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

2025-07-18 00:00:00李勇剛
經濟與管理 2025年4期
關鍵詞:策略經濟質量

一、問題提出

土地是生產活動、產業布局和新質生產力培育的空間載體,是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在中國獨特的土地制度下,地方政府作為國有建設用地的實際管理者,通過低價協議出讓工業用地做好招商引資工作,通過高價限制性供應住宅和商業用地來獲取巨額土地出讓收入,以加快城市建設,進而有力推動了國民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然而,由于我國市場化改革仍面臨一些深層次的問題,例如在土地資源配置中呈現出半市場化特征,地方政府的供地策略造成土地要素出讓價格和結構的扭曲、土地市場的供需兩難等突出問題。此外,受到宏觀經濟弱復蘇的影響,房價下行疊加庫存去化放緩,缺乏有效需求的支撐,使得房地產市場投資者較為謹慎,投資強度持續低迷;加之近年來房地產企業的經營邏輯悄然轉變,安全導向開始取代過去的增長導向,部分房企的銷售回款主要用于償還債務,而非拿地開發,這就進一步影響了地方政府的供地行為,導致土地供應結構和成交模式均發生較大改變。2024年,經過兩年土地供需調整后,全國重點城市土地成交規模呈現持續收縮且維持相對低位運行趨勢,其中住宅用地的成交規模降幅大于土地市場的整體回落幅度,除一線城市外,二、三、四線城市土地成交均價和土地成交溢價率均同比下降。

與此同時,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大幅提升以及經濟結構的持續轉型,土地要素在我國經濟增長中的功能逐漸減弱;并且伴隨城鎮建設的不斷推進以及城市規模的持續擴張,我國工業用地資源日益緊張,工業用地成本開始大幅上升。在此背景下,部分地區尤其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南京等經濟發達城市開始轉變工業用地供應策略,逐步提高引資門檻,瞄準優質工業項目,實行差別化的土地供應策略以期大量引進高質量外資,加快實現產業的良性發展,提高經濟社會發展質量。由此可知,部分地方政府進行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的態勢越發明顯。2023年廣州市優先滿足新型儲能、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制造、低空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生命科學、深海、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的用地需求。2024年南京市優先保障科技創新、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用地需求,也從側面印證了這一點。基于此,針對部分地區供地策略發生轉變這一現象,深入考察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影響,探究其是否促進了我國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對于持續優化土地資源配置、充分發揮土地要素在經濟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進而保障中國經濟實現更加穩健和可持續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文獻綜述

土地作為推動中國經濟增長和結構轉變的發動機[1],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難以替代的關鍵作用,以土地要素為核心制定實施優惠政策也成為地方政府招商引資進而實現經濟持續穩定增長的重要手段。因而,以地引資政策或策略也引起了政府、學者等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

部分學者探討了地方政府以地引資的動機。伴隨經濟發展,績效成為官員政績考核的主要指標,各級地方政府面臨激烈的晉升錦標賽[2]。為在錦標賽中勝出,地方官員“想方設法”利用轄區各類資源加快當地經濟發展,其中低價大規模出讓工業用地成為當地推動招商引資工作進而實現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的重要選擇[3]。由此可知,政治職務的晉升激勵是促進城市建設用地增長的重要動機[4]元壽偉等[3]利用289個地級市約34萬宗工業用地出讓的微觀數據研究發現:財政壓力是制約地方政府實施“以地引資”策略的重要因素,會大幅減少地方政府出于引資目的的低價出讓工業用地面積;當地方政府制定實施刺激政策后,財政壓力對工業用地出讓的負面作用會降低。王春杰等[5]探討了不同經濟發展階段地方政府的以地引資策略,利用2007—2018年我國地級市工業用地出讓數據,研究發現:當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地方政府會主動低價協議出讓工業用地以降低引資門檻:若經濟發展達到較高水平時,則會結合當地產業發展基礎和資源稟賦,改變工業用地出讓方式,提高招商引資要求,供地價格水平和地價離散度較大。

