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時光的長河中徘徊,教育宛如一首悠揚的詩篇,被歲月吟唱;又似一幅絢麗的畫卷,在歲月的流轉間徐徐展開。它是一場心與心的溫暖碰撞,是用愛與理解精心編織的綺夢,每個孩子都是這片教育花園里獨一無二的花朵,等待著被愛澆灌,被理解,被滋養。
初入教育領域時,我懷揣著如同朝陽般的熱忱與憧憬,滿心期待地踏上這片育人的土地。可現實如同一堵冰冷而堅硬的墻,橫亙在我面前,讓我一時不知所措。接手的第一個班級,有個叫小宇的孩子,他就像一朵被遺忘在角落的小花,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邊緣,眼神中透著迷茫與疏離。課堂上,老師的提問仿佛遙遠的呼喚,無法觸及他的世界;課間時分,歡聲笑語在教室里回蕩,他卻總是獨自蜷縮在角落里,不與任何人交流。他的孤獨,如同冬日里的殘雪,透著絲絲寒意。
蘇霍姆林斯基曾深情地說過:“教育—這首先是關懷備至地,深思熟慮地,小心翼翼地觸擊年輕的心靈,在這里誰有細致和耐心,誰就能獲得成功。”于是,我在心底默默許下承諾,要耐心等待,用愛叩開他那扇緊閉的心門。
我發現小宇對繪畫有著濃厚的興趣,哪怕只是一張普通的白紙,一支簡單的鉛筆,他都能沉浸其中許久。我便以此為契機,在一次繪畫課上,特意表揚了他的作品。那一刻,我看到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課后,我主動與他交流繪畫的心得。慢慢地,小宇開始愿意和我多說幾句話,課堂上偶爾會抬起頭,眼神也不再那么游離。
我深知,這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教育之路漫長而曲折,需要持續的付出與堅守。陶行知先生曾說:“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我帶著這樣的信念,繼續在小宇的教育之路上前行。我鼓勵他參加學校的繪畫比賽,在他準備的過程中,給予他充分的支持與指導。當他的作品在比賽中獲獎時,他臉上洋溢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綻放的花朵。從那兒以后,小宇變得更加積極主動,開始嘗試與同學們交流,參與班級活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小宇就像一片在風中歡快舞動的葉子,展現出了蓬勃的生機。他不僅在繪畫方面更加出色,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提高。課堂上,他積極發言,思維活躍;課間,和同學們相處融洽,成了班級中不可或缺的一員。
我也深刻地意識到,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我們要做的就是發現這些閃光點,用愛與鼓勵去滋養,讓它們綻放出耀眼的光芒。與小宇相處過程中,收獲了滿滿的感動。有一次,我帶病上課,聲音沙啞。下課后,小宇悄悄遞給我一張紙條,上面寫著:“老師,您要注意身體,我們會乖乖聽話的。”那一刻,我所有的疲憊都煙消云散了。我知道,我的愛有了回應。
在未來的教育之路上,還會有無數個像小宇這樣的孩子,他們或許在黑暗中迷茫,或許在孤獨中徘徊,但我相信,只要我們用真心去對待,用愛去澆灌,每一朵花都能在教育的春風中綻放出最絢爛的色彩。愿我們都能成為那股溫暖而有力的春風,輕輕地拂過每一朵花,傾聽它們綻放的聲音,見證它們的成長。讓我們用愛去書寫教育的詩篇,用理解去描繪教育的畫卷,讓每個孩子都能在這片充滿愛的花園里茁壯成長,散發出屬于自己的光芒。
作者簡介:
朱志榮,筆名晴耕雨讀,江西省萬載縣人,系回歸文學社墨瀾分社社長;任教于萬載縣第二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宜春市教育信息化學生信息素養提升實踐活動專家,先后獲得宜春市“先進個人”、萬載縣“名師”等榮譽稱號;文章散見于《青年文學家》《文淵》等刊物,主持、參與省市級課題研究十余項,發表論文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