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毛選》刪去了1949年《論人民民主專政》單行本關于“第三條道路”的論述:“不但中國,全世界也一樣,不是倒向帝國主義,就是倒向社會主義,絕無例外。中立是偽裝的,第三條道路是沒有的。”關于是否存在“第三條道路”的問題,毛澤東的認識也經歷了發展變化。1940年,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十月革命以后的國際環境是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斗爭的環境,“處在今天的國際環境中,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任何英雄好漢們,要就是站在帝國主義戰線方面,變為世界反革命力量的一部分;要就是站在反帝國主義戰線方面,變為世界革命力量的一部分。二者必居其一,其他的道路是沒有的”。而這種觀點也反映了當時蘇聯方面對世界格局的認識。
20世紀50年代以來,亞非拉民族解放運動興起,但他們并沒有如毛澤東所設想的那樣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而是建立了民族國家,客觀上在帝國主義和社會主義之外出現了所謂的“第三種立場”。在這種情況下,毛澤東也修改了在《新民主主義論》中提出的上述觀點。
在1958年接見國際友人時,毛澤東提出:“事實上,這種觀點只適合于一部分國家,對于印度、印度尼西亞、阿拉伯聯合共和國等國家卻不適用。它們不是帝國主義國家,也不是社會主義國家,而是民族主義國家。拉丁美洲也有許多這樣的國家,將來還會多。”而且毛澤東認為,這種“第三種立場”還會維持相當長的時間。這樣,1960年對《論人民民主專政》作出上述修改也是必然的了。
(眾舟摘自《毛澤東研究》2020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