也有學者對以地引資策略的影響效應進行了深入研究。在晉升激勵下,地方官員刻意壓低工業用地出讓價格,降低企業用地成本,加大對外資的吸引力度,以期大量引進經濟社會發展亟需的資金、技術、管理經驗和創新思維等要素[6],從而加快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推動經濟持續穩定增長。可以說,在經濟發展水平較低的階段,低價大規模出讓工業用地不僅能夠吸引外來資本和技術的進入,持續推動當地產業發展,也會對產業投資、技術創新、城市建設等產生積極的影響[7];同時,工業用地出讓所產生的就業增加和地區經濟發展效應,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帶動當地居住用地和商業用地需求量增加,從而為地方政府創造更多土地出讓收入[1],顯著增強當地政府的財政支付能力,由此,地方政府才能將更多財力投入到民生領域,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然而,地方政府低價大規模出讓工業用地的供地策略也會導致土地供給結構錯配以及不同行業用地錯配[8],造成土地資源配置效率與生產效率的下降,繼而對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帶來不利影響。此外,為了獲得更多政績以較快實現政治職務的普升,地方官員還會主動降低引資門檻,在工業用地出讓中競相降低引資質量來推動經濟增長[6,但這也造成數量眾多低效企業的進入與高效企業的退出,引起中低端產業的集聚,造成我國制造業整體上仍處于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中低端[9],進而對生態環境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馮晨等[0]利用滬深兩市A股非ST類上市公司數據,研究發現地方工業用地出讓數量的增長和價格的提升能夠顯著推動企業的投資擴張,且相比于非土地類投資,土地出讓價格的投資效應主要體現在土地類投資擴張方面。

由以上分析可知,國內外學術界深人探討了低價出讓工業用地的以地引資策略的經濟社會影響效應,但對差別化以地引資問題的研究文獻則較少。伴隨經濟空間結構的變化、產業轉型的推進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的持續提升,土地發動機的功能自2010年以后開始減弱[1],依靠人為壓低工業用地出讓價格已難以維持制造業的低成本競爭優勢。這就促使部分地方政府開始轉變以地引資策略,利用土地一級市場的壟斷權和建設用地的獨家供應權[11],通過選擇性供地和提高工業用地供應價格等方式開展差別化以地引資競爭,進而扶持具有資源稟賦優勢、前后關聯性強、發展前景較好的產業發展[5]。與此同時,地方政府提高工業用地出讓價格也將抬高招商引資門檻,使得一部分承擔不起高用地成本的企業遷出,從而大幅減少低效率企業的數量,顯著提升當地制造業的生產效率[12]

閱讀所及,學者們深入探討了以地引資問題,形成大量頗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深入研究差別化以地引資及其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的文獻較少。基于此,本文利用2007—2022年中國35個大中城市的土地交易微觀數據,實證檢驗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效應。本文的主要貢獻有:一是在地方政府供地策略逐漸轉變的背景下,利用土地交易微觀數據,準確識別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特征;二是從理論分析與實證檢驗兩個層面深入探究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及其傳導機制,厘清兩者內在關系;三是從產業、行業、城市、區域等維度考察差別化以地引資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的異質性。

三、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影響經濟發展質量的機理分析

在政治晉升與財政收益的雙重激勵下,地方政府低價出讓工業用地來招商引資、高價出讓商住用地以緩解財政壓力,進而推動經濟持續快速增長,由此形成與眾不同的“以地謀發展”模式。很顯然,上述供地策略在中國經濟增長中扮演了極其關鍵的角色,但是,這種供地策略也造成土地要素配置的扭曲,產生了一系列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問題。因此,部分地方政府開始轉變低價甚至零地價出讓工業用地的供給策略,逐步實行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通過合理調控工業用地出讓價格、面積和區位,選擇性地引導高端產業進駐,倒逼中低端產業進行技術變革或者遷出,以推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集聚,進而作用于產業結構、生態環境乃至經濟發展質量。基于此,本文認為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主要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兩個渠道影響經濟發展質量。

(一)產業結構升級效應

根據經濟增長理論,土地是推動經濟增長的核心要素之一,因而土地資源配置的精準性和利用效率直接影響主導產業的發展壯大乃至于經濟社會的高質量發展。為了加快實現職務的升遷,地方官員會主動干預工業用地出讓規模和出讓方式來影響工業用地的價格[12],降低企業用地成本,以低成本優勢吸引更多外資,進而顯著提升招商引資成效。具體而言,當經濟發展處于較低水平階段時,地方官員出于對政績的追求,采取招商引資的底線競爭策略,即通過制定實施低價出讓工業用地、減免企業所得稅、降低環境標準等優惠政策,吸引更多企業尤其是制造業企業入駐[1],加快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實現政治職務的晉升。很顯然,降低地價的底線競爭行為,確實能夠吸引外資進人,加快工業化進程。然而,這種降低地價及引資門檻所引進的多是技術含量低、創新動力缺乏的中低端制造業,不利于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最終抑制經濟發展質量的持續提升。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以及發展理念的轉變,經濟社會發展質量變得越來越重要,原有發展模式已難以為繼。在此背景下,地方官員的政績考核評價機制也發生了較大改變,不再單純“以GDP論英雄”,生態保護、綠色發展、民生福祉等指標的權重大幅度提高,地方政府開始轉變招商引資的底線競爭策略,逐步提高招商引資門檻,策略性設置土地出讓價格和出讓規模[13],實施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一方面,基于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圍繞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發展前景較好的產業,地方政府提高工業用地出讓價格以提高引資門檻,選擇性地引進高端產業,而中低端產業則因難以承受較高用地成本而未被引進,由此助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另一方面,根據當地產業特點和產業發展規劃,地方政府持續優化工業用地供應結構,優先滿足具有高成長性和高輻射帶動作用的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產業項目的用地需求,著力推動高端產業持續發展,加快培育形成現代化產業體系,進而增強工業用地出讓對產業結構升級的整體帶動作用。

