國事業為是。
這是摘自1943年10月28日朱德寫給女兒的信。由于戰火阻攔,這封家書最終因“郵路中斷,無法投遞”被退回。1945年1月,歷經磨難的朱敏終于離開集中營,輾轉回到蘇聯。雖然很想馬上回到父親身邊,但朱敏還是決定留在莫斯科繼續學習,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她知道,在蘇聯學到知識,回國后為祖國作貢獻,是父親交給自己最重要的任務。
關向應:兩封告別信 離小家別國家
關向應是中國共產黨早期軍事領導人,他的革命生涯從一封家書開始到另一封家書結束。1924年底,22歲的關向應馬上要前往蘇聯學習,臨行前,他寫下一封告別信寄給自己的叔父。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愿終身奔波,竭能力于萬一,救人民于屠(涂)炭,犧牲家庭,拼死力與國際帝國主義者相反抗,此侄素日所抱負,亦侄唯一之人生觀也。
回國后,關向應如自己信中所言,把一生都投入到了革命洪流之中。他與賀龍并肩作戰15年,壯大了紅軍隊伍,走過了長征路,在全面抗戰時期的晉中平原戰場立下赫赫戰功。然而,高強度的工作和艱苦的戰爭生活讓他不到40歲就身患重病。1943年,他再次寫下一封信,這一次,他要告別奮斗一生的革命事業。
我在此最后一刻彌留之際,謹向黨的領袖,謹向黨的七次代表大會,謹向全黨同志緊握告別之手,切望全黨同志無論在任何時候,都在毛澤東同志領導下奮斗前進!
趙一曼: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共產黨員趙一曼被組織派往東北地區工作。她帶領群眾罷工,建立游擊隊,多次給日軍以沉重打擊。1935年11月,為掩護部隊突圍,身負重傷的趙一曼不幸被日軍俘虜。在獄中遭受了極其殘忍的折磨,1936年8月2日,趙一曼就義當天給兒子寫下遺書。
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在你長大成人之后,希望不要忘記你的母親是為國而犧牲的!
(摘自央視網,有刪節)
編輯 喬可可 187224846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