眾所周知,產業結構變遷與資源配置效率和技術創新能力緊密相關。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往往伴隨著前沿核心技術、先進管理經驗和優秀研發人才等在產業和區域間的再配置[14],必然會提高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等產業的資源利用效率,促進社會自主創新能力和生態環境質量的提升,進而提高經濟發展質量。

(二)產業集聚效應

在政治晉升和財政收益的雙重激勵下,地方官員“主動\"降低招商引資的質量,低價大規模出讓工業用地,以促進工業尤其是制造業的發展[15]。很顯然,地方官員上述以地引資行為雖然提高了當地產業集聚水平,但也吸引了大量勞動密集型等中低端制造業投資項目的入駐,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不利影響。隨著經濟發展階段、政策目標導向以及用地者需求等因素的變化,地方政府的以地引資策略隨之改變,呈現出差異化特征。部分地方政府根據當地資源稟賦、產業基礎與經濟發展水平,將那些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資源集約的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作為重點扶持產業,優先滿足其用地需求,從而將優質的土地資源集中到重點扶持產業項目,提高產業集聚程度。同時,抬升位置優越、交通便捷區域的工業用地的供應價格,吸引那些土地成本承受能力強的高端產業進駐,倒逼無法承受較高土地成本的中低端產業遷出,從而充分發揮工業用地出讓對產業項目的選擇效應,優化新一代信息技術、先進制造、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的空間布局,繼而大幅提高高端產業的集聚程度。

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與產業集聚緊密相關。依據產業集聚理論,傳統意義上的產業集聚能夠充分利用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等相對優勢,極大發揮市場機制、技術創新等因素的作用,集聚具有較強關聯度的企業或產業[16],有利于提升城市就業創造和人口吸納能力,提高家庭幸福指數,從而推動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同時,集聚的產業多屬于上下游關聯產業,這些產業及其所屬企業之間除了存在競爭關系,還有成為合作伙伴的可能[15],面對共同的外部發展環境,能夠共享技術、人才、資金、數據等關鍵資源。因而,當某一產業在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聚時,意味著該產業能夠獲得較為有利的外部發展環境,共享關鍵資源,繼而培育壯大與集聚產業相關的上中下游配套產業,做強產業鏈群,進而為經濟高質量發展集聚新動能。

綜上所述,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可以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影響。當然,上述傳導機制是否真正存在,還需要進一步實證檢驗。

四、研究設計

(一)計量模型構建

為了深入探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的動態變化特征,我們構建動態面板數據模型,表達式為:

ηititit

其中:下標 i 表示城市, Ψt 表示年份。 EDQit 表示經濟發展質量, LPDit 表示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 ΔControlit 表示控制變量。 ηit,εit 和 μit 分別表示不可觀測的地區效應、時間效應和隨機擾動項。

此外,為了準確識別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兩個傳導機制是否存在,本文構建包括式(1)在內的完整中介效應模型進行檢驗。

μit

trolitititit

其中: Wit 表示中介變量,包括產業結構和產業集聚;θ 表示中介變量的估計系數。其他變量的定義與前文一致。

(二)變量選取與說明

1.被解釋變量:經濟發展質量(EDQ)。考慮到使用單一經濟指標可能無法準確衡量經濟發展質量,需要設計科學合理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測度。基于此,參考楊耀武等[17]的設計思路,兼顧指標的價值性、層次性、全面性和數據可得性,設立包括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5個一級指標、15個二級指標以及33個三級指標在內的經濟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考慮到熵值法能夠較為合理地確定各個指標的權重以避免主觀因素導致的偏誤,從而得到較為可信的評價結果,因此采用熵值法計算得到2007—2022年35個大中城市的經濟發展質量指數,以此衡量經濟高質量發展水平。

2.解釋變量:差別化以地引資(LPD)。伴隨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土地資源變得相對稀缺,地方政府對外資設置不同的進人門檻以進行差別化的土地供應,引進發展前景好的高端產業,進而推動產業結構不斷升級和產業空間優化重塑,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基于此,借鑒王春杰等[5]的設計思路,本文采用如下公式計算地價離散度,進而使用該指標衡量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特征:

其中: nit 為城市 i 第 Ψt 年的土地出讓宗數; LPDit 為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即地價離散度; Xitk 表示城市i 第 χt 年第 k 宗工業用地的出讓價格; Xk 表示2006年12月發布的《全國工業用地出讓最低價標準》中不同等級工業用地的最低價出讓標準。

3.控制變量。基礎設施狀況(INC),考慮數據可得性,采用城市人均鋪裝道路面積衡量。人力資本水平(HCL),使用每萬人普通高等學校在校學生數衡量。對外開放程度(OPD),采用進出口總額占GDP的比重衡量。金融發展水平(FDL),采用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與GDP的比值衡量。政府干預程度(GID),采用政府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占GDP的比重衡量。自然資源稟賦(NRE),采用采礦業年末城鎮單位就業人數占城鎮總就業人數的比重衡量。人口密度(POD),采用城市常住人口與行政區域土地面積的比值衡量。此外,考慮到官員特征也影響官員的決策行為,進而決定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本文還在計量模型中加入市長級官員特征變量。基于數據可得性,選擇的市長級官員特征變量有:任期(TER)、學歷(EDB)、年齡(AGE)。

表1經濟發展質量評價指標體系

4.中介變量。(1)產業結構(INS)。考慮到城市層面數據可得性,采用第三產業增加值與第二產業增加值的比值作為產業結構的衡量指標。(2)產業集聚。本文在檢驗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影響經濟發展質量的產業集聚效應時,將分別考察制造業集聚(MAG)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PAG)在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影響經濟發展質量中的傳導作用。借鑒袁冬梅等[18]的設計思路,利用區位熵指數構建制造業集聚指數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指數。具體計算公式如下:

其中, Rij 表示城市 i 產業 j 的總體就業人數,其中 j 表示制造業與生產性服務業, Rj 表示全國產業 j 的總體就業人數, Ri 表示城市 i 的總體就業人數, R 表示全國總體就業人數。

(三)數據來源

考慮到2007年之前的土地交易數據存在較大缺失,尤其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后省份地級市的數據缺失嚴重,故而本文將樣本期確定為2007—2022年,選擇35個大中城市作為樣本①,考察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效應。文中所涉及大部分指標的數據來源于國研網統計數據庫中的區域經濟數據庫、中國經濟社會大數據研究平臺以及各市歷年統計年鑒,其中,受數據所限,2014年以前的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使用農村居民人均純收人表示。需要說明的是,每宗工業用地出讓面積和出讓價格的數據來源于中國土地市場網,我們收集了2007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35個樣本城市的509976條不同類型土地和99377條工業用地的交易數據,進而分類整理得到各個樣本城市每宗工業用地的出讓平均價格,由此計算得到各個樣本城市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此外,市長級官員的個人特征數據主要來源于人民網、名單網和百度百科等公布的官員干部資料,經筆者手工整理而得。

五、實證結果分析

(一)基準模型估計結果

為了提高估計結果的穩健性,本文采用兩步系統廣義矩估計法實證檢驗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效應,估計結果如表2所示。由表2中模型1\~模型4的殘差自相關檢驗的 P 值以及Sargan檢驗的 P 值可知,計量模型回歸結果較為理想。考慮到篇幅,本文主要匯報模型2的估計結果。由模型2的估計結果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這也意味著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有助于提升經濟發展質量,是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因素。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持續提高,面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以及政績考核方式的轉變,地方政府開始更加重視保護生態環境,選擇性供應工業用地以引進高技術、高效率、低污染的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高端產業,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升級和產業空間優化重塑,加快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

表2基準模型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為相應的 z 值,***、**分別表示在 1%5% 的水平上顯著。

控制變量中,基礎設施狀況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基礎設施建設促進了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人力資本水平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人力資本有助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金融發展水平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金融發展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顯著的促進作用。政府干預程度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地方政府對經濟運行的干預有力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自然資源稟賦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表明自然資源稟賦并未對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產生促進作用。原因可能是石油、天然氣、煤炭等自然資源豐裕的地區更容易形成以自然資源開發和初加工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產業結構層次低,產業轉型升級難度大,不利于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人口密度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人口密度有利于提高經濟發展質量。但需要注意的是,對外開放程度的估計系數為負,但不顯著,表明對外開放對經濟發展質量的不利影響并未凸顯。

由表2模型3的估計結果分析發現,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其平方項的估計系數則顯著為正,表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U形”的非線性影響效應。同時,根據表2模型3的回歸結果不難算出,差別化以地引資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的轉折點為6.25,在560個樣本點中,有 95.62% 的樣本點落在“U形”曲線上升的部分,這進一步佐證了現階段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有利于經濟高質量發展。

此外,本文還考察了官員特征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效應,結果如表2模型4所示。由模型4的估計結果可知,官員任期的估計系數顯著為負,表明市長級官員的任期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負向影響,即5年一屆的任期或任期越長可能會使官員“不作為”,進而不利于經濟發展質量的提升;官員學歷和年齡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表明官員的學歷越高以及年齡越大,執政經驗越豐富,越有助于制定更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二)穩健性檢驗

考慮到可能因為遺漏重要變量而對文章基準模型的估計結果產生影響,本文分別采用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作為經濟發展質量的替代指標、將低于最低出讓價格標準的工業用地出讓面積占當地工業用地出讓總面積的比值(LAS)作為差別化以地引資的替代指標進行穩健性檢驗。同時,為了進一步驗證基準模型估計結果是否受到某些特殊樣本的影響,本文剔除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四個一線城市,選擇由剩余的31個大中城市組成的面板數據進行穩健性檢驗。由穩健性檢驗結果可知,各模型解釋變量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且大部分控制變量的估計結果與基準模型相比變化不大②。以上穩健性檢驗結果均支持了本文的基本結論。

(三)內生性問題

內生性是探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時不可避免的問題。盡管采用兩步系統廣義矩估計法有助于克服內生性問題,但計量模型仍有可能存在內生性問題。基于此,我們將設計恰當的工具變量替代差別化以地引資變量,采用工具變量法進行回歸分析。考慮到工具變量的要求以及中國土地制度的特殊性,采用工業用地出讓宗數的滯后一期和滯后兩期值作為工具變量進行回歸分析。估計結果如表3的模型5和模型6所示。由模型5和模型6可知,最小特征統計值均大于10,過度識別檢驗的 P 值均大于0.1,由此可知計量模型不存在弱工具變量問題,且工具變量均為外生。以上結果表明我們選擇的工具變量是恰當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仍顯著為正,表明在校正了可能存在的內生性后,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仍顯著為正。

表3工具變量法回歸結果
注:括號內為相應的 z 值,***、**、*分別表示在 1%5% 和10% 的水平上顯著。

(四)差別化以地引資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的傳導機制檢驗

由上文理論分析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可以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和產業集聚效應兩種渠道產生影響,其中產業集聚效應主要包括制造業集聚效應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效應。基于此,本文利用中介效用模型進行檢驗,估計結果如表4所示,其中, W 表示中介變量。由模型7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促進了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由模型8可知,加入產業結構變量后,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仍然顯著為正,但相比于基準模型2,其系數值從0.01降為0.006,減少了 40% ,這也驗證了產業結構升級效應是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渠道。由模型9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推動了制造業集聚。由模型10可知,加入制造業集聚變量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的估計系數仍顯著為正,但相比于基準模型2,其系數值從0.010降為0.004,減少了 60% ,這也驗證了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通過制造業集聚效應作用于經濟發展質量的機制是存在的,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的集聚是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渠道。由模型11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的集聚。由模型12可知,加入生產性服務業集聚變量后,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仍顯著為正,但相比于基準模型2,其系數值從0.010降為0.009,減少了 10% ,這也表明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是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的一個重要渠道。

表4傳導機制檢驗結果
注:括號內為相應的 z 值, ???? 、**、*分別表示在 1% (204號 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

由上述估計結果進一步分析發現,加入制造業集聚變量后,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的降幅大于加入其他兩個中介變量之后的降幅,這意味著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通過制造業集聚效應對經濟發展質量的作用更大,制造業集聚在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了主導作用。

六、進一步討論

(一)差別化以地引資特征識別

為了更好識別在不同經濟發展水平下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特征,本文在計量模型中加入了經濟發展水平(PGDP)、基礎設施狀況(INC)、對外開放程度(OPD)人口密度(POD)以及年齡等官員特征等變量;同時,除了原有的使用地價離散度衡量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外,還將工業用地價格(INP)作為被解釋變量,估計結果如表5所示。由模型13\~16的估計結果可知:經濟發展水平的估計系數均顯著為正,即經濟發展水平對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產生顯著的正向作用,表明經濟發展水平較低地區工業用地價格較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特征并不明顯;而經濟發達地區的工業用地供應價格較高,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特征明顯,這也意味著當地政府出讓工業用地時會實施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進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由此可知,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地方政府通過低價大規模出讓工業用地進行招商引資和推動經濟發展的動機會逐漸減弱。

表5差別化以地引資特征識別結果
注:括號內為相應的 z 值,***、**、*分別表示在 1% 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

(二)產業異質性

在基準回歸的基礎上,本文還探究了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產業結構內部的影響效應,估計結果如表6的模型17\~18所示。模型17和模型18分別對應的是以第二產業增加值占比(SIA)和第三產業增加值占比(TIA)作為被解釋變量的估計結果。由模型17和模型18可知,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有利于以制造業為主的第二產業的發展,但對第三產業的發展則產生抑制作用,這也意味著在不同產業層面上,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并未形成產業發展“由二進三”現象。

表6產業和行業異質性估計結果
注:括號內為相應的 z 值,***、**、*分別表示在 1%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

(三)行業異質性

為了識別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制造業、服務業等行業的影響,我們進一步分析了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制造業、生活性服務業、公共性服務業和生產性服務業的影響效應③,以深入探究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行業異質性影響。為此,將制造業占比(PRM)、生產性服務業占比(PPS)生活性服務業占比(PLS)、公共性服務業占比(PPI)作為被解釋變量。考慮到城市層面生產性服務業等行業的增加值數據難以全部獲取,故而采用各個行業就業人數占城鎮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作為相應行業發展水平的衡量指標,估計結果如表6的模型19\~22所示。

由模型19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表明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有利于制造業發展,這也進一步驗證了地方政府對制造業的偏好。由模型20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的估計系數顯著為正,即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促進了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原因可能是在不同行業中,生產性服務業與制造業尤其是先進制造業具有較高的關聯度,且生產性服務業產品作為中間投入品在其他產業的發展中也發揮著極其重要的支撐作用,因而地方政府會“主動\"將一部分土地資源用于生產性服務業領域,從而推動了生產性服務業的持續快速發展。由模型21和模型22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抑制了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對公共性服務業則未產生顯著影響。原因主要是生活性服務業和公共性服務業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較低,因而地方政府對其關注度較低,更加注重發展制造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將大量土地資源投入到上述行業發展中,導致生活性服務業和公共性服務業用地供應的不足,發展相對滯后。上述估計結果表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推動了服務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

(四)城市異質性

1.城市規模等級異質性。參考第一財經發布的《2023年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本文將35個樣本城市劃分為一線城市和非一線城市兩大類別,其中一線城市包括4個一線城市和13個新一線城市④,其他城市則為非一線城市,以進一步考察具有不同人口規模城市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影響的異質性,估計結果如表7的模型23和模型24所示。由模型23和模型24可知,雖然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兩類城市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均顯著為正,但從估計系數大小來看,對一線城市經濟發展質量的促進作用遠大于非一線城市,表明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存在城市規模等級異質性。

表7城市異質性估計結果
注:括號內為相應的 z 值, ???? 、**、*分別表示在 1% (20 5% 和 10% 的水平上顯著。

2.土地供給松緊程度異質性。為了更為深人考察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影響的城市異質性,本文按照土地供給的松緊程度,將35個樣本城市劃分為19個土地供給收緊城市與16個土地供給放松城市兩大類型進行城市異質性檢驗,估計結果如表7的模型25和模型26所示。由模型25和模型26可知,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土地供給收緊城市和土地供給放松城市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均顯著為正,但從估計系數大小來看,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土地供給收緊城市經濟發展質量的正向影響程度大于土地供給放松城市,這也意味著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呈現出顯著的土地供給松緊程度的異質性。原因可能是土地供給放松城市多分布于東北、中部和西部等地區,這些區域的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較低,發展空間較大,土地供應更加寬松。而土地供給收緊城市則多位于江蘇、浙江、山東等東部沿海地區,經濟更為發達,土地資源尤其是國有建設用地指標緊張,這也使得土地供給收緊城市特別重視提高土地資源的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北京、南京、杭州、廣州、深圳等經濟發達的土地供給收緊城市開始選擇差別化土地供應模式,選擇性地引進高技術、高效率的企業,重點扶持具有資源稟賦優勢、前后關聯性強的高端產業,進而加快實現地區產業的良性發展,因此,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土地供給收緊城市經濟發展質量的正面作用程度更大。

七、結論與啟示

本文深人探討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利用2007—2022年中國35個大中城市數據,采用兩步系統廣義矩估計法實證檢驗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效應,研究結果顯示:(1)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顯著的正向影響,且對經濟發展質量產生“U形”的非線性影響效應,大部分樣本點落在“U形”曲線上升部分,表明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有助于提升經濟發展質量。(2)產業結構與產業集聚是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影響經濟發展質量的重要傳導機制,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主要通過產業結構升級效應、制造業集聚效應和生產性服務業集聚效應提升經濟發展質量,且制造業集聚效應在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提升經濟發展質量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更顯著。(3)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地方政府的差別化以地引資特征越明顯,而低價大規模出讓工業用地來招商引資和推動當地經濟發展的動機逐漸減弱。(4)進一步分析發現,差別化以地引資策略對經濟發展質量的影響存在顯著的產業、行業、城市以及土地供給松緊程度的異質性。

在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對于提高工業用地的利用效率、加快實現經濟可持續發展具有一定的政策啟示。一是完善土地出讓制度。構建與宏觀政策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緊密銜接的土地管理制度,健全土地出讓與使用的動態調整機制,鼓勵經濟發達地區積極推行差別化的以地引資策略,針對不同產業制定差別化定價政策以選擇性地引進符合本地產業發展要求的投資項目,破除土地要素保障瓶頸,著力培育壯大高端產業,持續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二是優化政績考核體系。用好高質量發展政績考核指揮棒,進一步提高綠色發展、為民造福、生態環境、生命安全等指標的權重,切實減少土地資源錯配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不利影響。三是完善地方財政體系。提升市縣財力同事權匹配度,著力減輕地方支出壓力,抑制地方政府尤其是經濟欠發達地區地方政府低價引資的底線競爭動機。

注釋:

①35 個大中城市包括東部地區的北京、天津、石家莊、沈陽、大連、上海、濟南、青島、南京、杭州、寧波、福州、廈門、廣州、深圳和海口等16個城市,中西部地區的太原、南昌、合肥、長沙、武漢、鄭州、哈爾濱、長春、重慶、成都、貴陽、昆明、西安、蘭州、西寧、銀川、南寧、烏魯木齊和呼和浩特等19個城市。

② 限于篇幅,此處未詳細報告穩健性檢驗結果,感興趣的讀者可向作者索取。

③ 按照服務對象角度將服務業劃分生產性服務業、生活性服務業和公共性服務業。其中,生產性服務業包括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金融業,租賃和商務服務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和地質勘查業;生活性服務業包括批發零售業,住宿和餐飲業,房地產業,居民服務和其他服務業;公共性服務業包括水利、環境和公共設施管理業,教育業,衛生、社會保險和社會福利業,文化、體育和娛樂業,公共管理和社會組織。

④ 一線城市包括上海、北京、廣州、深圳等4個一線城市和天津、南京、杭州、寧波、合肥、青島、鄭州、武漢、長沙、重慶、成都、昆明、西安等13個新一線城市。

⑤1 9個土地供給收緊的城市包括北京、石家莊、上海、南京、杭州、寧波、合肥、福州、廈門、濟南、青島、鄭州、武漢、長沙、廣州、深圳、海口、成都、西安,其余城市則為土地供給放松城市。

參考文獻:

[1]劉守英,熊雪鋒,章永輝,等.土地制度與中國發展模式

[J].中國工業經濟,2022(1):34-53.

[2]周黎安.中國地方官員的晉升錦標賽模式研究[J].經濟研究,2007(7):36-50.

[3]元壽偉,毛暉,張吉東.財政壓力、經濟刺激與以地引資——基于工業用地微觀數據的經驗證據[J].財貿經濟,2020,41(4):20-34.

[4]CHENZ,TANGJ,WANJ,etal. Promotion incentives forlocal officials and the expansion ofurban construction landin China:using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s a case study[J].Landuse policy,2017,63:214-225.

[5]王春杰,黃金升.地方政府差別化以地引資競爭策略研究:來自微觀土地交易的證據[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21(5):124-136.

[6]楊其靜,卓品,楊繼東.工業用地出讓與引資質量底線競爭——基于2007\~2011年中國地級市面板數據的經驗研究[J].管理世界,2014(11):24-34.

[7]CHANEYT,SRAERD,THESMARD.Thecollateralchan-nel:how real estate shocksaffect corporate investment[J].Americaneconomicreview,2012,102(6):2381-2409.

[8]李勇剛,羅海艷.土地資源錯配阻礙了產業結構升級嗎?——來自中國35個大中城市的經驗證據[J].財經研究,2017,43(9):110-121.

[9]劉志彪,江靜,劉丹鷺.現代服務經濟學[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85.

[10]馮晨,朱星姝,吳豐華,等.工業用地出讓價格對企業投資的影響:基于“以地引資”的視角[J].數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23,40(11):180-201.

[11]陳思霞,王希瑞,盧盛峰.政社合作開發模式下的土地出讓價格策略及激勵機制[J].經濟研究,2023,58(7):191-208.

[12]席強敏,梅林.工業用地價格、選擇效應與工業效率[J].經濟研究,2019,54(2):102-118.

[13]楊繼東,羅路寶.產業政策、地區競爭與資源空間配置扭曲[J].中國工業經濟,2018(12):5-22.

[14]謝貞發,朱愷容,李培.稅收分成、財政激勵與城市土地配置[J].經濟研究,2019,54(10):57-73.

[15]蘇丹妮,盛斌,邵朝對,等.全球價值鏈、本地化產業集聚與企業生產率的互動效應[J].經濟研究,2020,55(3):100-115.

[16]韓峰,李玉雙.產業集聚、公共服務供給與城市規模擴張[J].經濟研究,2019,54(11):149-164.

[17]楊耀武,張平.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邏輯、測度與治理[J].經濟研究,2021,56(1):26-42.

[18]袁冬梅,信超輝,袁.產業集聚模式選擇與城市人口規模變化——來自28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的經驗證據[J].中國人口科學,2019(6):46-58.

責任編輯:關華

The Influence of Differentiated Investment Atracting Strategy on High-Quality Economic Development : EmpiricalEvidenceBasedonMicro-DataofLandTransactions

LI Yonggang (School of Economics,Guizhou University ofFinance and Economics,Guiyang 55Oo25,China)

Abstract:Usingthemicro-dataoflandtransactionsin35largeand medium-sizeditiesfrom2O07to2022,thepaperconductsanempiricaltest.Tefidingsareasfollos:ediferetiationoflandinvesmentstrategyasaignificanpositiveipactontequalityof economicdevelopent,ndicatingthatdifrentiatedlocalgovermentinvestmentisanimportantfactortopromotehigqualitye nomicdevelopentMoreove,withteiprovementoftelevelofonomicdevelopment,emotivationoflarscaletasefi dustrialandatowricarctinvsmenwillgadallyweakendecaracteristsofiferetiatedivesntwillcoe moreobvious.Thediferentiationoflandinvestmentstrategymainlypromotestheimprovementofeconomicdevelopmentqualitythrough theindustrialtucturecttemanufacingidustrglomerationct,ndteproducersiceindustrylomeatiofet, andthemanufacturingindustryaglomerationeffcthasamoresignificantpromotingefectontheeconomicdevelopmentqualityThe impactfthedifrentiationoflandinvestenttategyonthequalityofonomicdevelopenissigfcantlyeterogenousongdustries,itindeigessolndupplyAmongthhdferentiatioofndiesentategootfo\"tt three\"phenomenonofindustrialdevelopmentandhasamoreobvious fectontheimprovemenofthequalityofcoomicdevelopment infirst-tiercitiesand citieswith tightened land supply.

Keywords:diferentatedinvesentarctingstrateg;igqualiteonomicdevelopment;industrialstrucureect;ggloatio effect of manufacturing industry;agglomeration effect of producer services

猜你喜歡
策略經濟質量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今日農業(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質量”知識鞏固
質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增加就業, 這些“經濟”要關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做夢導致睡眠質量差嗎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數學大世界(2018年1期)2018-04-12 05:39:14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華人時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質量投訴超六成
汽車觀察(2016年3期)2016-02-28 13:16:26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视频|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91精品国产麻豆国产自产在线| 青青国产视频| 久热中文字幕在线| 欧美激情第一区| 免费国产一级 片内射老| 91欧美在线| 午夜欧美在线| 91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字幕蜜桃| 欧美天堂久久|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欧美日韩亚洲| 精品国产欧美精品v| 国产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亚洲va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一区免费观看| 中文字幕亚洲电影| 亚洲美女久久| 国产无码精品在线播放| 免费国产在线精品一区| 精品国产中文一级毛片在线看| 高潮毛片无遮挡高清视频播放| a级毛片网| 成年人国产网站| 欧美午夜精品| 在线免费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成人免费综合| 国产无遮挡裸体免费视频|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日韩免费中文字幕|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 亚洲欧美综合在线观看| 免费看a级毛片|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国产在线观看精品| 国产在线视频导航| 57pao国产成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影院| 亚洲国产亚洲综合在线尤物| 国产综合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中文第一| 国产成人禁片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约美女探花|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日韩在线第三页|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五月天婷婷网亚洲综合在线| 亚洲色欲色欲www网| 中文字幕在线日本| 欧美高清国产| 国产精品视频a| 老司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精品刺激对白在线|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成人蜜芽| 激情乱人伦| 国产激情影院| 精品人妻一区无码视频| 最新国产你懂的在线网址| 中文成人在线视频| www.精品视频| 一级毛片免费不卡在线| 天堂在线www网亚洲| 欧美激情网址| 一本二本三本不卡无码| 久久免费看片|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久热精品免费| 亚洲欧洲日韩久久狠狠爱| 人妻中文字幕无码久久一区| 久久99久久无码毛片一区二区 | 久久精品视频亚洲| 精品五夜婷香蕉国产线看观看| 五月激情婷婷综合| 91系列在线观看| 亚洲一级无毛片无码在线免费视频 | 亚洲精品成人7777在线观看| 亚洲成人动漫在线| 九九热在线视频| 国产美女无遮挡免费视频| 日韩在线视频网站|